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弟子不必不如師,梁啟超不但做到,還在5個方面超過老師康有為

弟子不必不如師,梁啟超不但做到,還在5個方面超過老師康有為

(說歷史的女人——第824期)19世紀晚期,開國200多年的大清王朝到了窮途末路,被世界列強欺凌成為常態,在此危機關頭,社會各界漸漸覺醒,紛紛起來展開救國救民運動。其中有一對師生曾顯得十分矚目,就是康有為和梁啟超,並稱「康梁」。

因為師生關係,康有為總是被寫在梁啟超之前,但按他們師生二人一生的成就和行為來看,作為學生的梁啟超比其師康有為要優秀得多,對中國的貢獻也要大得多。

正如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所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在這一點上,梁啟超不但做到了,而且還在5個方面超過了老師康有為。今天,筆者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從公車上書到戊戌變法,康梁共同登上歷史舞台

清朝在甲午戰爭失敗之後,於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激起國人公憤。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起來聲討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康有為趁入京應試的機會,聯合各省應試舉人1300餘人,於四月初八日(5月2日)聯名請願朝廷,他寫成18000字的「上今上皇帝書」,請求朝廷「拒和、遷都、練兵、變法」。提出「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等改良派的救國綱領。此次上書雖被清政府拒絕,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公車上書」。當時康有為的學生梁啟超也參與其中。

此後就是更加有名的戊戌變法。當然以失敗告終。然後變法的兩位代表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逃亡日本。那麼他們二人逃往日本之後都幹了什麼?這就是今天咱們要展開的話題。如果說之前康有為做為梁啟超的老師,他的影響更大,功績更卓著,那麼此後,一切開始發生改變。兩人到日本之後,政見漸漸發生分歧,以至於政治目標截然相反,最終導致師生二人分道揚鑣。那麼兩人誰做得更好一點,更進步呢?

二、一個繼續保皇,一個轉向共和

不能不說康有為這人還是很有些學問的。康有為(1858—1927),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對,還有康南海,光看這一連串名、字、號,你就得服,沒學問的人敢起十來個名字嗎?

而梁啟超似乎也不弱。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其名、字、號也多達9個。這師生倆可謂相得益彰。

開始康梁二人的思想學術和政治主張是相似的,都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學者或者政治家。康有為在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表示要「奉詔出外求救」。他發出《奉詔求救文》,列舉慈禧太后十大罪狀,繼續言光緒帝「勤政愛民,大開言路」等,並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皇權專制。

期初梁啟超當然是配合康有為的。他在逃亡途中上書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請他與英、美諸公使商議揭露慈禧太后的罪惡。這時,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陳少白也在日本流亡。大家都是為救國救民被迫來日本的,所以孫中山有意同康有為合作,但康有為表示自己奉有「密詔」,不便和革命黨人往來,拒絕合作。孫中山又通過日本人的關係,組織一次孫、陳、康、梁的會談,商討合作方法,康有為拒不到會,派梁啟超為代表,但談判未果。其實也不是不合作,主要是志不同不相與謀。

當時康梁的思想仍是保皇派,即堅持君主立憲制,孫中山則是很徹底的共和派。1907年,康有為宣布將保皇會改組為中華帝國憲政會。九月,梁啟超也與蔣智由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政聞社。他在《政聞社宣言書》中表示了擁護清廷「仿行憲政」的立場。

不過十多年後,康梁則分道而行了。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共和成為大勢所趨,而康有為仍抱著「保皇」思想不放,反對革命,並一直謀劃溥儀(宣統帝)複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勳又發動復辟,擁立溥儀重登帝位。康有為直到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皇帝,即便在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還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皇上」。康有為可謂一個忠君到底的倔老頭子。

在康有為一直效忠於清廷的時候,梁啟超在幹什麼?

辛亥革命成功後,1912年二月清帝退位,但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三月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當時並不明白國內局勢、還在日本的梁啟超還對袁世凱大加吹捧,表示擁立。

1912年十月,梁啟超結束了長達14年的流亡生活,從日本回國。他極力參與政治活動,並組建了民主黨等,為維護袁世凱的統治搖旗吶喊,因而得到袁世凱的賞識。1913年七月,袁世凱任命梁啟超擔任司法總長。

但不久,袁世凱便暴露了他的反動面目。1914年一月,袁世凱在當上大總統後僅三個月,就下令取消國會。從此,梁啟超開始對袁世凱的專制不滿,並且堅決反對袁世凱接受日本欲滅亡中國的所謂「二十一條」。

