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引言

早在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幫我們統計了外國200多家知名博物館中中國文物的數量——是164萬餘件。這樣的數量,已經逼近了我們一整個北京故宮180萬餘件(套)的中國文物藏量。

而164萬餘件文物只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計。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加上海外私人收藏,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數量在1000萬件左右。這已相當於超過了5個故宮藏品的體量。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大英博物館中國館

如果以上數據還不夠直觀震撼,可以看看大英博物館中中國館的藏品。這些令無數國人痛斥英國為「強盜」的館藏文物,這些讓無數前往參觀的國人震撼而又痛心的琳琅滿目的中國文物,其總數是「區區」2.3萬件。

如果將國家之間互贈的文物比作出使國外的文化交流大使的話,這些被通過掠奪、偷盜、非法買賣等手段轉移到海外的文物則像是被綁架的孩子,它們或孤獨地佇立在海外一件件博物館中,或被堆積在私人藏家的倉庫之中,或輾轉於各大拍賣場中流離失所。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佳士得拍賣圓明園獸首現場

每一件被掠奪的文物,都背負了一段屬於我們國家、我們民族的屈辱歷史。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文明交流背景下的「文物流失」

中國的文物流失海外最主要有三種原因,我們可以根據歷史的進程一一講述。而三個時代,三種途徑的變遷也藏著十分值得深思的道理。

首先是最為文明也是最有價值的方式:出於文化交流目的的文物外遷。自漢唐以來,中國便通過絲綢之路與世界各國建立聯繫。盛唐時期,朝廷遣使西去,自會帶上我們國家引以為傲的瓷器、玉石、茶葉乃至於書畫等「特產」,使團歸來時也會換回諸多異域珍品。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已知最早的中國畫長卷《女史箴圖》 大英博物館藏

各國聽聞大唐盛名,也紛紛來朝。皇恩浩蕩,自是把宮裡還不錯的寶貝都賞賜一番,讓來使滿載而歸。臨近的日本,在唐朝期間舒明天皇共遣使19次赴大唐學習交流,每次都帶走了大量的經書法帖和藝術品。

1400多年前,唐玄宗和楊貴妃將一把「螺鈿紫檀五弦琵琶」送給當時日本聖武天皇,現藏於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中。這把琴是現在世界上唯一傳世僅存的一把五弦琵琶,除此之外,我們就只能從敦煌的壁畫中確認歷史上五弦琵琶的存在了。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五弦琵琶

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畢生修習先人書法,晚年成書《真草千字文》欲圖將王羲之的書道傳播開去。他抄寫了800冊《真草千字文》贈予各佛門弟子臨習,一位來唐的日本遣使有幸獲得了一冊,回日本後也獻給了聖武天皇,之後被供養於東大寺中。

日本的這冊《真草千字文》,成了現在世界上僅存的一冊墨跡本。(中國僅剩石碑及拓本)1984年親赴日本的啟功見過這冊稀世珍品之後,寫下了「永師真跡八百本,海東一捲逃劫灰」的感嘆。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自絲綢之路及海上的各種航線開闢將全世界連接在一起以來,見證各國歷史文明的各種文物就在文化交流中交換往來。大唐的國力強盛,各種「出使」的文物自是受到了無比的珍視與尊重。

這種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文物「流失」,可以算是最有價值和尊嚴,也是最能讓我們接受的方式了。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來自西方的「掠奪者們」

文物流失的另一大主要原因,就是近代帝國主義列強的掠奪與騙購。

近代中國文物的首次大規模流失,當屬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城,火燒圓明園一事。談到近代中國文物遭掠奪的屈辱歷史,有一個人不得不提——英國的第八代「額爾金伯爵」,詹姆斯·布魯斯。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臭名昭著的詹姆斯·布魯斯

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詹姆斯率英國海軍趕到中國戰場。正是他在香港組織起英法聯軍,兩年內從天津一路打到了北京。與法軍將圓明園劫掠一空之後,他又以清政府虐殺大英外交人員為由縱火燒毀了圓明園。

據載,當時法軍直接將劫掠來的文物裝箱運回法國。而英軍則在其指揮下將部分文物擺上北京街頭售賣,很多皇家珍藏因此流入民間,這也是後來無數中國近代收藏家傾家蕩產贖回並保護下國寶的感人故事的緣由。

值得一提的是,額爾金家族是世界文明史上不折不扣的大罪人。不止因為第八代額爾金指揮了掠奪與火燒圓明園的行動,更因為他的父親,第七代額爾金在1800年前後也曾將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等地的大批古希臘雕塑切割下來,轉賣到大英博物館牟取暴利。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已成一片廢墟的帕特農神廟

火燒圓明園同年10月,中英、中法互換了《天津條約》,並簽訂了《北京條約》。有了這兩個條約的保護,無數外國探險者打著經商、傳教、遊歷甚至考察的幌子進入中國各地開始或明或暗的文物掠奪活動。

從1900年到1949年這半個世紀間,見識到第一次掠奪歸國的中國藝術品驚人的藝術成就之後,無數探險家、博物館人乃至於大學教授紛紛湧入中國,以低價甚至免費帶走了無數文物。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外國人應該要數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在1906-1916十年間的兩次中亞探險中,他以超低的價格從本地人王道士手中騙購、盜取了數量以及驚人的敦煌佛經、文書、雕塑與繪畫。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探險家學者斯坦因

