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遇刺身亡,幕後兇手是孫權?學者:非也,孫策遇害是咎由自取
公元200年4月,孫策在丹徒狩獵時被刺客射中面部,不治身亡,年僅26歲。孫策遇刺的經過是這樣的,他騎著一匹上等好馬,隨從被遠遠甩後面。突然,樹林中走出三人彎弓搭箭,孫策面部中箭從馬上跌落。
就在此時,隨從趕到將三名刺殺殺死。三名刺客是許貢的門客,他們之所以刺殺孫策,是因為孫策殺了許貢,他們是為主人報仇。這個理由看似合情合理,但是又破綻百出。孫策一生殺人無數,為何偏偏是許貢這個門客來報仇,而且最終還成功了。
裴松之在注釋《三國志》時專門提到過許貢的門客,其中很多門客見識一般但對主人無比忠誠。許貢被殺後,這些門客如同古代刺客一般,誓死要為主人報仇。
真這麼簡單嗎?近些年來,隨著史學界研究的不斷深入,孫策之死也出現了不少疑點。孫權成為最大的懷疑對象,因為他是孫策死後最大的受益者。更過分的是,孫權給孫策的謚號僅是長沙桓王。
真是孫權策劃的?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這一點,因此所謂的東吳內部鬥爭陰謀論很難成立。先看《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對孫策臨死前的安排記載,「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再看《資治通鑒》記載的孫策之死,「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丙年,策卒,時年二十六。」
兩大權威史書記載完全一致,可以看到孫策臨死時對孫權非常信任,甚至可以說是把江山毫無猶豫地交給孫權。孫權只追尊孫策為桓王,這意味著孫策後代是沒有資格謀求皇位的,這也是孫權對孫策後代的一種保護。
事實上,孫策傳位於孫權是江東群臣眾望所歸,孫策兒子都年幼,而孫權當時已經聞名遐邇了。因此,孫策之死與他在征服江東六郡過程中的大肆屠戮江東豪強有著很大關係。
孫策打下江東賴以倚靠的是淮泗將領集團以及江北流亡士族,而許貢則代表江東豪強之一,他被殺也是兩大集團爭鬥的表現之一。這也是很多專家認為,孫策被刺殺是「咎由自取」。但是,無論如何,孫策英年早逝,著實留下千古遺憾。
參考資料:《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資治通鑒》


※洪武十五年,一個女人離世,大明國運微妙轉變,朝野上下悲痛欲絕
※魯迅罵人無數,生平唯一一次見到袁世凱,但他的評價確實實屬名歸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