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蒙古族的文史成就

清朝蒙古族的文史成就

清代是蒙古文化發展時期,出現了不少蒙古人所編纂的優秀文學作品、史學篇章和語言學著作。文學作品,可分為兩類:一是蒙古族文人自己的語言文字或他民族的文字創作的作品;二是翻譯作品。由蒙藏兩個民族的人民共同創作並在這兩個民族廣大人民中廣泛流傳的《格斯爾傳》是著名的英雄史詩。史詩從產生、流傳到增添修改,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最後才發展成定型的書面文學作品。《格斯爾傳》通行有十三章版本。史詩作者歌頌勞動、渴望和平安寧,反對混亂、惡魔。作品中的格斯爾是群眾智慧的代表,反映了游牧民族生產勞動和戰勝大自然的英雄氣概,同時也是同社會惡勢力做堅決鬥爭並戰勝邪惡勢力的英雄。

《巴達爾沁努烏勒格爾》和《巴拉根倉》是民間創作的作品並廣為流傳;在衛拉特蒙古人中還流傳著《烏巴什洪台吉的故事》、《衛拉特故事》和《四衛拉特徵服記》等作品。

尹湛納希(1837一1892)是清代著名的文史學家。他是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人,漢名寶衡山。自幼好學,通曉蒙滿漢藏四種文字。著作有《青史演義》、《一層樓》《泣紅亭》等。尹湛納希的長兄古拉蘭薩是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作品《祝滅寇班師還》和《太平頌》等反映了蒙古族人民抗擊英國侵略者,衛國保家的英雄氣概。

翻譯作品中,哈斯寶所譯《新譯紅樓夢》及其回批,是《紅樓夢》研究中的佳作。漢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西遊記》等,都有蒙文譯本。並同樣在蒙古族人民中廣泛流傳。

這一時期的歷史著作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參加清廷主持編纂的大型官書。二是個人著述,三是蒙文翻譯各種著作;

蒙古族文人以不同身份和方式參加官書的編纂、校閱、翻譯、謄錄工作;以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的《滿洲實錄》是其中重要一部、這部「實錄」成書早,史料價值高,蒙文內容可補充和訂正《清太祖實錄》。康熙年間重修實錄,有孟格圖等三人任蒙文纂修,喇馬章等六人參加具體工作。乾隆時再修實錄,參加編寫、翻譯和騰錄工作的就有六十七人之多;《理藩院則例》的編纂有喀喇沁輔國公瑪哈巴拉、曾任熱河和烏魯木齊都統蒙古正白旗圖博特慶祥、科爾沁貝勒鄂勒哲依圖參加。蒙古正黃旗卓特·富俊、蒙古正白旗薩爾圖克·長令、蒙古正藍旗阿魯特·賽尚阿以及博爾濟吉忒·拉木棍布扎布身為扎賚特旗扎薩克多羅貝勒,阿巴哈納爾部的扎薩克多羅貝勒達木定扎布、茂明安旗的格楚克等人,分別以理藩院尚書、將軍、總督等高官職位,參加編寫並充任總裁、副總裁、纂修官、協修官及翻譯官、校對官、謄錄官等。蒙古著名文史學家和大學者,曾任管理理藩院事務大學士蒙古正藍旗人瑪拉特·松筠也曾參加編寫。

有清一代重要典章制度和實錄、方略和譜系等方面的「欽定」官書都有蒙古族文人參加編寫。法式善參加了《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其中重要的書籍,均有蒙文本,如《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皇清開國方略》和歷朝蒙文實錄等。

清代蒙古族學者的個人歷史著作很多,內容豐富。有的是寫蒙古歷史和蒙古貴族譜系,有的是記述個人傳記。還有記某一地區,特別是邊疆史地方面的著述。內容從蒙古興起到明清時代的歷史,包括蒙古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著名的歷史著作有1662年成書的《欽定蒙古源流》,由鄂爾多斯部薩岡徹辰所著,後譯成滿文,從滿文譯成漢文。《阿薩拉格齊史》,1677年成書。1690年喇德納巴達喇寫的《納木海扎木素傳》(又稱《扎雅班第達傳》),成書於十八世紀初的有羅卜藏丹津的《黃金史》(《大黃金史》),袞布扎布1725年寫的《恆河之流》 。1734年成書的《烏喇特史》。著名的《博爾濟吉忒氏族譜》是雍正間羅密撰,乾隆間由博清額續修 。1818年羅卜桑利克斯德達爾扎的《蒙古佛教史》,拉希朋楚克《水晶念珠》。用托式蒙文撰寫的有噶旺沙喇布《四衛拉特史》、巴圖爾烏巴什圖們《四衛拉特史》及佚名作《和鄂爾勒克史》、《蒙古溯源史》等。