斯坦因帶回歐洲的敦煌文物轟動了整個歐洲乃至於整個世界,無數「專家學者」紛紛湧向中國敦煌。1923年,哈佛大學的一個策展人華爾納以考古的名義進入中國後,竟試圖用膠布粘走的方式盜取敦煌壁畫。

這其實是取下西方濕壁畫的標準方式,但由於敦煌壁畫的創作原料完全不同,導致他只粘走了部分顏料,留在泥層中的畫跡就留在了原地成了一個殘影。相當於直接破壞了完整的歷史文物。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斯坦因著 《西域考古圖記》 嚴謹的治學態度並不能「洗白」其罪行

同時期的德國探險家勒柯克也率隊到新疆,以完整切割的方式盜走了克孜爾石窟和吐魯番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畫。其中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畫存放在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在盟軍轟炸柏林的時候沒有像其他文物一般被藏到地下室,最終毀於轟炸。

這些被運送到海外的中國文物,儘管確實有很大一部分最終幸運地到達目的地並修復後保存在博物館或者私人收藏中,但這顯然不能為這些「專家學者」令人髮指的惡劣行為脫罪。

這些我們民族的歷史文物,在被剝離的那一瞬間,就已經受到了徹底的不可逆轉傷害,成為不完整的殘缺藝術品了。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新疆克孜爾石窟壁畫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利益驅使下的「賣國賊們」

文物外流的第三個主要途徑,是近現代國人的盜挖盜賣與文物走私。

由於西方國家對中國文物收藏的極大興趣與需求,自然催生了一個漸成規模的市場體系。而這些將文物倒賣至外國人手中以牟取利益的「賣國賊」們,下至不識字的老農民上至在西方備受尊崇的中國鑒賞收藏家,涵蓋了各個社會階層。

原為敦煌洞窟看管者的道士王圓籙,在聽聞自詡為「玄奘的信徒」的斯坦因「坦言」自己是為了研究而買文物之後,便將無數珍貴的經書資料以低價賣給這個來歷不明的外國人。這究竟是發自心底的單純信任還是利益的驅使,顯然是一件值得懷疑的事情。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王圓籙道士

而另一位爭議巨大的文物商販名為盧芹齋,在西方收藏界也是一位近乎無人不知的中國古董商。文物鑒定能力高超的他,提供國內的文物照片給西方買家,隨後通過賄賂官員等手段將這些珍貴文物盜運出國售賣。

盧芹齋最廣為人知的一樁買賣,是在1912年「截胡」了將要送給袁世凱的唐太宗昭陵「颯露紫」和「「拳毛?」兩尊戰馬石雕。隨後他以12.5萬美元的天價轉賣給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大賺了一筆。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颯露紫石雕 現藏於美國賓州大學考古與人類博物館

他在國內戰亂年間一邊成立北京、上海兩地分號為紐約和法國的古董店「供貨」。不僅收購外國人看上的現有文物,甚至在富商有求而手頭無貨時組織盜墓,掘地三尺尋找外國人所要的文物,趁亂大發倒賣文物橫財。

另一方面,他又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積極捐款並組織義拍,同時也對中國留學生及國內有經濟困難的藝術圈同行慷慨解囊相助,晚年在朋友的鼓動下捐獻了諸多重量級文物回國。在西方人眼中,他更是幫助世界理解、教人欣賞中國文化之美的權威專家。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盧芹齋向歐美顧客介紹中國文物

1940年盧芹齋給在紐約舉辦的中國雕塑展寫的序言中,他這樣為自己的行為「辯解」:


一想到我是將國寶販賣到海外的主要人物之一,我就覺得很慚愧。我們唯一想申辯的是,這些文物沒有一件是搶來的,都是在公開市場和其他買家競爭的前提下買來的。中國的確失去了自己的寶貝,但是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藝術沒有國界。這些造像走向了世界,被學者和公眾欣賞,這樣做,對中國帶來的好處超過任何在世的外交大使。通過藝術,中國可以更好地被外界認識。因為持久的動蕩,在其他國家,我們的文物可能會被保存得更好。這些外流的文物會成為讓世界認識我們的古代文明、文化的真正的信使,這樣,更有利於外界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愛和理解。

斯坦因與盧芹齋這些「研究者」與「收藏家」們,我們或許能從時代背景下嘗試理解他們盜竊文物的歷史原因。但一想到這麼多流離失所的文物,也發自內心地對這些人喜歡不起來。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盧芹齋與顧客及研究者們

然而從「文革」後的1980年至今,文物依舊在悄悄地流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卻是純粹的利益驅使。頻發的盜墓、文物走私現象是我們深惡痛絕的可恥行為,一直到近年來我們大力打擊文物走私犯罪行為,情況才漸漸好轉。

後記

從盛唐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到近代喪權辱國背景下的慘遭劫掠,乃至於近現代被利益所驅使的文物盜賣猖獗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國力強盛,文化藝術成果才更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更有價值的使用。

而近年來中國文物迴流的熱潮也充分驗證了一個歷史經驗:「藝術品總會流向經濟文化更發達的地區。」 國家落後,很多文物就得不到充分的保護,以至於容易流失甚至不得不送人。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 故宮博物院展覽現場

當下的我們,需要做的應該是時刻保持警惕,不讓歷史的悲劇有重演的機會。終有一天,中國的所有文物都要得到它們該有的尊重。我們應當如此堅信,也應該朝著這個目標不懈努力下去。

我們流失海外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五個故宮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望Sowarm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我還要買實體專輯?因為專輯的封面實在太好看了
整個美國首都的地標性建築,都被一個神秘組織承包了?

TAG:手望Sowa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