梁啟超對袁世凱徹底失望,面對全國蓬勃開展起來的反袁鬥爭,他終於發出了討袁檄文。1914年八月二十日,梁啟超拒絕袁世凱的重金收買和武力威脅,毅然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正告袁世凱之流不要「無風鼓浪,興妖作怪,徒淆民視聽而貽國家以無窮之戚」。與此同時,梁啟超又與蔡鍔密謀,積極策劃武力討袁。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然後就是赫赫有名的「護國運動」。護國運動的領袖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蔡鍔。而蔡鍔是誰?梁啟超的學生。其實護國運動的策劃者就是梁啟超。梁啟超1915年底從天津來到上海,他與蔡鍔等人函電往來,幫助護國軍擬定計劃,起草文告;又與廣西都督陸榮廷秘密聯絡,促使其獨立。1916年三月,梁啟超應陸榮廷的邀請,繞經香港、越南趕到廣西,直接參加護國運動。五月六日,護國軍軍務院在廣東肇慶成立,梁啟超任撫軍兼政務委員長。在職期間,軍務院的布告、文電大都由梁啟超親自執筆。

1916年春,蔡鍔率部在四川納溪、瀘州一帶擊敗袁世凱軍隊,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

1916年六月六日,袁世凱病死。之後,北洋派系的另一個軍閥段祺瑞任國務總理,主持國務院事務,梁啟超很快成為段祺瑞的支持者。

當康有為夥同張勳擁立溥儀復辟帝制時,梁啟超堅決支持段祺瑞討伐張勳,此時正是康梁師生二人決裂的時候。之後,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為資本,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大權,梁啟超也因擁段有功而成為新內閣的重要成員,並擔任其財政總長一職。

1917年九月,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段祺瑞被迫辭職,梁啟超也接著遞送了辭呈。從此以後,梁啟超就結束了他的從政生涯,轉而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了。

三、著書立說,救國啟民

梁啟超一生最主要的功績還是著書立說,他被公認為清末最優秀的學者之一,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後仍在學術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罕見的人物。

梁啟超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其中以新史學研究成績最顯著,先後撰寫了《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等,批判封建史學,發動「史學革命」

梁啟超一生勤奮,在其並不長壽(只活了56歲)的一生中,極為高產。他可謂著作等身,其《飲冰室合集》共148卷,達1400多萬字。這個創作量在當時是非常巨大的,相當於同樣活了56歲、十分勤奮的魯迅先生的兩倍。而且,他的不少書都是用文言文寫作的,比如著名的《新民說》。此書成為當時中國介紹西方先進文化最重要的啟蒙讀物之一,即便魯迅、胡適、陳獨秀等人都受到了它很大影響。

梁啟超對文學上的貢獻也很大。他是中國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他逃亡日本後,除了政治活動外,已經在推廣「詩界革命」。他倡導新文化運動,並支持五四運動。梁啟超除了積极參与、鼓動「詩界革命」外,還極力提倡「小說革命」,他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一文中明確指出:「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說界革命始」,可謂真知灼見。

梁啟超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他還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詞,如「經濟」,「組織」,「幹部」等。而這些都是其師康有為所不具備的。不過學貫中西的康有為一生也是著述頗豐,若按字數算也很牛了,共700多萬字,相當於梁啟超的一半。也是詩文俱佳,不過相對於梁啟超,其思想境界和文采都略遜一籌。

四、為清華大學做出的貢獻

梁啟超與清華大學淵源頗深。1917年初梁啟超應邀到清華講演;1920年12月,開始到清華系統地講授「國學小史」;1922年2月起被清華正式聘為講師,講授中國學術史等課程;1925年初,清華大學籌辦「國學研究院」,梁啟超應聘為國學研究院導師,和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並稱為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對清華國學研究院的發展做出了特殊貢獻。值得一提的是,有中國近代第一學者之稱的陳寅恪先生也是梁啟超推薦到清華的。

還有就是,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是梁啟超提出的。

五、梁啟超在愛情婚姻家庭教育方面對康有為的全面超越

康有為做為一個提倡西學的維新派人物,卻不可思議地有擁有6房妻妾,讓不少人認為他有點偽君子。如果說他開初是父母包辦,或者按傳統習慣,進行一夫多妻倒可以理解,但他是在戊戌變法之後,甚至被認為是「康聖人」之後再納的妾,這就難以被人原諒了。他的原配夫人是父母包辦的,比他大三歲,但後來娶的小妾均是十七八歲的美女,並且全是在20世紀,就是他43歲之後納的。這跟「聖人」之譽相差有點遠了。

