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太忙,沒時間修行」的解決之道!

「我太忙,沒時間修行」的解決之道!

★無暇修行★

工作很忙,家務很多,輔導孩子的功課很抓狂。

睡眠不足,身心疲乏,莫名的煩惱一大堆。

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

所以,修行……就暫時放一放吧。

面對佛法的學習和修持,我們總是找盡借口,總覺得自己還有無數個明天,總覺得佛菩薩會耐心等候。

但明天和無常到底哪一個先來到,我們誰也不知道……

來日並不方長

這是一個向外尋求的時代。

求更好的工作、

更高的薪酬、

更大的房子、

更舒適的未來,

配備手機、電腦,

下載各款APP,

在責任和慾望的催動下,

我們白天黑夜,忙得不可開交。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八大人覺經》

忙,什麼叫忙?豎心旁一個「亡」,代表心沒有了。所以忙就是忘失心的狀態。

在有漏法上我們沉醉執求,慢慢就品嘗到身心分離帶來的迷茫和痛苦。生命存在的意義似乎越來越淡薄,人生目標的設立似乎越來越不可靠——物質層面的一切,生不帶來一點,死不帶走一毫,為了這些假的東西我們交付一輩子的時光,這算不算一個很大的誤會呢?

這確實是一個誤會。即使此生能將家庭方方面面的事安排得順心如意,那又怎樣?《八大人覺經》里說,「心是惡源,形為罪藪」。你認為的「心」其實是妄心,是五欲六塵的投影,這妄心就像一條毒蛇,害得你生生世世不能解脫,你卻不想辦法去除,還一直精心勤力地養著它,養得再肥再壯又有什麼用?它能幫你了生死嗎?

心若迷失,物何以救?生老病死就像一台壓路機一樣開過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受著它的逼迫和追擊。因為逃亡的路太絕望,我們也渴望拐進一條平安的大道;因為已經走得太遠,我們也渴望回到溫暖的家。而三千多年前,佛陀捨棄王位,已經為我們證得了一條截斷生死、升華生命的解脫之路。

為家忙,這是責任,無可厚非;但也不能放棄為自己的「真心」忙,這事關解脫,刻不容緩。所以人要知道輕重緩急,要能合理自由地安排自己的人生。

★暇滿人身★

學習佛法

學佛除了有善根外,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具足「暇滿人身」,能有閑暇的時間用來修行。在五蘊熾盛的時代,我們總說「無暇」修行,這「無暇」其實就是「無福報」。等退休了再學,等兒孫大了再學,你確定到那時你就能學得上嗎?

其實閑暇不會自己跑出來,通過時間上的調整和爭取,修行完全可以見縫插針。走路時、乘車時、午間休息時、晚上臨睡前,都可以是你念經念咒憶佛念佛的時候。

像我師父,他再忙,一天至少要念一萬聲佛號。大家念過佛的知道,念一萬聲「南無阿彌陀佛」至少要三到四個小時。他老人家每天早上三點起床,晚上十點休息,這中間四方信眾來皈依的、請開示的那麼多,但這一萬聲佛號師父每天堅持不輟。我在師父身邊時,有時他白天太忙,到了晚上十二點還在念。他說念佛不能夾雜,有夾雜念佛珠不能撥過去,不能作數。

現在我們很多人所說的忙,其實是在工作時段以外的空餘時間裡,要用來放鬆,放鬆的方式就是刷手機、逛街、聊天、聚會……一天當然就這樣忙忙碌碌地結束了。

★缺乏正知和正念★

厭離輪迴

對輪迴沒有厭離心,

對苦沒有覺知力,

對人生不起無常觀,

缺乏正知和正念,

這就是我們

一再拖延和逃避修行的原因。

其實,當你為這個四大假合的「我」在忙碌和浪費時光時,有人為了跟你結下一個解脫的緣正捨棄清凈返入世間,廣行方便暫無休息。

過去有個人到一座禪寺掛單,一住三年。有一次禪寺方丈就問他:「你來了幾年了?」他回答說:「我來了三年了。」「三年了我怎麼沒看你往我方丈殿里來呢?」那人說:「方丈您太忙了,我不好意思來打擾。」

一晃又是三年過去。方丈又問他:「你在這裡住了幾年了?」「我住了六年了。」「六年了怎麼不到我方丈室來坐坐啊?」「方丈您忙,我怕打擾你啊。」

三年之後,上面的對話再一次出現,當他又說到「您太忙」時,方丈一拍桌子,「我在為誰忙啊!」

方丈是在為誰忙?就是在為眾生忙啊!阿彌陀佛站著,垂手接迎眾生,一天二十四小時沒有一分一秒是休息的。觀音菩薩也一樣,沒有雙休日,沒有退休日期,「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可悲的是,眾生總是「不求」。

★我若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看破放下

在這個娑婆世界,凡人做事難免有怨有悔,即便像現在我們為兒孫奔波忙碌,心裡難道就沒有抱怨和懊悔的時刻嗎?但佛菩薩,慈航倒駕,以各種善巧方便只為了讓眾生開智慧,明善惡,出苦海,趨極樂!這是三寶住世唯一的目的!

所以,作為佛弟子,我們要學會看破放下騰出心靈空間,將聞思修的功課一步一步進行起來。當你的心在修行中越來越清凈了,外在的一切就再也無法將你圍困。我若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啊!

迴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聲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公眾號:fojiaohuiri6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喜法師 的精彩文章:

修行中懺悔、超度、培福報和迴向的重要性

TAG:傳喜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