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他的字,本質上追求的是返璞歸真,是軍人之書,也是詩人之書!

他的字,本質上追求的是返璞歸真,是軍人之書,也是詩人之書!

劉樹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江蘇省甲骨文學會副會長、書畫院院長,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全軍重大展覽,已發表書法理論、評論文章近20萬字。

劉樹人的書法根基相當深厚,具有他自己特別擅長的、具有自家面目、自家特色的東西。就我個人來看,他寫得最好的是他追求傳統特別是古代碑刻、造像那種類型的作品。我是研究宋詞的,清朝有人評價宋詞有三個標準:重、拙、大。所謂重就是厚重,拙就是古拙,格調高,大就是大氣。劉樹人的書法能達到「重、拙、大」這種境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對中國古典文學相當熟悉,這個是極其重要的。如果胸無點墨,隨你怎麼寫,想格調高做不到。光是有字內的功夫、臨摹古人碑帖的功夫,沒有字外的功夫、做人跟做學問這方面的功夫不行。這個支撐、基礎,到一定時候比字內功夫還重要。——常國武(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導、詞學家、書法家)

劉樹人從戎之餘雅好書道,數十年來,操毫面壁,未嘗少倦。少時楷宗顔、柳,並攻小楷,此亦君子圖樂之道。後留意行草,由米芾、顔氏三稿上溯二王,又遍臨六朝碑版及東漢隸書。在上下求索的過程中,又能由博返約,在書作中營造出一種拙樸自然、簡靜遒勁的藝術境界。我十分欣賞他的執著和投入,不汲汲於名利,不戚戚於富貴,以事業為重,業餘之暇沉浸在讀書和練字的樂趣之中,在浩如煙海的古代碑帖墨跡中擷取、提煉,在藝術創作的甘苦中寄託自己的人生,這或許是他的書法能脫穎而出的原因吧。——劉小晴(書法家、書法理論家、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顧問)

這是一個軍人的氣格,這是一個軍人的情懷。當軍旅書法家劉樹人執管揮寫之際,留下的字跡總是充溢著雄厚、剛猛、凝重的氣格,涵容著生澀、拙樸、深沉的古趣。——張偉生 (書法家、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協會執行會長)

劉樹人儒雅謙和,他於書法創作外,也從事理論、雜文、楹聯等的研究、寫作。其書法兼習行書和金文,歡喜碑趣,數十年遊歷其中,但得要旨。尤為難得的是他任要職於某部隊,公務繁雜,卻能堅持不懈。這就是書法的魅力所在。——蘭干武(書法家、《書法報》執行主編)

集成語聯 《老僧入定 天女散花》 137cm×34cm×2 2019

自撰聯·集毛公鼎銘 《舍外無車馬 庭內有文辭》 143cm×35cm×2 2019

集句聯 《銀蛇臘象 風虎雲龍》 140cm×35cm×2 2019

張九齡詩《感遇(其七)》 138cm×70cm 2019

吳昌碩題畫詩 138cm×35cm 2019

集甲骨文·十二生肖 143cm×70cm 2019

盧綸詩 《塞下曲》 69cm×55cm 2018

自撰聯 《平常心象 淡泊情懷》 181cm×35cm×2 2019

李白詩 《聽蜀僧浚彈琴》 138cm×35cm 201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 的精彩文章:

拾舊憶——徐建水筆下遠去的那些兒時記憶!
其作品被當代「草聖」林散之譽為「寫出靈魂成一家」!

TAG:中國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