有不少蒙古族學者精通藏文,並有著作,史料記載用藏文從事寫作的有二百多人,著作達數百部。著名學者有喀爾喀的扎雅班第達羅卜桑普日萊(1642-1715),著有《明鑒》,青海人松巴堪布伊希巴勒珠爾(1704一l 788),撰寫了《印度·西藏·中國·蒙古宗教史》(又譯為《如意寶樹》)、《青海史》、《世界之概況》,官司布扎布的《漢地宗教史》,察哈爾人格布希羅卜桑卻勒德穆(1740-1810)的《宗喀巴傳》和《歷史彙編》,齊木巴勒國師達日瑪達喇的《蒙古佛教史》等。他們在著作中記述了蒙古歷史,並對印度和西藏學者寫的佛教教義進行注釋和說明。

蒙古族學者漢文著述不少,且水平很高。其特點是多為八旗蒙古人所撰。烏爾濟·法式善(1753-18l 3)是內務府正黃旗人,撰有《清秘述聞》、《槐廳載筆》、《陶廬雜錄》、《存素堂詩集》等。瑪拉特·松筠(1752-1835),一說1754年生。蒙古正藍旗人,著有《綏服紀略圖詩》、《西招圖略》、《西藏圖說》、《秋閱吟》等;以總纂身份主持編寫《西陲總統事略》。額勒德特·和瑛(?一1821)是蒙古鑲黃旗人,所寫《續水經》,可補《水經》之不足;還有邊疆史地著作:《西藏賦》、《藩疆覽要》、《三州輯略》和《回疆通志》等。博爾濟吉忒·博明:《西齋偶得》和《鳳城瑣錄》。

蒙文翻譯的巨大工程是將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譯成蒙文,並刊刻發行。以貢噶奧斯爾為代表的數十名學者參加了這項翻譯工作。蒙古族學者對語言文學、天文地理、文學藝術和宗教法律等著作,都進行了蒙譯工作。漢族學者這一時期有關蒙古歷史的專著也相繼問世。

清代蒙古語言文字得到了迅速發展。1648年蒙古學者扎雅班第達納木海扎木素創製了托忒蒙文,豐富和發展了蒙古文字。官修和私著的字典和辭典及語法修辭等紛紛問世,大大超過前代。康熙朝《滿蒙合壁清文鑒》,乾隆間蒙古正黃旗卓特·富俊編輯的《三合便覽》、《蒙文旨要》;《欽定滿洲蒙古漢字三合切音清文鑒》,滿蒙漢藏四種文字合編的《四體合壁清文鑒》 、《五體清文鑒》(滿蒙漢藏維吾爾五體),《西域同文志》(滿蒙漢藏維吾爾托忒蒙文六體)。有關蒙文正字法的著作有《蒙文啟蒙沒釋》,此書由烏珠穆沁人莫洛木拉布金巴·丹津達格巴於1723年到1735年間寫成,主要介紹蒙古語文學家搠思吉斡節兒所著《蒙文啟蒙》的內容。伊希巴勒珠爾1777年藏文撰寫的《簡明辭彙修飾·詩鏡入門》;1789年達姆卻喇布齋寫的《蒙文百字頭》,1828年阿拉善人丹達爾拉哈然巴的《詳解蒙文語飾》和《詩鏡三部之例明慧頸飾·珍珠鏈環》等,對蒙古語言文字和語法等的研究都是很有意義的。此外、還有賽尚阿編著的《蒙文晰義》和《蒙文匯書》,以及集體編寫的《蒙文註解辭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明星們祝賀滿族文化節成功舉辦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