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古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古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古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關於中年困境的一點思考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據《心靈雞湯》的說法,這段話出自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碑,真假我們姑且不去論證。我想思考的是人到中年,卻一事無成,原因到底是什麼?難道僅僅是因為出身、運氣嗎?

人生的困境,很少有孤立存在的,多是內外交困。外有重重困難,自身也缺乏掌控局面的能力。例如王莽統治末期,天災人禍是造成政局動亂的重要原因。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在於他自身。王莽改革的動機是否良善我們姑且不論。首先,他處理不好與四周鄰國的關係,稱帝以來,與匈奴等周邊民族的關係迅速惡化,使得邊境連年戰爭,耗費靡繁,給國家和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第二,攏不住能幹的人。朝廷上有見識、能辦事的能臣幹吏,越來越少;趨炎附勢、嘩眾取寵的人則越來越多。有了這兩條,即使再好的局面,也必然會出問題?。

很多陷入中年危機的人,其實也和王莽一樣,溫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步入無力改變局面的境地。有的人放棄了追求,混日子,將希望寄託到下一代。有的人沒放棄,但只限於口頭上,牢騷滿腹,將自己人生不順的原因歸咎到外部,如領導任人唯親,自己懷才不遇等等。或許有這些方面的原因,但絕不是主要的。檢驗的標準很簡單,要是立身本領夠強,何必看人家臉色?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社會是現實的,如果你本領夠強,是單位靠你賺錢,而不是你以來單位生存。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為什麼要反求諸己,因為這是改善境遇的前提條件。假若我們將注意力放在外部因素上,不反思自身的原因,只能使事情變得更糟,無益於境遇的改善。而只有當一個人站在客觀的角度,冷靜深入的分析自身原因後,才會發現,所謂的外部原因,多數都和我們自己息息相關。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是性格決定命運,而不是命運決定性格。何謂「乖」?曾國藩說過:「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有才的人敗給了「傲」,平庸的人輸在了「懶」!

第一條可以歸納為我們的性格不完善,為人處世方面達不到要求;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人並不是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就真的好了。這世界上罪大惡極的人不少,但沒幾個覺得自己壞。

古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論語.陽貨篇》子貢問孔子是否有厭惡的人或事?孔子回答之後反問子貢,子貢回答說:「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子貢之惡(wu),其實是大家都厭惡的。但可怕的是,這些人性的固有弱點,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如果不克服,它便會默默的為我們樹立很多有形無形的敵人,增加我們做事的阻力和難度,而這,都會成為促成中年困境的推手。

第二條可以歸咎到立身本領不強,只能應付一般性的工作。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了平庸的「成功」,習慣了熟悉的工作套路,一點壓力、一點困難也不願去挑戰,去承擔,久而久之,這造成了我們思維的平庸與局限,遇事懶于思考,看問題膚淺、浮躁。而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事無成驚逝水,半生有夢化飛煙。」。

孔子曾經說過: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立」就包括前面提到的兩個方面。第一是要「明明德」,修的是一個「通」字,看透人情、人性,人情練達,世事洞明,需要在事上磨鍊。第二,不斷充實立身的本領,即專業素質。

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其實並不需要花太長的時間,每天鑽研一點點,用不了三年,就會成為單位的佼佼者,用不了五年,就會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實有很深的意義在,他是一個人格有序升華的過程。

將時間、經歷用在打遊戲、看小說、電視劇上面,沉迷於虛擬世界中。這是不修己身,管不住自己。修身是自我管理的過程,首先要能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子女、家人,身教的影響力遠大於言傳。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元,家和萬事興,家庭不和則憂患來。看似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小事,要想將家庭經營的和和睦睦,並不是容易的事。夫妻間吵架吵得狠了,多了,感情自然就淡了。精力有很大一部分耗費在家庭上,在這樣的狀態下做事,事倍功半。

古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至於治國,平天下,先做好前面再說吧。

唐浩明的長篇小說《張之洞》里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張之洞任在武漢興辦鐵廠時,因為部下辜鴻銘被英國人抓住了把柄,英國人向張之洞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請湖廣總督保證今後的大型機器都從英國購買,他們會保證質量和價格優惠;第二,代理商費格泰回倫敦買軋鋼機,發現廠家產出的機器質量不合要求,廠方重新製造,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出廠。如此,有違與鐵政局簽的合約,希望不以違約處罰廠方。乍一看,很合理。中方鐵政局的主管梁敦彥也認為沒有問題,回去請張之洞同意。

但張之洞卻說「這兩條都很厲害。第一條是要把我們捆死在英國人身上,今後別的國家就是機器比他的好,價格比他的便宜,也不能買,所有買機器的錢都由他們賺。」

第二條,他對梁敦彥說「你知道費格泰在這中間耍的花招嗎,他估計湯生拿不出多少錢,所以不叫湯生賠錢了,將這筆錢轉移到鐵政局的頭上。」

梁敦彥說:「這點我沒細想,請香帥說明白。」

「當初合約上說,若延期三個月,廠方賠償損失百分之五,延期半年,賠償損失百分之十,百分之十即二萬。這二萬銀子費格泰是要叫廠方出,只是放到他的腰包里去了,這是一。第二,這二十萬銀子他或許是存入銀行,或許私自去放高利貸,或許自己拿了去做短期買賣。總之,這二十萬便由他使用半年。他多則可憑此賺一二萬,少也可賺七八千。為了贖回辜鴻銘,我們損失了二三萬銀子。」

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梁敦彥只能看到表面,而張之洞卻能看得那麼深入?

所以,要想擺脫人生困境,先從自身找原因。你真的能夠應付當前的生活、工作嗎? 凡事都是有因才有果,當你在為自己的行為振振有詞甚至義憤填膺的時候,多反思一下自己的過失,或許會收穫的更多。

作者:劉學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