康有為是在69歲時去世的。但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還是不消停。他的五姨太是在他58歲時娶的,是17歲的廖定徵;而六姨太是他62歲時娶的,是19歲的船家女張光。一個老頭子如此「多情」,古今也是少有。

而反觀梁啟超,在這方面就比較「遜色」了。梁啟超當然也是一夫多妻制的堅決反對者,可他也有兩房妻室。他19歲結婚,妻子李蕙仙,長他4歲;當時李蕙仙嫁過來時,有一個陪嫁丫鬟即王桂荃,她理所當然成了梁啟超的侍妾。所以梁啟超也是妻妾都有,並且他的兩位夫人給他生下了9個子女。

其中李蕙仙生了3個,包括大名鼎鼎的梁思成;王桂荃生了6個。這9個子女後來都很有做為,比如長子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築學家;長女梁思順是著名詩詞研究專家;還有當了考古學家、經濟學家、圖書館學家的。值得一提的是,出生於1924年的五子梁思禮,是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梁啟超也算是教子有方了。

而康有為六房妻妾只生下了12個子女,但一半夭折,只有二子四女長大成人。後來有作為的有長女康同薇(民國著名女記者),和次女康同璧(學者,從事文史工作,曾是中國最早的女權領袖之一)。

在家庭婚姻愛情以及子女教育方面,梁啟超比康有為自然強得多。

六、梁啟超為中國醫學事業「獻身」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梁啟超為中國醫學「獻身」的故事。本來這完全是一個事故。前面說過梁啟超只活了56歲,他本來身體是比較健康的,但是出了意外。1926年,53歲的梁啟超因尿血症入住北京協和醫院治療。協和醫院是當時有名的西醫診所。跟同樣活了56歲的魯迅先生一樣,梁啟超先生也同樣推崇西醫。因為他本來是提倡西學的。所以選擇這家醫院很正常。

經過醫院的透視診斷,主治醫師發現梁啟超的右腎有一些黑點,初步確診為腎瘤,醫師決定進行切除手術。當時的不少中國人對西醫的手術還持懷疑態度,為了推動西醫在中國的發展,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手術。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然而術後的梁啟超依然有尿血症,而且比以前更加嚴重了。他後來又到協和醫院複診,可醫生始終找不出原因,於是得出了一個結論:「無理由之出血症」。

這簡直滑天下之大稽!後來在梁啟超的催促下,醫生在翻看他的病歷分析時才發現,原來當初做手術時主刀大夫搞錯了,切除的不是患病的右腎,而是健康的左腎!一時輿論嘩然,社會各界矛頭直指協和醫院,嘲諷西醫「拿病人當實驗品,或當標本看」的做法。

如果你是梁啟超,你會怎麼做?當時梁啟超為了顧全大局,為了繼續推廣西醫在中國的發展,他毅然在《晨報》上發表《我的病與協和醫院》一文,公開為協和醫院辯護,並申明:「我盼望社會上,別要借我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偉大。如果說梁啟超一生的功績都不是功績的話,僅這一句話,他堪稱偉大!

所以,某種意義上,梁啟超是為中國的醫學做了獻身的。因為他正是因為這次手術事故之後,病情嚴重惡化,身體最終垮掉的,並於1929年一月十九日不幸離世。還有一事要提一下,1927年6月,梁啟超的好友,同在清華大學任教的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沉湖自殺。他拖著病體由天津趕往北京為之料理喪事,表現出了另一種朋友義氣。

綜上所述,梁啟超超過其師康有的5條理由或5個方面是政治主張,康一直到死都是個保皇派,而梁則由保皇派轉變為共和派,更加進步;二是梁啟超在著書立說方面超越康有為;三是梁啟超在教育方面,比如在對清華大學的貢獻上超越其師;四是在婚姻愛情以及子女教育方面,學生對老師全面碾壓(此項應是康有為最汗顏的一項對比);第五是梁啟超對中國西醫學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獻身精神,這點不僅令康有為,甚至讓所有學者佩服。(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清史稿》、梁啟超《康有為傳》、解璽璋《梁啟超傳》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楊廣是如何分4步敗掉大隋王朝的?
《封神演義》中擁有七竅玲瓏心的比干,在歷史上到底是怎麼死的?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