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當代魔幻現實TOP 5

當代魔幻現實TOP 5

歡迎走進常識的世界。這裡沒有雞湯,有洞見;沒有虛飾,有真實;沒有浮躁,有沉著;沒有噱頭,有知識。

每月我們會共讀一本人文社科領域的常識書,包括哲學、歷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它們面向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現在,來讀。

聽·見常識特別場 | 《現實的鏡子》

我們習慣於依偎常識生活,但生活遠不止常識,想要超越常識,我們偶爾也需要一些冒險。這次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下思享會。

「魔幻現實」聽起來有點不像個褒義詞

人們已經習慣於對此報以含義複雜的淺笑

或態度明確的鄙夷

所有看上去是魔幻的東西

實際上仍有現實的特徵

對魔幻的理解更深

我們對現實的境遇就有更多一層的感知

並真正投入到對現實具有啟發和未來性的行動中

如何撥開這一層又一層迷霧,第13期麓客思享會,以「現實的鏡子」為主題,我們不妨從一些人的行動開始,一一揭開魔幻的面紗:

我們將見識建築設計師自覺和奇葩建築保持距離的定力;聽到音樂人對現實無情揭露的歌聲;在影像中感知來自於日常擦肩而過的不可思議……虛擬貨幣,這應該算是新晉的另一個魔幻。

層出不窮,誰也不會想到下一個到來的是什麼。透視之後,希望我們都能大聲說出Yes or No.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奇葩建築?

審美是件有門檻的事情,很難說美醜的底線到底在哪裡。不過明顯的丑,絕大部分人一眼能做出判斷。鄭州的「馬桶樓」,洛陽的「大背頭彌勒佛」,還有江蘇的東方之門,你可能更熟悉它在坊間的名字——「秋褲樓」。

河北三河市的「福祿壽三星」,更是在2017年上榜全球著名建築設計雜誌《Architectural Digest》網站評選的"全球最丑的24座大樓"。

還有充斥在民間的甲魚、螃蟹、酒瓶、元寶、銅錢等等千奇百怪的土味建築,這些酷似某件物品放大版的「象形」建築,看上去就和「品味」二字無緣。

風格迥異的建築

「土豪金」酒店

具象放大是一種粗暴的手段,它直接碾壓人們的認知和想像。這在現代建築史上早已被批判,但為何這些奇葩建築在互聯網時代仍舊層出不窮,還常常成為網紅建築?

同時,中國的城市又多是千城一面,大量的平庸建築將我們包圍。這不僅僅是審美問題,也不僅僅是過速發展的問題,根本上是城市和建築精神性的缺失。

在這個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中國,大型建築從權力資本的標的物更進一步演變成了眼球經濟和網紅流量的新象徵。建築越來越變得視網膜化,但奇葩的建築和乏味的城市面貌掩蓋不住我們想像力的匱乏。

北京燕郊福祿壽「三星」大酒店

到底什麼是建築?什麼是城市?人類文明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對世界認識體系的建構和知識的累積已經足夠龐大。這一個多世紀科技的迅猛發展,一切都被知識化、信息化和技術化。伴隨著對海量淺表知識和信息垃圾的饕餮,我們對本體的認識缺失導致了想像力的動力匱乏,也導致了這場城市的亂象。

本期思享會,野城建築事務所(Wild City Factory)創始人、主持建築師野城,將從一個建築師的視角對哲學、社會學、建築學、科技等諸多領域進行跨界整合式的剖析,一方面試圖消解知識領域的邊界,另一方面試圖超越現象層面來對建築、城市乃至世界的本體進行全新的認知。

野城

「建築學不只是解決功能、形式和技術方面的問題,最本質的任務是挖掘建築的精神性,激發人的深層體驗,進行物質和精神雙重空間的建構」

野城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後赴法考入百年名校巴黎專業建築學院(ESA)。他同時是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NSAD)研究員,法國藝術家協會會員。他也是首位榮獲法蘭西學院(Institut de France)「青年藝術家獎」的中國人。除建築師的身份之外,野城還是詩人,藝術家,策展人,評論家和未來學家。

中國搖滾記錄了怎樣的當下?

