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1999年開展反對李登輝「兩國論」鬥爭的啟示

1999年開展反對李登輝「兩國論」鬥爭的啟示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是中國共產黨人義不容辭的使命和初心,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要實現這一偉大事業,必須付出極為艱巨的努力,必須進行偉大的鬥爭。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在鬥爭中成長壯大的政黨,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政黨。新中國成立後,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同一切分裂國家的主張和活動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中國共產黨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二十年前,1999年7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開展了一場反對李登輝「兩國論」鬥爭。這場嚴重的政治鬥爭就是中國共產黨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舉行的偉大鬥爭。這場鬥爭雖然已經過去二十年,但它產生的影響和兩岸間留下的問題,至今依然迫切和現實。重溫當年這段鬥爭歷史,對於當前我們排除「台獨」分裂活動干擾,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啟迪意義。

一、台海上空起風雷

二十年前,1999年是一個世紀交匯的重要時間節點,一個連結歷史與未來、充滿啟示、發人深思的年度。

進入21世紀前夕,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是:祖國大陸經濟繁榮,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社會得到廣泛深入的承認。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香港已順利回歸,澳門即將回歸,港澳成功實踐「一國兩制」,保持繁榮穩定,對台灣同胞產生深刻的影響和示範作用。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告台灣同胞書》正值發表二十周年,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大政方針指引下,經過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兩岸關係發生歷史性變化,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項交流和人員往來長足發展,兩岸「三通」取得階段性進展,兩岸經濟互補互利局面逐步形成。特別是1998年10月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來訪,海協與海基會首度展開政治對話,為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在新的世紀即將到來之際,中華民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加速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已成為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然而,每當兩岸關係有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時刻,台灣島內的分裂勢力總要跳出來,興風作浪、設置障礙、製造麻煩。自1988年李登輝上台後的十餘年來,兩岸關係的每一次緊張、倒退,都是他一手造成的。這似乎已經成為兩岸關係發展中的一條定律。

果不其然,7月9日,李登輝接受世界第三大廣播公司——「德國之聲」電台專訪,談及海峽兩岸關係問題時聲稱,台「自1991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李登輝拋出「兩國論」是兩岸關係中極其惡劣的政治事件。是自台灣問題產生以來,台灣當局現任領導人首次公然否定一個中國原則,公然改變兩岸關係的現狀,公然將兩岸關係不加任何修飾地定位為「國與國」的關係!李登輝的談話絕非偶然,是其經過精心策劃、並與島內「台獨」分裂勢力沆瀣一氣、公開合流的產物。

據《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披露,1998年8月,李就指示成立「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研究小組,由蔡英文召集多位法政學者參與研究,該小組研究報告於1999年5月完成,並上報李登輝。這份研究案在前言部分,即明確定位兩岸關係至少應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立案依據是自1991年以來枱曆次「修憲」的演變。這份報告的結論實際上是李授意。無獨有偶,當年5月17日,李登輝發表了《台灣的主張》一書,其中就已坦率地表白,「台灣的國際地位必須明確化」,「將『中華民國在台灣』或者『台灣的中華民國』實質化,才是當務之急」。並公然提出要把大陸劃分為七個「較小的中國」的「七塊論」。對此,民進黨則推波助瀾,於同月9日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兩國關係」,兩岸間是兩個「地緣上相近,經濟上相利,文化上共源的國家」,要建立「兩國平等關係」。

「兩國論」一出籠,頓時在平靜、祥和的台灣海峽上空轟響一聲驚雷,為兩岸關係乃至台灣前途投下了濃重的陰影。它刺激了國民黨內分裂思潮的大幅膨脹,鼓舞了民進黨等「台獨」勢力的囂張氣焰,更令人擔憂的是,它還直接引發島內分裂勢力企圖依照「兩國論」進行「修憲」、「修法」的分裂活動。7月14日台灣《聯合報》報道,「相關部門已就李『總統』提出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外文翻譯進入最後定稿」,原則上是譯成「一個民族、兩個國家」。7月25日,國民黨投資管理委員會主委劉泰英公開表示:一旦大陸武力攻台,台將發導彈襲擊香港和上海。8月19日台「行政院」通過一項有關台需要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報告,公然謀求美國的導彈盾牌。8月29日,國民黨十五全正式將李登輝「兩國論」載入該黨政策文件。台灣當局的活動日程表明,李登輝的「兩國論」已轉變成國民黨的大陸政策指導原則、台灣當局的施政基調和具體政策,台灣分裂勢力已經從行政、疆界及軍事上正式向大陸和國際社會打出「台獨」分裂牌。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正面臨極其嚴峻的挑戰!

