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挑年份最老的、挑價格最貴的,這四個錯誤觀念,買不到好白茶

挑年份最老的、挑價格最貴的,這四個錯誤觀念,買不到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買到一款好白茶,難嗎?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命題,千人千面,就連買茶,也有一千種可能性。

買茶,本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兒,重點在於喝的開心,對了胃口的茶,怎麼看都是陽春白雪的形象,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不就是這個道理么。

於是乎,這部分茶客買茶,如探囊取物,簡單極了。

找到一款自己喜歡的白茶,加入購物車,付款,收貨,品鑒,收藏。整個流程一氣呵成,不帶半點猶豫。

瞧,買茶有什麼難的。

此時,就會讓那些買茶無比糾結的茶客,十分羨慕。

你買茶,為什麼這麼容易?

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茶客心中,早已有一個標杆,就像是既定的數學公式一般,代入數字,經過一番推算過後,得出一個結果,這有什麼難的呢?

再看白茶界的買茶公式,不外乎看產地,看工藝,看倉儲,看品質。

無他,唯手熟爾。當你對白茶熟悉的就像是一個老朋友一樣,自然也覺得買白茶,簡單極了。

反而是一些茶客,囿於先入為主的觀念里,樹立了錯誤的買茶標準,反而買不到好的白茶,甚至南轅北轍,買的白茶,那叫一個差強人意。

《2》

買白茶,就要最貴的,不管自己喝不喝得懂

白茶中,什麼茶最貴?

若說要買最貴的茶,當然是白毫銀針。

年份、形態、種植方式等外界因素相同的情況下,白毫銀針是所有白茶中,價格的No.1。其價格,茶客們是有目共睹。

然而,現實卻有些尷尬。

要征服白毫銀針,全方位地感受它的風韻,它的毫香,它的醇爽,它的鮮甜,對喝茶資歷、段位,甚至於是味蕾的敏感度,有一定的要求。

換言之,白毫銀針有些曲高和寡,並非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時間喝懂。

喝不懂白毫銀針,體會不到它的精髓,就會讓人產生一種不太好的想法——這茶,味道為什麼這麼淡。

錯誤的想法,在腦海里進一步發酵,甚至還會給白毫銀針貼上「品質不好」的標籤。

喝茶有了偏見,你還會覺得自己買到的茶,是好茶嗎?

其實買白茶,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四個字。即根據自己個人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茶。

有時候,最貴的茶,未必是最適合你的。

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白牡丹和春壽眉,反而更對你現階段你的胃口。

喝茶,目的還是為了取悅自己,感受茶的魅力。

《3》

買老白茶,就一定要挑年份最老的!

喝白茶說年份,早已是約定俗成。

品茶如品酒,也講究年份。酒香不怕巷子深,年份老的酒,酒體更加雄渾,甘醇,入口綿柔,有著獨一無二的觸感。

白茶陳化後,也有茶湯甘醇的特色。這是內在物質和微弱的氧分子,進行物質交換後的產物。

並且,在陳化過後,白茶的香氣蛻變,從原本的馥郁花香,成了濃郁的陳香、葯香,喝茶體會有別於喝新茶。

老白茶名聲大噪後,也引得各方勢力的垂涎。

這不,有的茶友,就沖著老白茶而來。

「掌柜的,把你們店裡最老的白茶拿來,低於十年的茶,我可不要。」

最開始,掌柜可能還有所猶豫,「要十年老白茶,我沒有啊,最老的也就是五年的……」

送走了張三,結果來了李四、王五、范六,也叫囂著,要十年的老白茶,越老越好。

誰能經得起這麼誘惑,誰又會和RMB過不去呢。

掌柜變也給你變出十年的「老白茶」。

而這些所謂的十年老白茶,渾身充滿古怪。看茶餅的顏色,是不正常的黑色,除了這種黑色,再無其他,偶爾看得到零星的灰白色。

細看,茶梗和葉片,彷彿黏連在一起,難捨難分。

聞香氣,淺薄而清淡,並無濃郁的葯香、陳香等。沖泡後,喝起來,味道自然好不到哪兒去。

是了,所謂的十年老白茶,其實是做舊茶。

所謂做舊,說的不好聽,它就不算白茶,其製作工藝,已經完全違背白茶傳統方法。

白茶製作,萎凋和乾燥是主要步驟,經過乾燥後白茶便可收集起來,仔細妥帖地保管好。存放上三年、五年,就能成為老白茶。

然而,做舊的白茶,大大的縮短了存茶的時間,經過暴晒、渥堆、大火烤乾等方式,使得新茶葉有了老態。

盲目追老,反而買到了做舊茶,這茶,能好嗎?