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會火的是什麼,直播喊麥之後,這兩年輪到了「社會搖」「土嗨」。很難想像早年只在迪廳中盛行的「社會搖」,現在會受到社會青年的如此追捧,並變幻成各種「搖」。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屬於搖滾的黃金年代。搖滾樂恐怕最風靡。

舌頭樂隊演出現場

像上世紀中國九十年代中後期絕大部分的搖滾音樂人一樣,自我放逐,自我選擇生活的方式,舌頭樂隊的吳吞也是其中一個。

父母早年在一聲令下支援新疆。從小靠著盲人摸象的方式接受教育,但吳吞說他摸到了「大象的全部」,並學會難能可貴的反向思維。

吳吞在十八歲之後遠上北京,在1993年組建了舌頭樂隊。不管是《兩個喜歡唱歌的姑娘》還是《小雞出殼》,無需多言,聽者就能會心一笑,然後露出「我懂」的滿足。

舌頭樂隊演出現場

這種與生俱來的向內的力量,來源於吳吞自己的經歷和對周圍的體侐、思考。直到現在,在看到老年農人路邊違規賣菜,城管們說了他們無數次。「他們就幾毛幾塊的生意,我內心還是站在他們的一邊。」

「搖滾在現代社會裡製造了無數個個人主義的英雄形象,同時也展現了它團體合作的團體精神。它是人類進程中積極的力量……它承載了現代人與社會的所有情緒。」

「新鮮,刺激,滾動不止。」這是吳吞所理解的搖滾。

舌頭樂隊演出現場

上個世紀的搖滾年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什麼又是真正的搖滾?是什麼造就了現在大眾對「土嗨」「社會搖」的追捧,社會搖「搖」的究竟是什麼?

本期思享會上,舌頭樂隊的主唱吳吞將帶來他的想法。

吳吞

「這一切(社會矛盾)大概是上帝設計的盲點,讓這個社會可以運作下去」

吳虹飛曾說,「中國沒有真正的朋克,如果一定說有,也許只有兩個,一個是崔健,另一個可能是舌頭。」他們以狂噪不安的歌詞和凌亂的節奏演唱著這個社會最真實的聲音。

舌頭樂隊主唱吳吞也將為大家關於中國搖滾到底記錄了怎樣的當下的分享。在80年代崔健的影響下,年輕人紛紛加入到搖滾樂的洪流中,用叛逆、憤怒吶喊出自己的態度。

是什麼造就了影像的魔幻?

不斷地拆除和重建,每個城市都像是永遠完不了工的大工地。那些無處不在、自然而然的日常行為當中也暗含著魔幻和荒誕。海岸線是其中一個縮影。

大量的工人和建築物,看起來古怪。他們被定格的瞬間讓人意味深長,若有所思。

推車趕牛的大爺,側翻的摩托車,側躺在塔架之下的老漢,海岸邊的孤馬……直接或間接反映人在目前的生活狀態,沒有歸屬,若即若離,甚至還有難以言表的鄉愁。

同樣,在身居內陸的重慶,小人物們也不自覺地脫離了自身原有的狀態,隨時進入一種近乎於戲劇或表演的狀態。

對比之強,反差之明顯,不管是彩色的氣球還是別的什麼,處處充滿現實矛盾的張力,但也讓人似曾相識。「也許反映了平凡百姓的生活習性被社會發展衝擊而致的失秩。」

是什麼造成了這些影像的魔幻?

