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前往東吳招親,諸葛亮拿出錦囊交給一個人,卻不是趙雲

劉備前往東吳招親,諸葛亮拿出錦囊交給一個人,卻不是趙雲

演義品讀——三國曾經被演義

「錦囊妙計」這句成語已經流傳了數百年之久。該成語出自《三國演義》,說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在小說中,諸葛亮使用錦囊妙計的次數並不多,一共才三次。

諸葛亮的首次「錦囊妙計」是在第五十四回及五十五回。時值赤壁之戰後,劉備佔領了荊州四郡,實力大為增強。東吳大將周瑜對此非常擔憂,便向孫權提出建議,企圖以招親為名將劉備騙到東吳軟禁,然後再向諸葛亮索要荊州。不料,周瑜的如意算盤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隨即派趙雲保護劉備前往東吳。臨行前,諸葛亮又給了趙雲三個錦囊,吩咐趙雲在依計而行。最終,劉備不但招親成功,娶了孫權的妹妹,還安全地離開東吳回到荊州,令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諸葛亮的第二次「錦囊妙計」出現在第九十九回。時值諸葛亮北伐期間,與司馬懿展開激戰。這個名魏延、王平等人迎擊曹魏大軍。同時,諸葛亮又交給姜維、廖化等人一個錦囊,讓他們各自率領三千精兵前去埋伏。如發現魏延、王平等人被司馬懿大軍圍困,就將錦囊打開,裡面有破敵之計。結果司馬懿果然將魏延等人團團圍住,形勢危急。姜維等人打開錦囊,按照其中的部署去偷襲司馬懿大營,最終不但解了魏延之圍,還打敗了司馬懿,取得了北伐中的又一次輝煌勝利。

諸葛亮的的第三次「錦囊妙計」出現在第一百零四回,諸葛亮臨終之時,給了楊儀一個錦囊,並對他說:「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時,汝與臨陣,方開此囊 。那時自有斬魏延之人也。」後來魏延果真謀反,楊儀用此計,魏延被馬岱殺死。作者在這裡還用了一首詩來稱讚諸葛亮:「諸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後反西川。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

不得不承認,諸葛亮的這三次錦囊妙計實在是太神了。然而,在歷史的真實之中,諸葛亮到底有沒有使用過錦囊妙計呢?

還原歷史——三國不是演義

按照小說的描述,諸葛亮的第一次錦囊妙計出現的時間是在孫劉結親的時候。歷史的真相卻與小說的描述大相徑庭。

據《三國志》、《資治通鑒》等資料記載:赤壁之戰後,面對劉備勢力在荊州的急劇擴張,東吳集團內部出現了意見分歧。以魯肅為首的主和派認為應該繼續與劉備聯盟,共同對付曹操。而以周瑜為首的強硬派則認為應該限制劉備集團的發展。周瑜也因此向孫權建議,設法將劉備騙到江東軟禁。不過,周瑜的這一建議並美譽得到孫權的採納。孫權認為唯有孫劉聯盟才能抵禦強大的曹操。因此,孫權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這其間也並未出現過所謂的「甘露寺招親」的情節,更談不上「賠了夫人又折兵」。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諸葛亮使用的第二次錦囊妙計,也並非歷史的真實。按照《三國志?諸葛亮傳》的記載,在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交鋒史上,從未有過魏延和王平被司馬懿大軍圍困之事,也沒有出現過諸葛亮用錦囊妙計破敵的事迹。小說中的這一故事情節只不過是作者的虛構,在歷史上並未出現過。

小說中提到的諸葛亮第三次錦囊妙計的故事情節,在歷史上也並未發生過。據《三國志?魏延傳》載,諸葛亮在五丈原臨終之際是這樣安排的:「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這也就意味著,諸葛亮既沒有斷定魏延會謀反,也沒有交給楊儀錦囊以備不時之需。

從以上的對照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諸葛亮所謂的錦囊妙計,不過是小說家的虛構而已,在歷史上根本沒有發生過。

不過,在漢末三國的歷史上的確有一個與「錦囊妙計」類似的故事。但所用的並非錦囊,而是木匣。這個故事見於《三國志?張遼傳》。據該傳載:「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不久後,孫權親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張遼等人打開這個木匣,裡面有一封信,信上僅有「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這二十一個字。張遼依計而行,率八百壯士發動突襲,結果大敗孫權。

《三國志?張遼傳》中的這個故事有沒有觸發羅貫中的創作靈感不得而知。但是這個記載很早就被宋、元時期的劇作家及民間藝人們所重視並加以改變。只不過故事的主角變成了諸葛亮而已。元代無名氏雜劇《隔江鬥智》中,諸葛亮的錦囊妙計終於出現了。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周瑜與孫權密謀,企圖利用招親為借口將劉備騙到江東,趁機奪取荊州。如果此計無法成功,便讓妹妹孫安在返回荊州後刺殺劉備。不過,孫權的這個計策出師不利。孫安與劉備見面後,一見傾心,將哥哥的囑咐拋到了九霄雲外,與劉備成了一對真夫妻,並與劉備一起平安返回荊州。

眼看此計不成,周瑜又想出了一個辦法,邀請劉備夫妻回到江東省親,企圖藉機扣留劉備。不過,這個計策又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給了劉封一個錦囊,讓劉封故意將錦囊遺失在孫權面前。孫權打開錦囊後,發現錦囊中是諸葛亮寫給劉備的一份密信。這個在信中請劉備向孫權借兵增強實力,以便共同對付曹操。孫權信以為真,以為劉備賴在江東不走的原因是想問自己借兵。於是,孫權主動將劉備夫妻離開江東回到荊州。等周瑜得到消息率兵追趕時,劉備早已安全脫險,諸葛亮又將周瑜羞辱了一頓。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在早期三國故事裡,諸葛亮的錦囊並不是交給了趙雲,而是給了劉備的義子劉封。而在早期的三國故事當中,劉封也並不是一個熱門人物。因此,《三國演義》作者在對這一故事進行改編時,將劉封改成了趙雲。如此一來,不僅突出了諸葛亮的智慧,還體現了趙雲的穩重性格,可謂一舉兩得。

經典回味——三國可以更好看

聽過以上的分析,大家不但了解了「錦囊妙計」的真偽,同時也知道了這個故事情節的由來。現在再來說說小說中的這一故事情節。上面說過,作者虛構這些情節,無非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慧。但作者的設計是否合理呢?從這三個故事設計來看,都存在不合理之處。試想,諸葛亮如果真有這麼厲害,有怎麼會「出師未捷身先死」呢?正如有學者所言,儘管作者煞費苦心,設計了諸多故事情節來突出諸葛亮的智慧,但顯然是有些過頭了。正如有學者所言:「壯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參考書籍:《三國志》、《隔江鬥智》、《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三國七大名將之一,戰場上威風八面,戰場外筆走龍蛇
此人以寡敵眾,令諸葛亮顏面盡失,為何卻被活活嚇死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