二、中央開展反對「兩國論」鬥爭

鑒於李登輝拋出「兩國論」的嚴重危害及其惡劣影響,面對島內「台獨」分裂勢力的嚴重挑釁,中央迅即開展堅決反對李登輝「兩國論」的鬥爭,打擊台灣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

這場鬥爭事關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事關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是一場帶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戰役。這場鬥爭的結果,將決定我們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的方式。這場鬥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揭露李登輝」兩國論「的本質、圖謀及危害,鄭重表達祖國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正立場。

7月12日,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發言人發表談話指出:李登輝公然將兩岸關係歪曲為「國與國的關係」,再一次暴露了他一貫蓄意分裂中國領土和主權、妄圖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政治本質,與「台獨」分裂勢力的主張沆瀣一氣,在分裂祖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嚴正警告台灣分裂勢力立即懸崖勒馬,放棄玩火行動,停止一切分裂活動。

同一天,海協會長汪道涵、外交部發言人也分別發表談話。汪會長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也是海協與海基會受權進行相互聯繫、對話與商談的基礎。汪會長對台灣媒體報道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關於兩會會談就是「國與國會談」的說法感到驚訝,希望其予以澄清。外交部發言人則表示,李登輝圖謀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直至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國與國關係」,這必然嚴重影響兩岸關係的改善,影響台海局勢的穩定,危害中國的和平統一。

7月18日江澤民主席與美國總統柯林頓通話,指出: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李登輝的分裂言論作出反應,這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反對分裂、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在台灣問題上,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如果出現搞「台灣獨立」和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的情況,我們絕不會坐視不管。江澤民主席與柯林頓總統通話,充分表達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反對分裂、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國家統一作為自己奮鬥目標的歷史使命,表達了中華兒女在祖國統一問題上的堅強意志。柯林頓在通話中重申美國政府對一個中國政策的堅定承諾,強調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沒有改變,美中兩國關係十分重要,不能受到破壞。

第二階段的鬥爭目標是阻止「兩國論」「入憲」、「入法」,制止李登輝的法理「台獨」。

按照李登輝最初的如意算盤,提出「兩國論」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第二步就是按照「兩國論」「修憲」「修法」。他密謀啟動「國代延任案」,並藉機制定所謂「台灣基本法」就是一個值得高度警惕的動向。9月4日,李登輝操縱國民黨聯手民進黨「三屆國代」通過所謂「延任案」,由「國大代表」自己將自己的任期由原來的2000年5月延長至2002年6月。並由延長任期的「國代」在延任後的兩年時間裡制定一部所謂「台灣基本法」或「根本大法」。民進黨予以密切配合,隨即在9月7日成立了「新憲法工作小組」,計劃在李登輝卸任前推動「基本法」起草並爭取通過。

在江澤民主席與柯林頓總統通話後兩天,經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負責人發表了堅決反對台灣分裂勢力按「兩國論」「修憲」、「修法」的談話。談話指出:「目前,特別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台灣分裂勢力正企圖按照『兩國論』修改台灣地區的所謂『憲法』和『法律』,以所謂『中華民國』的名義實現『台灣獨立』。」談話嚴正指出:「如果這一圖謀得逞,中國和平統一將變得不可能。」

在我鬥爭的強大壓力下,台灣方面陸委會負責人隨即公開表示「兩國論」不「入憲」。事後,李登輝在其《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一書中坦承:「對於『特殊國與國關係』,經由修憲、修法加以落實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兩岸、國際情勢不斷演變下,李登輝盱衡全局,逐漸做出了通盤的思考,約在8月中旬不得不考慮現實問題,決定放棄原議。」該書承認,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負責人關於「如果台灣方面根據兩國論修憲、修法,『和平統一』將變得不可能,這個說法對『國大』凝聚共識具有相當的干擾效果」。