拍下這些照片的攝影師張曉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這一期的他將作為演講嘉賓和大家一起探討,也交代自己記錄這些充滿荒誕和孤獨瞬間的初心。

張曉

「讓我興奮甚至顫抖的場景必定是直接或間接反映當下中國現狀的而又有些超越現實的畫面,像是一種矛盾。」

1981年出生於中國山東省煙台市,張曉曾在《重慶晨報》擔任新聞攝影師。2010年,張曉憑藉《他們》獲得2010年的三影堂攝影獎大獎,為他首度帶來國際關注。

張曉走遍中國一萬八千公里的海岸線,捕捉沿岸發展城市的人民生活,所完成的《海岸線》系列是他另一個代表作,獲得候登科攝影獎和法國才華攝影基金中國區冠軍,以及2011年的法國滙豐銀行攝影獎。

移動支付的錢就是虛擬貨幣嗎

川商的興盛,最早出現在四川地區的交子,這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解放了帶貴重金屬貨幣的負擔,已經算得上巨大的飛躍,但現在中國無處不在的移動支付,使得出門只帶個手機,甚至刷臉都能完成日常的絕大部分交易。

不管是太古里IFS這樣的商場,每家都不止一個支持手機付款的設備,還是在偏遠黔西南的樸實老鄉,他們在趕集賣家禽的時候,也已經擺上了可供支付的二維碼。

「區塊鏈」「比特幣」圈子中的魔幻故事,大部分科幻小說和其比較起來,想像力都過於貧乏。

水電資源豐富的深山,其貌不揚的板房中可能藏著規模龐大的計算設備在「挖礦」,「550台形如微縮計算機主機的『礦機』晝夜運轉,一天能『挖』到0.5個比特幣。」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這個圈子的變化翻天覆地。甚至有「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的說法。「這裡面有理想主義、有暴富神話、有神秘失蹤(比如烤貓)、有驚天騙局(傳銷幣)、有偉大的社會實驗等等。」

十年前,誰能想像不用紙幣也可以活下去的今天?虛擬貨幣,區塊鏈其中細節的魔幻故事,究竟怎樣。中國香港「維港區塊鏈」社區聯合發起人李永峰將在本期思享會帶來他所知道的這個圈子的瘋狂。

李永峰

「從科幻中汲取資源,如此,中國的創新企業才有可能引領,而不只是追隨。」

區塊鏈研究者,中國香港「維港區塊鏈」社區聯合發起人,該社區是中國香港區塊鏈最重要的社區之一。曾就職於網易財經和中國香港《亞洲周刊》,擁有十多年互聯網和媒體從業經驗。

作為深度科幻迷,在2011年《三體3》剛剛出版時,即代表中國香港書展邀請劉慈欣前往演講,並在《亞洲周刊》發表題為《中國科幻思想實驗》的重磅報道。

他們,怎麼就突然爆紅了

在某期《1818黃金眼》的節目上網之後,普通市民小吳在遭受巨大消費陷阱,提髮際線修鬢角被坑。本是普通社會新聞,沒想到卻因神表情突然爆紅,多了一個「髮際線小哥」的標籤,衍生的表情包更是層出不窮。

在上海街頭拾荒二十餘年,當流浪漢沈巍的視頻被傳上抖音、快手之類的網路平台,他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卻精通《尚書》《左傳》之類文化經典的反差,當然也使他爆紅。更讓人意外的是,有天一群美女跑到她的面前,看著鏡頭,擺出誘人的姿勢,賺取流量。

美妝博主李佳琪爆紅所產生的影響至今威力巨大,就連國外的櫃姐都有所耳聞。他推薦的口紅色號,總是能輕鬆賣斷貨,備受追捧,造就消費市場繁榮的一面。

人突然爆紅受追捧,圍觀者發生其他奇葩行為,這說明了一個怎樣的現實本質?媒體人張豐將在這一期活動中,冷靜地、一層一層剝開他們的面紗。

張豐

「那些圍繞沈巍做戲的人,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某種病症:極度匱乏,極度冷漠,又極度虛偽。」

張豐,讀書人,媒體人,騰訊大家作者,現居成都。

票務信息

活動票價

100RMB

包含:思享會演講

活動時間

6月29日(周六) 19:30~22:00

活動地點

麓湖生態城藝展中心

購買渠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一套書帶你看懂中國商業,柳傳志、馬化騰、丁磊都在讀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