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開罵之前,先了解這些關於轉基因的基本知識?

開罵之前,先了解這些關於轉基因的基本知識?

作者 | 洪廣玉

我用了一些時間才慢慢明白,支持和反對轉基因的人沒有達成共識,除了基本的知識和信息不對稱,還有一些其它問題。

首當其衝是,反對者和支持者說的「轉基因」可能都不是一個東西,由此展開的交流難免雞同鴨講。所以,我們需要先確定,所謂「轉基因」,到底談的是一種技術,還是一個食品?或是談一個你出於本能而害怕的陌生事物?

如果你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那麼我們應該回到一個無可爭議的起點,即轉基因是一種「育種技術」,轉基因食品是這個技術帶來的食品,轉基因技術可以帶來多種多樣的食品,而不只局限於一種食品,而且這種技術還在不斷發展中。

1 談論轉基因的安全性應對比傳統育種

既然是育種技術,理所當然的思路應該是比較轉基因育種和傳統育種技術(包括雜交)有什麼不同,以及因這種不同會在食品層面產生什麼差異。我們不應該直接跳過「技術」就去談這個食品,同樣,也不應該跳過技術去談類似於「轉基因科學家」的利益或品德,因為這是一個偽命題——總不可能做傳統育種的科學家是好的,做轉基因的科學家就是壞的,做轉基因育種就是利益驅動,做傳統育種就是學雷鋒。

談論它們之間的不同點,是客觀分析轉基因技術會帶來什麼新的「風險」——包括大家猜測的可能「致癌」「不育」等。同時,我們還應分析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即告訴大家什麼是多餘的、不必擔心的風險(某些人認為轉基因已經是一種危害,但實際上是「風險」)。

上面這種思路並非我的發明,它總體上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發布的對轉基因食品的評價原則,這套指導原則是全球分子生物學、食品安全、醫學領域的科學家共同探討並完善的。當然,如果你認為它們的方法不對,認為自己比他們考慮得更周全,那就不用看我這篇文章了,直接寫文章去跟CAC辯論就行。

先概括性地說,轉基因育種和傳統育種最大的相同點都是「育種」——對,看起來是廢話,但非常重要。因為都是「育種」,意味著這項工作的目的是改良作物,而且作物的基因一定是有變化的,沒有基因的變化就不會有新品種。

而最大的不同點是,傳統育種(包括雜交),其基因變化好像是在一個封閉的「暗箱」中發生,基因變化的那個過程並不知道,而轉基因作物的基因變化則是藉助於人力和工具,有「打開箱子」進行操作的過程。當然,由於大部分人並不明白轉基因的步驟,所以不理解這段也沒關係。

藉助於漫長的食用經驗,一般默認傳統育種是安全的,所以,考察轉基因育種的安全性,主要是評估這個「打開箱子操作的過程」可能帶來的風險。這種風險,按照易於大家理解的方式,我把它分為「技術本身的風險」和「人的風險」來談。

2 轉基因能否吃,科學上是確定的

有些人會擔憂,「你們科學家真的把轉基因技術搞清楚了嗎?」 ——這大致就屬於「技術本身的風險」。當然,這不算一個嚴謹的提問,如果你問他什麼叫「搞清楚」,大部分人都無法具體表述出來。

不管公眾的疑惑是什麼,首先,科學上對於「轉入的那個基因能吃嗎?」是完全能搞清楚的。轉基因是在目標作物里轉入了一個或幾個(肯定不會太多)新的基因,這個基因可以來自其它植物或細菌,按照初中生物就學過的知識,所有植物、動物、細菌都有基因,而基因編碼(或稱「搗鼓」)出來的東西是蛋白質,它們都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成分,不是異物,基因和蛋白質進入消化系統都會被各種酶分解,然後才能被吸收和利用,消化不了的就排泄掉。它們被分解後的東西,就不再是基因和蛋白質了,是生物體的組成成分。轉入植物中的基因還是基因,不論它最初的來源是哪,都是一樣被消化掉的。

