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核作戰計劃剛公布,特朗普又打破慣例風險驟增

核作戰計劃剛公布,特朗普又打破慣例風險驟增

特朗普打破奧巴馬政府慣例,拒絕公開核彈頭數量,再度引發擔憂。

據共同社24日消息,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以涉及「國家機密」為由,拒絕公開美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而此前奧巴馬政府決定每年公開相關信息。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本月五角大樓剛剛公布一份令人「毛骨悚然」的核行動文件,再加上美國主動退出中導條約、伊核協議等舉動,美國正變得越來越危險。

態度轉變

去年10月,智庫「美國科學家聯盟」(FAS)向美國能源部提出請求,公開截至去年9月底擁有的核彈頭和解體的核彈頭數量等信息。

半年後,美國能源部以書面形式告知FAS,美國國防部在慎重考慮後認為這是「國家機密」,拒絕公開。

知事注意到,奧巴馬政府於2010年決定每年公布核彈頭的數量,以帶頭裁減核武,增加軍備透明度,降低核武器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的作用。

然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後,風向發生了改變。

去年2月,美國國防部公布了醞釀已久的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在核武器發展方面展現出非常明確的進取態勢。

報告不僅主張發展新型小威力戰術核武器核武器,還提出用核武器應對網路攻擊等「非核戰略攻擊」,降低了核武器的使用門檻。

FAS核專家漢斯?克里斯滕森批評特朗普政府的核武器政策,擔心擁核國家間的互不信任加劇,讓核裁軍工作陷入停滯,並加劇核戰爭的風險。

毛骨悚然

11日,美國國防部發布一份題為「核作戰」的文件,指出使用核武器可以「為取得決定性成果並恢復戰略穩定創造條件」,引發國際社會的恐慌。

軍備控制專家說,這標誌著美國軍事思想向「打一場核戰爭並贏得該戰爭」的方向轉變,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思維傾向。

這份文件一周後被從五角大樓的網站上撤下,現在只能通過一個被限制訪問的電子圖書館才能看到。但文件被撤下之前,美國科學家聯盟負責政府保密項目的專家下載了該文件。

英國《衛報》指出,上一份類似文件是小布希政府在2005年公布的,同樣引起了恐慌。該文件設想了實施先發制人的核打擊,以及針對(假想敵)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動用美國核武庫的情形。

「今日俄羅斯」稱這份文件令人「毛骨悚然」,表示特朗普政府在核問題上投入大量精力。先是去年更新了「美國核態勢評估報告」,並為美國「核三件套」——轟炸機、陸基導彈和核潛艇的現代化撥款,又退出中導條約,「有充分理由值得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特朗普政府還對另一項協議持懷疑態度:限制美國和俄羅斯軍隊擁有戰略核武器及運載系統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該協議將於2021年到期。

值得警惕

美國為何頻頻退出核武器相關條約?有專家指出,為了掙脫自身束縛,推行擴張性軍事戰略。

在退出《中導條約》後,美國以遏制俄羅斯為由,積極研發「違禁」武器,充實本已強大的核武庫。

19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保羅·塞爾瓦告訴記者,美國必須研發低當量核武器,作為美國努力威懾俄羅斯的一部分。

塞爾瓦向記者講述了他有關核威懾的理論:如果俄羅斯使用低當量核武器攻擊美國,美國應該「給出一個對稱的反應」。否則,美國可能被迫依賴脆弱的空基戰術核武器系統,在核對抗中無法使用核武器或使用更大的核彈頭。

知事注意到,這樣的理論已被軍備專家多次批駁。

由於低當量核武器相對威力較低,更容易「魯莽」發動核打擊,降低核戰門檻。同時,對手往往很難分辨來襲究竟是何種級別的核武器,那麼就可能使用大當量核武器作為回擊,導致戰爭升級。

由美國挑起的核軍備競賽已經引起各方廣泛關注。今年5月,聯合國裁軍研究所所長雷納塔·拉德溫表示,全世界使用核武器的風險達到了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是一個全世界都應該認真對待的「緊迫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知事 的精彩文章:

肩負中央重任,新四軍後代進駐西藏
特朗普下令襲擊伊朗,最後時刻懸崖勒馬,普京發出警告

TAG:長安街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