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羅斯後院起火,北約兵臨城下,曼施坦因曾差點攻下這座重鎮

俄羅斯後院起火,北約兵臨城下,曼施坦因曾差點攻下這座重鎮

聖彼得堡不僅是普京的老家,更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榮譽之地,從彼得大帝建成這座新都到十月革命為止,聖彼得堡都是俄羅斯帝國的中心,埋葬了歷代沙皇,時至今日聖彼得堡仍然是俄羅斯的精神聖地。其地位與首都莫斯科平分秋色。除了豐富的歷史內涵,聖彼得堡周圍還聚集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工業設施,著名的波羅的海造船廠就位於此地,它與北方造船廠一起被認為是俄羅斯下一代航母的希望。正因如此,聖彼得堡的戰略價值不凡,被譽為俄羅斯的第二首都。

當然,北約也能看到這一點,據環球網6月22日的消息,在波羅的海區域北約發起「波羅的海-2019」聯合軍事演習,與以往不同的是美軍派出了海軍陸戰隊參演,搶灘登陸作戰將是此次軍演的重頭戲,起針對意義讓俄羅斯坐立不安。演習地點位於拉脫維亞近海和海岸,距離聖彼得堡不足100公里。這次演習不免讓人想起諾曼底登陸戰役,它是加速第三帝國衰亡的重要事件,而聖彼得堡同樣承受不起來自海上的攻勢。

早在二戰時期,聖彼得堡(當時叫列寧格勒)就是德軍重點爭奪的目標,巴巴羅薩計劃一開始,德軍集中了29個師包括一個黨衛軍師,算上預備隊多達80萬人,在勒布元帥指揮下向聖彼得堡方向強攻了一個多月。得益於波羅的海三國的巨大戰略縱深,勒布元帥的攻勢被遏制住,總結東線作戰經驗他得出結論:要拿下聖彼得堡就必須再加強兵力,放棄以坦克衝鋒為主的閃電戰,依靠大兵團穩紮穩打。

為此,希特勒終止了中央集團軍群的對莫斯科的最後一擊,抽調該集團軍群下屬的第12裝甲師、第18、20摩托化師和第50軍,以及預備隊的第42軍加強北方集團軍群,並由此招致幾個月之後,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的慘敗。而進入1942年之後,北方集團軍有10多萬兵力被圍困在「霍爾姆」和「傑米揚斯克」兩個包圍圈內,形式絲毫沒有比斯大林格勒好多少,但新上任的司令官「屈希勒爾」仍然沒有放棄奪取聖彼得堡的打算。曼施坦因元帥也在攻下克里米亞半島之後,帶領部分兵力加強到北方集團軍,其目的就是快速奪取這座城市。

而今天的聖彼得堡,正面臨比二戰時期更嚴重的威脅。因為第三帝國的閃電戰是陸地上的進攻,如今北約的演習說明它們是要依靠海上力量威脅聖彼得堡,坦克就是再快也快不過海軍陸戰隊的兩棲攻擊艦。而且,德軍三路進攻蘇聯時,還要克服蘇軍在白俄羅斯、烏克蘭和波羅的海三國部署的重兵,這不但會嚴重消耗裝甲部隊的實力,也能為聖彼得堡的防禦爭取時間。而今天,上述緩衝區都已經脫離了俄羅斯,可以說聖彼得堡早已成為一座邊城,尤其是對於海上出現的威脅,俄軍缺乏必要的反應時間。

與俄軍的劣勢相比,北約此次輕易動員18個國家,將波羅的海變成運輸線,派遣50餘艘戰艦搭載8500名軍人進入里加灣,這還只是先頭部隊,類似於諾曼底登陸時期攻上灘頭的6000餘名海軍陸戰隊,北約隨時可以動員更大規模的兵力,甚至直接進入芬蘭灣,這裡可直通聖彼得堡的海灘。

海軍陸戰隊參演尚屬首次,有消息認為這是該軍種第一次進入波羅的海,其挑釁意味明顯。北約正是看到了俄軍的軟肋,既是海軍力量萎縮不振,只有陸軍的戰力尚可。才有意避開俄軍鋒芒從海上威脅重鎮聖彼得堡,早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開始之時,北約就加大了在波羅的海三國的駐兵規模,其中包括裝甲部隊和機械化步兵,但在俄軍地面兵力面前,北約始終找不到優勢,隨後北約將波羅的海視為通往聖彼得堡的捷徑,不斷集結艦隊進入波羅的海,距離德軍逼近聖彼得堡將近80年之後,北約再次兵臨城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諫 的精彩文章:

告別龜背!俄羅斯核潛艇變形的背後,是技術上的巨大讓步
衛星能攔截導彈?俄羅斯真有這樣的本領?還大言不慚要幫我們

TAG:圖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