這個基礎的消化理論,可以用于澄清在中國傳播最廣的一則流言,即「轉基因要看三代」,因為基因和蛋白質會被分解掉,既不會跟人的基因打交道,也不會「累積」,所以「看三代」的說法完全沒有依據。實際上不僅不用看三代,一代、一年、一個月都不用看。你就想想:吃一頓飯,能扛幾天?最多不超過三天吧?三天後就消化渣都不剩了。

所以,根據美國的監管政策,轉基因的食用安全評價只做急性毒性實驗,別說做2年以上的老鼠餵養實驗,他們連90天的餵養實驗都不要求做,因為他們覺得沒有科學依據,做這種實驗是浪費錢。

有些人會拿農藥來打比方,說為什麼農藥短期、少量攝入沒問題,長期吃就有害?這個比方並不適合轉基因食品,我們說的有害農藥往往是無機農藥、化學合成農藥,它們的成分不是營養物質,是自然界從來沒有過的物質,代謝它們對人體是負擔,而蛋白質作為營養成分卻是人體需要的。

當然,蛋白質可以被消化掉,並不意味著所有蛋白質都是對人無害的,因為自然界中還有兩種不太友好的蛋白質:過敏蛋白和毒蛋白,過敏蛋白好理解,比如有些人對牛奶過敏,有些人對花生過敏,過敏蛋白一般只是特異人群會有反應,所以也稱為「特異性毒蛋白」;還有一種毒蛋白,可以對所有哺乳動物無差別殺傷,比如大名鼎鼎的「蓖麻毒素」。毒蛋白之所以對人有毒,原因很多,比如在動物腸道細胞表面有特異性的受體可以相互作用、消化道里沒有對應的徹底降解它的酶等。

因為過敏源和毒蛋白是自然界中本來就有的,所以,從技術上來說,轉基因要做到的是不讓目標作物中產生這兩類蛋白。那麼,解決的思路可以分為兩頭,一是在科學家研發轉基因時,明晰轉入的基因來源,不轉入產生有毒蛋白的基因,二是在由政府主導、科學家執行的監管一方,對轉基因生物材料進行系統的安全評估,評估的方法包括和已知的過敏源、毒白蛋進行比對,做第一步的風險排查,另外就是直接進行動物餵養實驗,比如為了驗證抗轉Bt基因蟲水稻是否有過敏和毒性問題,就給老鼠吃轉基因大米,包括直接喂純的Bt蛋白。

一套完整的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還包括關鍵成分分析、營養學評價等。經過這種全面的評估,它已經把轉基因可以涉及到的食用風險都排除掉了——概括一下,為什麼說是「都排除了」,因為基因和蛋白質可被消化,那麼主要的風險就是要防範它們引起過敏或中毒,排除這兩類問題,它們就和傳統食品一樣安全了(術語叫「實質等同」),這便是科學家常說的「經過評估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至少和傳統食品一樣安全」的由來。

3 「非預期效應」在安全評價時已排除

當然,有人還會提類似於 「不知道基因轉入到什麼位置」 「不知道還有什麼無法預知的結果」之類的問題。在目前的轉基因研發中,確實還不能做到精準插入,但是,是否精準插入,主要影響的是性狀的表達,通俗點講,就是能不能育成「效果好」的品種。比如說插入的位置不對,可能抗蟲的效果就不好,甚至根本就不抗蟲,所以,科學家做轉基因時,要培育很多材料(數以千計),然後從中篩選表達效果比較好的植株。其它所謂的「非預期效應」,是可以通過植物基因組測序發現,以及通過系統的安全評價排除掉的。

對於食用安全評價的內容和標準,農業農村部有專門的法規規定,比上面描述得更為詳細。實際上,普通人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完全搞懂這套東西,只需要明白,這套評估的方法是國際通行的,都是有文件可查的。使用這套方法對轉基因作物進行評估的結果,在論文網站上也是公開可查的。

通過系統的安全評估可以解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疑問,這個結論不是一些中國科學家說的,而是國際科學界的共識,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歐盟食品安全局、美國科學院、美國毒理學會等眾多國際權威機構對結論都有相同的結論,即「經安全評估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至少和傳統食品一樣安全」,這句話已經明確回答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否確定、有沒有爭議的問題。

