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先奉上:「啁啾」這個詞在現代漢語里常用,讀作(zhōu jiū),形容鳥叫的聲音。詳情請見「啁」字詞條的解說。其他無興趣內容請自行忽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7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六個字多個是生僻字,學來相對枯燥,請堅持,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啁。這個字有四個讀音:

(一)zhāo。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啁,啁嘐也。從口,周聲。」形聲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為:「此復舉字未刪者。」他認為「啁」與上一個字「嘐」同義,其實「啁嘐」是連綿詞。《集韻.爻韻》:「嘐,啁嘐,誇語。」啁嘐的本義就是自大、驕矜義。

啁字本義之外,還組成辭彙「啁哳(zhā)」,形容聲音繁雜而細碎。比如宋玉《九辯》:「鵾雞啁哳而悲鳴。」段玉裁認《說文解字注》稱:「啁,大聲,哳,小聲也。」合在一起形容聲音。也寫作 「嘲哳」,比較有名的句子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里:「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白居易《琵琶行》詩意)

(二)dāo。《集韻.<上高下豕>韻》中記有:「啁,嘐啁,語多。」即把上面的詞字序反一下,形容話多。也寫作「嘮叨」。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嘮叨的家人)

(三)zhōu。讀這個音時,用於片語「啁噍」,有兩個意思:(1)鳥鳴聲。《廣韻.尤韻》:「啁,啁噍,鳥聲。」比如《禮記.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然後乃能去之。」陸德明釋文稱:「啁噍,聲。」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像燕子、麻雀一類的小鳥,在這種情況下,也要嘰嘰喳喳地哀鳴一陣,然後才依依不捨地離開(指動物也愛護自己的同類)。啁噍,也用作:「啁啾」「啁唧」、「啁啁」等。啁啾這個詞在現代漢語里常用,讀作(zhōu jiū)形容鳥叫的聲音。大家讀出來試試就會發現,如果連綿起來讀,基本等同於鳥叫聲音。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鳥兒啁啾)

(2)鳥名。《呂氏春秋.求人》中有「啁啾巢於林,不過一枝。」《莊子.逍遙遊》寫作「鷦鷯」。都指的是鳥名。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鷦鷯)

(四)tiáo。戲謔,調笑。《集韻.嘯韻》:「啁,謔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蒼頡篇》:『啁,調也。』謂相戲調也,今人啁作嘲。」在這個讀音下,啁與調、嘲、謿是異體字關係。比如:《三國志.蜀志.費禕傳》里有:「孫權性既滑稽,嘲啁無方。」孫權史書記載是個愛開玩笑的人。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影視劇《三國演義》里的孫權)

啁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啁字的小篆寫法)

2、哇。現代漢語常用字,常用的讀音有兩個:

(一)wā。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哇,謅聲也。從口,圭聲。」形聲字。本義是諂聲。即人發出的討好聲。

本義之外,又引申為靡曼的樂聲。《廣雅.釋詁二》:「哇,衺也。」《廣韻.佳韻》:「哇,淫聲。比如《法言.吾子》:「中正則雅,多哇則鄭。」李軌注稱:「多哇者,淫聲繁越也。」音樂中正之聲多則雅,靡曼之聲多則俗。鄭指春秋時鄭國的音樂,即俗樂。

此外,哇還有幾種用法:(1)嘔吐;吐出。比如《孟子.滕文公下》:「(陳仲子)曰:『 是鶃鶃之肉也。』出而哇之。」陳仲子吃了鵝肉,他認為不該吃,就把它吐了出來。在此義下,又用作象聲詞,形容嘔吐的聲音。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戲曲《陳仲子》劇照)

(2)嚎哭或叫喊。比如王安石的《和董伯懿詠裴晉公平淮西將佐題名》:「空城堅守已可縛,中使尚作號兒哇。」在此義下,也可作象聲詞,形容哭聲或叫喊聲。如,小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3)方言。說。比如:有什麼困難儘管跟我哇。有的地方稱「說話」為「哇話」。