第三階段的鬥爭目標轉入為進入新世紀的兩岸關係明方向、劃底線。

2000年伊始,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祖國大陸方面相繼發表了兩個對台重要講話和一份政府文件。1月1日,江澤民主席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重申「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兩岸的對話與談判」。表示:「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是不能改變的。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沒有改變。我在五年前提出的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沒有改變。」這三個「沒有改變」,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和決心,為進入新世紀的對台工作和兩岸關係指明方向。28日,錢其琛副總理在紀念江澤民主席八項主張發表五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闡述了對當前兩關係中主要問題的主張。這一講話具體化了「什麼問題都可以談」的內容,提出「可以談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問題,談兩岸同胞盼望已久的直接『三通』問題,談雙方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經貿關係等相關問題,談台灣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也可以談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問題。」2月21日,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國台辦、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用政府文件的形式系統全面地闡述了中國政府關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和政策。表明祖國大陸反對「兩國論」、反對「台獨」的堅定決心。白皮書強調了一個中國原則與和平統一方針的內在聯繫,駁斥了由台灣居民「公民投票」決定台灣前途的主張,詳細論述了台灣問題的解決不適用「兩德模式」,並昭告世界:如果出現台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重大事變,如果出現外國侵佔台灣,如果台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中國政府只能被迫採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這三個重要講話和文件非常清楚地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中國政府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繼續貫徹江澤民主席提出的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將繼續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同時,中國政府維護國家統一、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絕不會允許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這三個重要講話和文件在台灣和國際社會產生了強烈反響,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在開展反對李登輝「兩國論」鬥爭期間,祖國大陸媒體發表了一大批各界撰寫的批判、揭露李登輝及其「兩國論」的理論文章、新聞評論和時事評析,全面報告了祖國大陸為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所做的努力,系統地清理了李登輝上台以來推行的「台獨」分裂言論,揭批李登輝「兩國論」等一系列分裂主張的實質。

在這場鬥爭中,軍隊在中央領導下,採取對台軍事威懾行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7月31日,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72周年招待會上,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遲浩田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嚴正以待,時刻準備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粉碎任何分裂祖國的圖謀。8、9月間人民解放軍接連舉行一系列大規模軍事演習,顯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強堅強意志和巨大能力。

三、李登輝拋出「兩國論」是島內「台獨」分裂勢力的一場政治賭博

通過這場政治鬥爭,人們發現無論是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也好,還是島內「台獨」分裂勢力挑戰一個中國的言行也好,都是與台灣問題的內外形勢分不開的。

首先,李登輝是想借國際形勢撈一把。的確,1999年上半年,國際上和我國周邊都發生了不少重大的事件。國際關係格局中出現了霸權主義上升和強權政治抬頭的跡象,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人權高於主權」的幌子用武力干涉南聯盟的內政,並悍然襲擊中國駐南使館,中美關係出現嚴重倒退。在美國國內新的反華浪潮推動下,美國國會的反華勢力相繼提出「考克斯報告」、「強化台灣安全法」等一批反華提案。美日雙方也進一步加強軍事同盟,日本國會通過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相關法案。當時有一種輿論認為,中國可能會成為南聯盟,而台灣則可能成為下一個科索沃。李登輝錯估國際形勢,認為這為其分裂活動提供了救命稻草。李登輝在宣稱向科索沃提供三億美元「援助」時,說了一句「一千年沒有一次這麼好的機會」。多少暴露了他那種搞分裂迫不急待的心理。他據此作出了一廂情願的判斷:國際反華勢力將會公開支持他分裂中國的主張,一個中國的國際格局有望突破。於是竭力呼應國際反華勢力的反華聲浪,充當「反中馬前卒」,有恃無恐地否定一個中國原則,企圖渾水摸魚。

其次,李登輝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感到壓力。1998年10月辜振甫來訪揭開了「兩會」政治對話的序幕。1999年3月,經中央領導同志批准,海協會長汪道涵將於秋季訪台。汪會長訪台有助於兩會對話的繼續與深化,受到海內外密切關注。與此同時,美國也要求台灣與大陸進行包括政治、軍事等內容的有實質意義的、建設性的對話,甚至希望達成簽訂「中程協議」。這一切均對李登輝產生了壓力。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就是要從根本上破壞兩會商談的政治基礎,阻止兩岸商談和汪會長訪台。事後,李登輝曾不止一次地公開聲稱,他拋出「兩國論」的目的,就是為了阻止汪道涵訪台。

