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如何從外在,看清一款白茶白牡丹餅的好壞?其實只需這三步!

如何從外在,看清一款白茶白牡丹餅的好壞?其實只需這三步!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梔子花的花期快過去了。

路旁大片的梔子花綻開的盛況不再。

想來也是,梔子花開的季節,和學生們的畢業季重疊。

多年前,梔子花曾作為「畢業花」而風靡,一首《梔子花開》唱紅大江南北。

如今,梔子花謝,學子們各奔東西, 高考生們也到了填志願的時候。

「這所大學怎麼樣?」

「填志願要報哪所學校好?」

這是近段時間,常能在家族群里看到的討論話題。

到了六月末,除了高考學子們為即將奔赴的遠方糾結外,還有不少茶友在為買白茶餅而困擾。

又到了一年新茶餅的上市季。

近些天的茶友留言里,常能看到拍攝於不同光線、不同角度、顏色形態各異的新白茶餅。

留言中的問題,內容大同小異,「這餅白茶,到底有沒有問題?」

相同的回答多了之後,也順暢了。

下邊就來以白牡丹餅為例,和看官們聊聊,到底如何從外觀上,看清一餅茶的好與壞?

《2》

第一步:看芽葉等級是否符合要求?

芽葉形態是否達標,是判斷白茶好與壞的硬指標。

白茶白牡丹餅, 品級判斷上可以從葉片和芽頭上分辨。

白牡丹採摘茶樹嫩梢一芽一、二葉茶青原料製作而成。

這其中,特級白牡丹,民間俗稱牡丹王,採摘期緊接在白毫銀針後,芽頭肥壯而葉片窄瘦。

遠看上去,芽多葉少,白毫分布多。

大部分常見的白牡丹,呈現出芽頭秀長、葉片嬌俏,形若美人的娥眉,梗葉形態優美。

白茶白牡丹餅,外觀模樣呈現出來的是芽大而葉片窄的狀態。

若是單看茶餅表面,葉片大大多於芽,葉張舒展,芽頭細瘦,則不符合白牡丹的品級要求。

這樣葉片完全舒展,梗葉明顯多於芽頭的茶餅,通常來說,被春壽眉冒充的可能性極大。

從外觀芽葉上分辨白茶牡丹餅的好壞,除了看芽葉的品級外,還可以通過看白毫量的多寡,進行判斷。

絨絨的白毫,常見於白茶的細嫩芽葉當中。

由於白茶不揉捻、不殺青的簡樸制茶工藝,使得大量的白毫茸毛得以保留。

這層纖纖白毫,不僅為白茶提供了茶氨酸以絕妙的風味物質,還能作為判斷白茶芽葉細嫩與否的標誌。

正常情況下,品質好的白牡丹餅,白毫分布量是十分豐富的,芽頭上,葉背中,全都細密的覆蓋著白毫。

像是綠草地上鋪上一層絨絨的雪花。

若是一塊白牡丹餅,白毫分布量少,呈現稀疏狀態,品質自然堪憂。

一塊白茶餅,剝開餅紙後,細細觀察其外觀形態,除了看茶餅表面的芽葉是否達標外,還須多加留意,茶餅的內外用料,是否一致。

當然,一塊完整的茶餅,在沒有經過撬餅前,內在的情況究竟如何,無從判知。

這須茶友們將茶餅撬開後,方能知道分曉。

通常而言,優質的白茶牡丹餅,在撬開後,芽頭多,撬開的部分是毛絨絨的白色,白毫豐密。

不僅芽頭白毫密實,連葉片背後,也密布著短而厚的白毫。

而品質較差的牡丹餅,撬出來的部分,葉片多,白毫少,芽頭瘦,一副營養不良的模樣。

那麼便可以肯定,這餅茶, 用的原料實在太次了些!

《3》

第二步:看茶餅顏色是否自然?