(二)wa。讀輕聲。用作語氣詞。「啊」受到前一字收音u或ao的影響而發生的音變。比如老舍的《駱駝祥子》十二:「可是我們不能就這麼『空城計』,全走了哇。」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歌劇《駱駝祥子》劇照)

哇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哇字的小篆寫法)

3、這個字讀è。生僻字,GBK字型檔沒有,不好描述,只好上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è的宋體字)

è字現代漢語辭書歸在「立」部,檢字時要注意。《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è,語相訶歫也。從口,歫<辛字去下橫>。<辛字去下橫>,惡聲也。讀若櫱。」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以口拒惡聲也。」本義即怒聲相拒。《注》稱:「歫,今之拒字,訶歫者,訶而拒之。」

生僻字,深究無大意義,亦不舉例,其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è字的小篆寫法)

4、吺。有兩個讀音:

(一)dōu。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吺,讘吺,多言也。從口,投省聲。」形聲字。用於專用詞「讘吺」,本義是啰嗦,也寫作「吺哆」。《張義潮變文》:「莫怪小男女吺哆語,童謠謌(同「歌」)出在小廝兒。」別怪小孩子們啰嗦多語,兒童歌謠都出在這些小孩子們口中。又比如清代王闓運《衡陽縣誌序》:「前志讘吺,今乃直詞。」前面的縣誌太啰嗦了,現在都直接記載。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王闓運畫像)

本義之外,「吺」又指輕出言貌。《集韻.侯韻》:「吺,輕出言貌。」話多大半是因為不加思考輕易就說出口,意義是相關聯的。

(二)rú。這個音用於專用片語「囁吺」,就是「囁嚅」。說話吞吞吐吐的樣子。義出《集韻.虞韻》:「嚅,囁嚅,言也,或作吺、咮。」

吺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吺字的小篆寫法)

5、呧。讀d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呧,苛也。從口,氐聲。」形聲字,本義是斥責。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苛者,訶之假借字。按《言部》有『詆』字,云:『訶也』。《口部》『呧』似復出。」《玉篇.口部》也稱:呧,呵呧也。正作詆。「呧」的正字就是「詆」。不常用,故沒找到典籍中的例子。暫不舉例。

呧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呧字的小篆寫法)

6、呰。常用讀音有兩個:

(一)zǐ。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呰,苛也。從口,此聲。「形聲字。本義是詆毀,誹謗。也作「訾」。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苛亦當作訶。玄應引作訶。凡言呰毀當用呰。」這是呰與訶的細微差別。桂馥的《說文義證》稱:「苛也者,謂詆毀也。經典借訾字。」在大量的經典里,呰字都寫作訾。《廣韻.紙韻》:「呰,口毀。」在言語上的詆毀。

比如曹植《與楊德祖書》:「昔田巴毀五帝,罪三王,呰五霸於稷下,一旦而服千人。」大意是:從前田巴(戰國時期著名學者,住在齊國)在稷下大發議論,詆毀五帝(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蔑視三王(燧人、伏羲、神農)、謗毀春秋五霸,一時之間,使千人為之折服。再比如李商隱《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何由羞五霸,直自呰三皇。」用法完全一樣。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影視劇里的曹植和楊修)

本義之外,呰還可用為弱;劣。比如《史記.貨殖列傳》:「地埶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裴駰《史記集解》引應劭曰:「呰,弱也。」這句話的大意是:(楚、越)地形有利,食物豐足,沒有饑饉之患,因此人們苟且偷生,沒有積蓄,多為貧窮人家。

(二)cī。通「疵」。病。《集韻.支韻》:「呰,瑕也。」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呰,假借為疵。」比如《漢書.翟方進傳》:「天降威遺我寶龜,固知我國有呰災,使民不安,是天反覆右我漢國也。」顏師古注稱:「呰,病也。讀與疵同」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翟方進像)

還用同「齜(zī)」。即露出(牙)。不再舉例。

呰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呰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177,部分圖片引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