當然,李登輝拋出「兩國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為進入新世紀的兩岸關係定下「台獨」分裂的基調,使其分裂路線為下屆新領導人所繼承。李登輝估計到,大陸方面爭取在他任內恢復「兩會」接觸,並不是要著眼於和他打交道,而是為2000年3月台灣大選後下一任台灣當局領導人和「兩會」交往布局。因此,李登輝極欲在下台前完成分裂部署,對台灣當局未來領導人進行約束。正如他本人所說,「我把國家定位說出來以後,任何人做『總統』,事情會好做一點。」

但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

四、「兩國論」破產表明,搞「台獨」、搞分裂決無好下場

李登輝「兩國論」一出籠,就立即遭到國際社會和海內外中華兒女同聲譴責,這是始作俑者始料未及的。

首先,是國際反應讓李登輝大失所望。美國對李登輝事先沒有向美方通報表示不滿,多次重申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各項原則的承諾,重申執行一個中國政策和對台「三不支持」政策,並要求台灣當局「全面澄清」其立場。美國媒體以「不可預測的政客」、「搗蛋鬼」來指稱李登輝。《紐約時報》發表社論,則要求李登輝放棄「兩國論」,重申台灣與大陸和平統一的願望,以「緩和目前兩岸爆炸易燃的局面」。

美國作出反應後,日本、歐盟、東盟紛紛表態支持一個中國政策。130多個國家再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12月,中俄兩國元首非正式會晤,進一步夯實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內容,重申將在維護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相互支持。7月21日,台「邦交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新政府宣布取消前政府剛剛與台灣建立的「外交關係」。

反映當年李登輝當局在國際社會陷入失道寡助窘境的,還有一件事值得提及。1999年9月15日,第54屆聯大總務委員會討論所謂「台灣入聯案」,當時有46個國家代表表示反對將該案列入聯大議程。在這些反對的國家中,不但有廣大發展中國家還包括主要西方的國家,並且在聯大討論中第一次出現五大常任理事國一致表示反對的立場。台灣當局企圖以「兩國論」為依據在聯合國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圖謀遭到空前挫敗。

李登輝的倒行逆施完全違背了台灣人民的願意。「兩國論」一出籠,島內輿論大嘩,台灣股市連遭重挫。台灣工商界人士普遍感到擔憂。7月24日,數千名台灣民眾舉行了反對「兩國論」的遊行。島內學者清醒地指出,「『兩國論』顯然已在國際上為台灣帶來了始料未及的強力副作用」及「極負面的衝擊」,使台當局「益趨孤立」,因而實際上是台灣的一場「仲夏夜噩夢」。

2000年伊始,江澤民主席在新年講話中為這場鬥爭作了總結,他說:「鼓噪一時的所謂『兩國論』遭到了海內外一切愛國同胞的強烈譴責,而且在國際得不到任何響應和支持。」這場鬥爭沉重打擊了李登輝分裂勢力,「兩國論」成了過街老鼠,變成李登輝自我辯解的歪理邪說。李登輝與「台獨」勢力企圖通過「修憲」、「修法」,實現在「中華民國」名義下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圖謀未能得逞。

3月24日,在席捲台灣全島的民眾抗議聲中,在海內外中國人同聲討伐的浪潮中,在台灣政壇呼風喚雨十二載的李登輝走到了窮途末路,被迫辭去國民黨主席的職務,提前結束了他利用國民黨主席之位玩弄權謀,對內整肅異已、「明統暗獨」,對外大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可恥生涯。

殷鑒不遠。台灣島內的政治人物應該以李登輝為前車之鑒,從中吸取教訓。今天「李登輝路線」的幽靈仍在台灣遊盪,一些「台獨」分子繼續把李登輝過去的那些陳詞濫調掛在嘴邊。所謂的「李登輝路線」已經被實踐證明是死路一條。「台獨」分裂活動,危害台海和平,危害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危害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毒瘤,是中國和平統一的毒瘤。如果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逆歷史潮流而動,違背兩岸同胞的共同意志否定一個中國原則,頑固堅持「台獨」分裂路線,只會重蹈李登輝「兩國論」失敗的覆轍,決不會有比李登輝更好的下場。(楊親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台灣網 的精彩文章:

民調帶風向?郭台銘追上來了 全勝韓蔡柯
朱立倫談王金平退選:民進黨再怎麼吵最後依然團結,國民黨則不然

TAG:中國台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