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通往Libra:Facebook的十年數字貨幣進階之路

通往Libra:Facebook的十年數字貨幣進階之路

資本實驗室·今日創新觀察

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升級

張珂

6月份,全球最勁爆的科技新聞莫過於Facebook宣布推出數字貨幣項目Libra。Facebook表示,將在2020年上半年發布自己的數字貨幣Libra。

數字貨幣本身並不是一個新事物。十餘年前,比特幣的出現,推動了一輪又一輪投資熱潮。在過去兩年間,數字貨幣投資趨於冷清,各種數字貨幣價格暴跌。而隨著Facebook的Libra項目發布,比特幣的價格再一次回到了一萬美元以上。

在這裡,我們並不評論Facebook的Libra對世界的影響到底是積極的還是負面的,而是梳理過去十年Facebook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看看這家社交巨頭是如何通過十年的時間布局數字貨幣,進而一步步影響整個世界。

總體來看,不管是谷歌、蘋果、Facebook,還是阿里巴巴、騰訊,支付早已成為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而回顧Facebook數字貨幣的歷史,也是在回顧這家社交媒體帝國的進化之路。在這條路上,既有著業務的調整、生態的重建,也有不同發展階段競爭與合作關係的變化,以及對不同新技術的快速和果斷應用。

2009年:Facebook推出虛擬貨幣Credits

2009年,Facebook推出了虛擬貨幣Credits,同騰訊Q幣類似。用戶可以花10美元購買積分,並在虛擬商店使用積分購買蛋糕和氣球等虛擬禮物,送給好友。

Credits旨在讓消費者更容易在應用內購買上花錢。在PC小遊戲盛行之時,Facebook的遊戲平台也上線了眾多的小遊戲,藉助Facebook的社交屬性,許多用戶在Facebook上玩遊戲,購買Credits,互送禮物。

2010年:Facebook推出Credits實體購買卡

在那個年代,虛擬貨幣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如何讓消費者將錢充進數字系統中。Facebook的解決方案可能是最直接的,它選擇在連鎖超市Target里出售Credits的實體禮品卡。

隨著Facebook不斷成長為一個遊戲平台,這些實體卡也非常有吸引力,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作為禮物送人。

2011年:Facebook強制推行Credits

2011年7月,Facebook開始強制推行虛擬貨幣Credits。

所有接入其平台的遊戲開發商仍然可以使用自己的遊戲幣,但必須使用Facebook的Credits進行交易結算,同時,Facebook從每筆交易中收取30%作為傭金。

2012年:Facebook的支付業務

2012年,當Facebook申請IPO時,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支付業務。但從提交的材料中可以發現,Facebook在2011年的「支付和其他費用」的收入約為5.57億美元,占其年收入的15%。而該項收入在2010年為1.06億美元,在2009年僅為1300萬美元。

然而,Facebook的支付帝國不是建立在Credits之上的。由於Credits在國際支付上存在很多麻煩,到2012年,Facebook開始逐步淘汰其數字貨幣。

通過從Facebook Credits向本地貨幣的轉移,簡化交易流程,從而有利於開發者,並進一步鞏固了Facebook作為國際化應用平台的地位。

2013年:Facebook社交數據展現商業潛力

Facebook開始關注金融機構收集其用戶的大量數據,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數據來判斷用戶信譽或欺詐風險。

Think Finance等金融公司在確定貸款時開始參考消費者的社交媒體軌跡,例如通過查看申請人的社交活動來判斷用戶的真實身份。First Mariner Bank則使用Facebook來預測欺詐和違約事件。

這些分析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信用評分,但它們展示了Facebook平台對貸款機構和支付公司的商業價值。

2013年,美國聯邦金融機構檢查委員會(FFIEC)發布了針對金融服務公司的社交媒體指南,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開始研究放貸機構如何使用社交媒體。

2014年:Facebook聘請前PayPal總裁

2014年6月,Facebook聘請PayPal總裁David Marcus負責Messenger業務。在當年7月份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扎克伯格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Messenger將會與支付有一些重疊……支付部分將成為有助於推動整體成功並幫助人們彼此分享,以及與企業互動的一部分。」

但扎克伯格強調,這是一個長期目標。「我真的無法強調這一點,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可以採取低成本而又簡單的方法,嘗試在短期內投放廣告或開展支付,賺些錢,但我們不會這麼做。」

在7月份,Facebook增加了一個「購買」按鈕,允許其在線和移動用戶通過廣告進行購買。這也意味著其數字禮品卡市場的消亡。

2015年:Facebook在Messenger中添加支付功能

Marcus在接管Messenger之後,很快就將Messenger變成了一個支付平台。而此時,PayPal的社交小額支付業務Venmo已經建立起了社交互動與P2P支付相結合的標準。Messenger與PayPal競爭加劇。

Facebook不斷擴展Messenger的功能。在當年年底,Facebook與Uber合作,允許用戶通過社交平台叫車並支付車費。

2016年:聊天機器人的崛起

2016年,為了在社交P2P領域進一步區分開與PayPal的差異,Facebook在其Messenger應用程序中添加了機器人,將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相結合,簡化了產品搜索和客戶服務等流程。

這個想法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在進行一次性購買時,又不想單獨下載APP的需求。Facebook Messenger旨在通過邀請開發人員為其他公司創建客服機器人。

2017年:PayPal接入Messenger

PayPal開始接入Facebook的Messenger平台,消費者可以在Messenger上使用PayPal進行P2P支付,並通過Messenger接收PayPal交易的付款通知。

PayPal還開發了一個面向中小企業的支付系統,可以通過Messenger發送發票並接收付款。同時,Facebook已經與Visa、MasterCard和Stripe等支付服務公司達成合作。

2018年:Marcus負責區塊鏈業務

2018年5月,Facebook成立區塊鏈小組,由David Marcus負責。扎克伯格希望公司「深入研究加密貨幣的積極和消極的方面」。Marcus也表示「我正在成立一個小組,探討如何讓Facebook從頭開始更好地利用區塊鏈。」

當時可能很少人談論Marcus的新角色,但他很快站穩腳跟,並理所當然地成為Calibra的負責人。

2019年:Libra和Calibra

今年6月,Facebook正式推出加密貨幣項目Libra。據白皮書顯示,Libra被設計成一種穩定的數字加密貨幣,完全由真實資產儲備提供支持,包括穩定且信譽良好的中央銀行發布的銀行存款及短期國債等,用戶也可將數字貨幣兌換為法幣。

據Facebook宣布,其數字貨幣將由Libra協會進行管理。Libra協會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成員制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白皮書顯示,目前加入Libra協會的有Mastercard、PayPal、Visa等支付巨頭,eBay、Lyft等技術和交易平台,Coinbase等區塊鏈平台,Vodafone等電信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等風投機構、Kiva、Women』s World Banking等非營利組織、多邊組織和學術機構在內的數十家機構。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合作夥伴中,目前沒有一家傳統銀行機構。

Calibra是Facebook新成立的子公司,並獨立於Facebook運營。Calibra第一款產品是為Libra打造的數字錢包,可以直接在WhatsApp和Messenger應用程序中使用,也會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中推出獨立的APP。

(參考信息:paymentssource、Facebook、新浪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本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增強現實:一場正在到來的醫療革命

TAG:資本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