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潯陽公主大墓出土一件樂器,它不僅造型古怪,而且非常珍貴

潯陽公主大墓出土一件樂器,它不僅造型古怪,而且非常珍貴

在我國古代,「公主」是對皇女、王女、宗女的稱謂,因身份非常尊貴,所以,公主死後都會進行厚葬。文物專家曾在潯陽公主大墓中出土一件樂器,它不僅造型古怪,還非常珍貴,這件樂器究竟是什麼呢?今天,小編便給大家揭秘一下: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75年,邗江縣西蜀崗正在施工,工人竟挖出一些完整的陶器。工人們將陶器清理乾淨,放在一旁圍觀。不一會,施工隊長趕了過來,他觀察過後,覺得陶器具有年代感,便將消息上報給當地的文物管理局。

文物專家抵達施工地,對當地進行考察後,確定該地存在墓葬。因墓葬已經遭到破壞,所以,專家決定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通過研究墓葬風格和出土器具,專家們確定,陵墓修建於五代時期。

根據對出土的頭骨進行鑒定,可以確定墓主是女性,年齡在四十歲左右。看到這份分析報告後,專家腦海中出現一個名字——潯陽公主。而陵墓的規模、隨葬品的種類,完全符合《潯陽公主墓志銘》中的記載:「朝祭奠,傾國塗蒭。送葬之禮越常,厚葬之儀罕及。」也就是說,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潯陽公主。

在清理墓葬的過程中,專家出土大量的陶瓷、漆器、銅器。為進一步研究,專家將物品放入文物保護箱內,帶回研究所。當出土的文物被拿出後,一件看似普通的木質琵琶竟吸引到專家的眼球,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琵琶在秦朝時期便已出現,被成為「秦漢子」。在隋唐時期,琵琶的發展出現高峰期,它成為最受歡迎的一種樂器,而演奏師的地位也水漲船高。上到朝廷,下到民間,隨處可見琵琶演奏的場面。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提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潯陽公主墓中出土的琵琶,曲頸高17.4厘米,長55.2厘米,桫木質地,器身為實心,表面沒有繁華的花紋,木質紋理非常清晰。從造型上看,該琵琶的頸曲被折成直角,給人一種高貴典雅之感。常見的琵琶分為直頸和曲頸,曲頸琵琶是在南北朝時期,通過絲綢之路,由波斯傳入中原的。

除了曲頸外,該琵琶最特別之處在於,它配有弦柱四對,屬四弦四柱造型。而這種四弦四柱的曲頸琵琶,主要流行於五代時期。該琵琶的出土,讓後人看到當時琵琶的主要造型風格,對研究琵琶史提供重要依據。同時,潯陽公主墓中發現木琵琶,也是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木製琵琶」,所以,專家將其取名為「木雕曲頸琵琶」。

眾所周知,潯陽公主深受百姓愛戴,為人十分節儉,從不鋪張浪費。在去世前,公主特意囑咐丈夫:用以木帶陶的方式,來製作隨葬品。正因如此,專家才會在墓中出土大量精美的木器。而「木雕曲頸琵琶」就是木器中,最傑出的代表作品。

如今,木雕曲頸琵琶被收藏在揚州博物館,如果各位讀者對其感興趣,可以去看一看,近距離感受它獨有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紫禁城遍布大內侍衛,可是最靠譜的防護功能,卻是皇宮自帶的
隨州市磚墓出土跪姿陶俑,陶俑背後刻有神秘字跡,可知漢代的秘密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