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悟空踢翻八卦爐非偶然?火焰山暗藏啥秘密,走進神話背後的現實

孫悟空踢翻八卦爐非偶然?火焰山暗藏啥秘密,走進神話背後的現實

文:幽谷(作者原創授權)

火焰山的故事,在《西遊記》佔了三回,孫悟空大戰牛魔王夫婦,情節跌宕起伏,是《西遊記》中經典故事之一。「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用來比喻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成為中華民族不畏艱難險阻的民族精神一部分。

因西遊神話而聞名的火焰山,如今成為新疆吐魯番盆地的著名旅遊景點,《西遊記》的故事,也成為旅遊區重要的賣點。這裡,有一個碩大的金箍棒造型的溫度計,記錄地面的溫度。那麼,現實中的玄奘法師真的路過火焰山嗎?

從玄奘西行路線圖可以看出,玄奘西行去程經過高昌國。高昌國是西域一個佛教國家,大概位於今天的吐魯番市高昌區東南。而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可見,唐僧路阻火焰山的故事,是有現實影子的。

《西遊記》中,當地老者曾有描述,西去六十里,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現實中的火焰山,倒沒這麼大,山長100多千米,最寬處10千米左右,海拔500米左右。

在《西遊記》描述中,靠近火焰山的地方,一年四季炎熱,孫悟空買個糕,「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爐內的紅釘」。那麼,現實中的火焰山有這麼熱嗎?根據資料記載,吐魯番年平均溫度只有14.5℃, 但超過35℃以上的日數卻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熱天氣也有38日之多。火焰山是中國夏季最熱的地方,1975年7月13日曾測得極端最高氣溫49.6℃,地表最高溫度高達攝氏89℃,沙窩裡烤熟雞蛋毫不誇張,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熱極」。

不過,從吐魯番多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圖看,秋天的吐魯番氣溫不是特別高。假設唐僧師徒10月路過火焰山,月平均氣溫已經降到20℃以下,一般不至於買個糕也燙手。不過,吐魯番晝夜溫差大,中午的時候感覺很熱也是有可能的。

《西遊記》火焰山周圍的居民如何生活的呢?

賣糕的少年介紹,鐵扇仙有柄「芭蕉扇」。求得來,一扇息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當地人就布種,及時收割,得五穀養生。可見,火焰山雖然常年高溫,但有鐵扇公主芭蕉扇調和,當地居民基本溫飽是沒有問題。

那麼,真實的火焰山會下雨嗎?

吐魯番盆地地處歐亞大陸腹心,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又因為夾處在東天山博格達山脈與庫魯克塔格山脈之間,受山脈阻擋,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極難進入。地勢過低,山地與盆地在短距離內高差超過5600米,氣流下沉增溫,產生「焚風效應」,更加劇了此地的乾燥炎熱程度。吐魯番盆地西緣的托克遜年平均降水量5.9毫米,1968年更是創下了0.5毫米的最低記錄,幾乎不可能濕潤一粒沙石。不過,沙漠中確實有可能出現暴雨天氣。在氣候異常情況下,當沙漠上空有大的降雨天氣系統「經過」時,偶爾會遇到其他氣流的「阻截」而放慢前進速度,或乾脆停滯不前,從而將雲中攜帶的大量水汽以降雨形式傾瀉到沙漠地面上來。

當然,沙漠地區降暴雨的概率非常小,即使降下暴雨,也會被乾燥的空氣和強烈的陽光很快蒸發。所以,按照《西遊記》說,指望下雨播種五穀,顯然完全沒有可能。真正養育吐魯番盆地是地下水。盆地北部的山地降水達300至400毫米,高峰有積雪,為盆地主要灌溉水源。不過為了避免蒸發,提高水源利用效益,大多採用坎兒井灌溉。吐魯番的葡萄、甜瓜、長絨棉等著名產品,都是這樣得來。

《西遊記》中火焰山來歷,通常認為是孫悟空踢倒了丹爐,落了幾個磚來,內有餘火,到此處化作火焰山。有人認為,這絕非偶然事件,應是太上老君有意為之,栽贓孫悟空,目的是在佛教勢力範圍內滲透道教勢力。

那麼,真實的火焰山有火嗎?

通常認為,火焰山主要由赤紅色砂、礫岩和泥岩組成。每當盛夏,紅日當空,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閃光,熾熱的氣流翻滾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得名火焰山。實際上,火焰山確實曾是一片火海。王延德的《高昌行記》說,「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煙氣湧起,而無雲霧。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見禽鼠皆赤。」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第一次經過火焰山的時,曾作詩《經火山》如下:「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不知陰陽炭,何獨燃此中。我來嚴冬時,山下多炎風。人馬盡汗流,孰知造化功。」

當然,火焰山的火併不是某個人放的,而是煤層自燃。天山是地質活動較為劇烈的地區,埋在地層中的水平煤層經過多次地質運動大多變為傾斜煤層,煤層露頭後與空氣接觸,氧化後積熱增溫,引發自燃,最終釀成煤田火災。當然,煤田滅火在現實當中,是找不到能下雨的芭蕉扇,故有岑參等人之所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後三國另類奇才?委身司馬家族,喝酒功夫一流,荀彧族人看他不爽
姜子牙討伐崇侯虎,竟藏元始天尊一個秘密任務?劍指封神最大反派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