白茶白牡丹,處於新茶期時,芽頭毫白而葉綠,呈現小蔥拌豆腐般,一清二白的鮮活狀態。

新茶放上一段時間,再拿來壓成餅後,外觀顏色會發生細微變化,但不至於大變。

採摘茶樹嫩芽細葉味原料製成的白茶白牡丹,底色呈現鮮嫩的綠色調。

在壓餅的時候,由於經過蒸汽和烘乾兩道帶著溫度的工序,白牡丹的芽葉當中的葉綠素消耗了一點點,部分的葉黃素得以顯現出來。

一塊剛壓好的白茶牡丹餅,呈現黃綠色,以綠為主,以黃為輔,再添上芽頭的銀白,色彩過渡自然又分明。

若是一塊牡丹餅當中,葉張發紅,或是整體色調太過暗啞,呈現出極深、極黑、極暗的綠色,都是不正常的。

新茶白牡丹餅,葉張是自然的鎘綠色和砂綠色。

正常的白茶製作工藝,講究茶青採下後要及時薄攤,讓茶葉內部的大量水分,順暢的流失。

S師傅做白茶,茶青採下來後,第一時間要求就是要薄攤,離地70公分,攤晾在水篩上,茶青可以愜意的進行日光浴。

在萎凋的過程中,像是照看一個小嬰兒,每隔半小時就去看看晾曬的效果,氣溫過熱了就收起來,氣溫適中就放出去曬。

這樣得到靜心呵護出來的白牡丹,葉片自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鮮葉的嫩活色彩。

在後期正常的壓餅過程後,這股子嫩活的色調,並未消失。

除非,這款白牡丹命運多舛,制茶過程中沒有受到足夠呵護。

茶青採下後,就直接攤上一旁,從早曬到晚,像是曬被子那般,等到太陽日落後才收回來。

遭受到過多日光灼曬的葉片,容易留下曬斑,深一塊,紅一塊,使得白牡丹完全失去一清二白的鮮活色彩。

又或者,茶青在採摘下來後,未能得到及時薄攤,茶葉被厚厚的堆積在一處,壓在底部的茶青,很容易喘不過氣來。

這樣被渥堆,被漚到的茶青,到最終製成茶餅後,極容易生成暗綠、褐綠等低沉色彩。

透過白茶餅的外觀顏色是否鮮活,我們可以判斷其工藝的好與壞。

得到靜心呵護出來的茶,顏色自然靚麗又鮮活!

《4》

第三步:看壓餅的鬆緊程度

正常的白茶壓餅,不會將茶壓得過分緊實,而是呈現鬆緊得宜的狀態。

畢竟,白茶作為可以長期儲存的茶類,後期需要經歷漫長的存放轉化之路。

如此,時過經年後,可以慢慢的從新白茶成長為老白茶。

白茶牡丹餅,若是壓製得過分緊實,芽頭緊貼著葉片,且芽頭緊嵌入茶餅表面,絲毫不留縫隙。

如此,不僅白牡丹芽葉內部的養分物質,會過多的在壓餅過程中受到破壞,導致風味受損。

這般壓製得死氣沉沉、形如鉛餅的白茶餅,後期儲存轉化效果,同樣會受到影響。

壓餅操作不當,將白茶過分的緊壓,會給白牡丹的芽頭和葉片帶來過多壓迫,造成無法呼吸。

原本立體鼓起的芽頭,被壓成了扁平狀。

原本略凸的葉片,變成了死板呆愣狀。

像火山灰淹沒的龐貝古城,一切都已經失去了生機。

在未來,這樣的牡丹餅就很難陳化出好的香氣和口感。

正常工藝的白茶牡丹餅,如S師傅家壓的茶餅。

芽頭是飽滿的,絨絨密密的白毫,使其呈現蓬鬆狀,鼓鼓的。

在撬餅時,茶刀稍一刺入,芽頭便能脫穎而出,輕鬆省事,就能將茶餅撬解開。

葉片是嫩活的,輕盈的,點綴在銀白的白毫當中。

像是豆蔻少女的綠裳,攏在白紗裙外,嬌俏又可人。

白茶壓餅,是個技術活,並非簡單的將茶拍扁就行了。

而是需要在最大程度保留白茶內部養分同時,將其壓製得不松也不緊。

這樣壓成餅的白牡丹,可以獲得更醇熟的風味,獲得不一般的風情!

《5》

相由心生。

看一個人,站姿可以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

表情里流露著近來心境,眉宇間儘是過往歲月。

生活幸福與否,全都展示在眼角。

對前路自信與否,一一呈現在透徹的雙眸。

看一餅茶,單是從外觀上,同樣可以獲取不少信息。

一塊白茶餅,品質究竟如何?細細觀察自然能得出論斷!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有了這張清單,別再問我入門該選什麼白茶,照著選就可以了
在茶館喝茶,斟茶、品茶,茶桌上存在的七個暗語,你都知曉了嗎?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