要喝老白茶,還是循序漸進,不要盲目追老,從三年的白茶開始入手,慢慢了解白茶特色,待充分掌握白茶知識後,再來尋覓十年的老白茶吧。

《4》

你的白茶味道不夠濃,來點味道濃的白茶!

白茶該是什麼味道的?

國標里認為,白茶應該是「鮮爽醇爽」的。這四個字,高度總結了白茶的特點。

可有的茶友,卻不能接受白茶的鮮香醇爽,或者說目前還不能領略這四種味道的魅力。最後到茶客嘴裡,反而成了清淡。

於是乎,茶友們開始追求另一種味蕾體會。

茶要喝著濃的,才是好茶。

這簡直是天大的誤區。

其實恰好相反,茶味道濃烈,未必是好事。

我們來看看,一杯看似平淡無奇的茶湯,為何會有濃烈的感覺。

五克的白茶,泡出來的茶湯是濃,是淡,主要與內在的三種元素有關。茶多酚、咖啡鹼、茶氨酸,這三種茶葉中的常青樹,且三種物質,各司其職。

茶多酚——澀。

咖啡鹼——苦。

茶氨酸——鮮爽。

這三種物質之間的配比,直接影響茶湯的風味。

當我們說,這泡茶的口感好,那必定是茶多酚的含量、咖啡鹼的含量、茶氨酸的含量,都是均勻的,比例適當的,不超標的。

而一旦三者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茶湯的風味也就變了。

比如,茶多酚的含量高了,咖啡鹼的含量也高了,茶氨酸的含量卻低了,那麼,這泡茶湯,便會顯得苦澀味重,顯得湯水很濃釅。

濃了,便苦澀了,便不好喝了。

是以,茶友們所追求的茶湯味道濃,其實就是茶多酚、咖啡鹼含量高的結果。然而,這種茶喝多了,未必是好事兒。

為了長時間被濃烈的茶湯磨練著,舌苔逐步變厚,味蕾散失了敏感度,下回遇到真正的好茶,反而感受不到。

捨本逐末,並不是好事。

《5》

高山白茶,買的不是最高海拔,而是看茶園位置!

高山出產的白茶,在香氣、口感方面可算得上是翹楚。

其品質也經得起多方茶友的檢測。

在資深老茶客眼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喝茶只喝高山茶。

可見茶友們對高山茶的偏愛。

一朋友,買了茶,十分歡喜,忍不住曬了個朋友。

「這才是高山白茶,來自福鼎第一高峰。」

一看海拔,居然比太姥山還要高,茶友們誤以為,買高山茶,就是買最高峰的海拔。彷彿只要海拔比太姥山高,茶葉品質就一定會趕超它。

內行看門道。

其實這所謂的第一高峰,草場、林場比茶園更著名。

若說買茶要比最高峰的海拔,誰能比得過珠穆朗瑪峰?

正本清源。

買茶,買的是茶園的生長環境,而不是茶園所在的山峰的海拔。而茶園的環境,又不僅僅是看海拔這一種因素這麼簡單。

它是一系列外界因素的綜合。

溫度,光照,水分,空氣,土壤等因素,都會左右茶的品質。

高山茶,也要看這座山,在哪兒。毋庸置疑,就目前而言,太姥山高山茶園的綜合條件是最好的,溫、光、水、氣、土,樣樣可領銜。

故而,買高山茶的時候,別盲目追求高海拔,適宜的才是最好的。

《6》

買茶難嗎?

不難。

其實就是幾個步驟,看中茶品,加入購物車,付款,收貨。按照如今物流的速度,不過三天就能收到茶品。

然而,要買到好茶,卻需要些許的技巧。

如何確保自己買到的白茶,品質足夠優秀?

當然是要摒棄這些錯誤的買茶觀念,如此才能邂逅真正優質的白茶。

關於不同白茶的選購技巧,在小陳茶事的列表頁中就能找到。

希望每位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都能與好茶邂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端午節出行,該怎麼喝茶?給你四個出行小貼士,簡捷又舒心
都說白茶需要密封存放,那完全隔絕外界環境,是不是最好的選擇?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