4 追求轉基因的「利益」只會讓產品更安全

當然,目前很多中國公眾對轉基因的疑惑,並不全是技術問題或科學問題,很多時候是對人的懷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認為轉基因作物有巨大的利益,所以研發科學家會把「不成熟」、「安全性不確定」的轉基因產品推向市場。這種想法不能說完全是瞎猜,但總體上不符合事實。

先叉開說一句,很多反對者一方面說轉基因育種有巨大利益,另一方面又說「轉基因育種沒有必要」,這兩種說法是矛盾的。有巨大利益,就說明有很大的社會必要性,因為」利益」是要通過消費者購買來實現的,消費者願意掏錢買,就意味著它有價值、必要。

誠然,轉基因育種行業確實有巨大利益,但如我開頭所說,很多行業都會有「巨大利益」,不僅轉基因育種有,傳統育種也有,藥品、手機、彩電行業都如此。在任何行業,從業者追求利益都是常態,這種追求會不會造成嚴重危害,主要取決於幾點:

一是行業有沒有公平的競爭環境。按照正常的思路,「商家」一定是會把產品造得越安全越好,這樣才能做長久生意,掙更多的錢,而且利益越多、體量越大的企業越是如此,比如食品巨頭造不安全食品的可能性就要遠低於小攤小販。從轉基因育種來說,這個行業的競爭性顯然跟其它行業沒有區別,不僅中外企業在競爭,國內企業(科研團隊)之間也在競爭。而且,轉基因育種的投入動輒上億,如此大的投入只會讓科學家更努力確保產品安全,因為一旦產品不成熟、不安全就是數億元打水漂。

二是利益有沒有制衡。有些人只看到研發、推廣轉基因有巨大利益,卻不知給轉基因找茬,發現轉基因的問題也有不菲的利益。國家有專項經費給不同機構,常年去「尋找」轉基因的危害——只要找到了,就可以發重磅的論文,名利雙收(可惜至今都沒找到問題),民間組織、有機農業組織也在盯著轉基因,只要轉基因產品被檢測出問題,他們一定不會藏著掖著,一定會廣為傳播,包括舉報。

三是法律是否會兜底。轉基因食品真要有健康危害,研發的科學家、商家就會因食品安全犯罪被處罰,這點在目前的《刑法》中是沒有疑義的。

當然,有些人會說,萬一有科學家為了利益鋌而走險呢?這種質疑適用於所有行業、所有產品,真正有意義的問題是,這個「萬一」的概率有多大呢?如果仔細分析就知道,為了所謂的「巨大利益」而開發有害的轉基因作物的可能性可以小到忽略不計。因為科學家是能夠研發出安全的轉基因產品的,推廣安全的轉基因產品就有收益,為啥非要研發有毒有害的產品,最後把自己整到牢里去?

從監管的角度來說,即使是最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比如真有所謂的害人不利己的瘋子科學家研發有害的轉基因作物,這種轉基因作物只要投放到市場上,會很容易發現——轉基因研發起來很困難,但要檢測它的致敏性或毒性卻要容易得多,從技術上來說,轉基因可以根據基因序列進行追溯,從而進行追責。很多人認為轉基因食品的問題暫時發現不了,要吃很多年或幾代才能顯現,前面已經分析過,這是完全沒有根據的猜測。

此外,也有人問,如果發生了轉基因材料的非法散播、種植,會有什麼後果?這裡必須澄清,偷種轉基因只是違法,不代表它對食品安全或生態環境就有危害。即使對生態環境有「影響」,也不是什麼「不可逆的」「生態系統失衡」之類的嚴峻影響。

最後,請各位正視這一事實:轉基因食品至今已有全球幾十億人吃了22年,這22年中,有多個批次的藥品、化妝品、汽車被召回,卻沒一批次轉基因食品被召回,這說明上市的轉基因食品不僅從科學上來說是安全的,而且證明,就算有人想利用轉基因技術來「使壞」都不太可能。

-完-

(感謝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姜韜高工對本文提出修改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不好意思讓一下,C位我給水獺君了
能量飲料:潛在心血管風險和建議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