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汾東草堂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允明(1460年-1526年),字希哲,號枝山。因長像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

明代著名書法家、文學家,長洲(今屬江蘇蘇州市)人。

當時與徐禎卿、唐寅、文徵明號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評價道:「天下書法歸吾吳,祝京兆允明為最,文待詔征明、王貢士寵次之」。

祝允明的科舉仕途頗為坎坷,五次參加鄉試才中舉,後七次參加會試不第。其子祝續在其第六次參加會試時中進士。

早年楷書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

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祝允明的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所書「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

祝允明《草書詩帖》

被譽為明代奇才草書絕品

明代的草書,以祝允明最為知名,獨步於時。但因其性情疏放不拘禮節,又好飲酒,放浪形骸,故在仕途上並不得志。

祝允明《草書詩帖》,紙本,縱36.1厘米,橫1147.5厘米,錄曹植《樂府》四首,又稱《手卷曹植詩四首》,又名《箜篌引》。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草書詩帖》是祝允明草書成就的最傑出代表。作為明代文學家、畫家、書法家,祝允明的草書功底在此帖中展露的氣度不凡,被譽為明代奇才草書絕品,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通過筆法,可以看出作品中不僅融匯諸家,作者的個性也得到彰顯。整幅作品在結構上打破了字與行間 的單體關係,每字的筆畫都變成了富有生命力的線條,參差錯落,交相呼應,下筆深沉,行筆迅捷,放而有勢,收而有度,一氣呵成。

祝允明《草書詩帖》局部欣賞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允明《晝錦堂記》草書手卷

晚來筆法更趨奇縱

祝允明《晝錦堂記》草書手卷,長六百一十五,寬三十四厘米,連同篇名題款都為九十行,五百零三字,絹本,首尾完好無損,皇皇劇跡也。

此卷所用絹是明代中期吳中地區所產的上品,精密細潔,宜書宜畫。此卷通篇筆法雄健美妙,當屬祝氏六十歲前後所書,晚來筆法更趨奇縱,渾得無法有法境界,有朱明一代書法家第一之譽。

祝允明在書法史上成就斐然,除了獨具面貌的書風外,對於歷代名家風格莫不如數家珍,遊刃有餘,摹古能力堪稱書法史上的「大摹王」。像祝允明這樣的天才,在書法史上並不多見,多數書家都本著特定風格發展,涉獵很少如此廣泛,成就如此傑出。

探究原因,除了天資聰穎,後天的養成也不可或缺。出身良好的祝允明,成長過程受到最好的教育,早年便在書法上紮下深厚的基礎。而他所生長的蘇州地區,則是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人文薈萃之地,因此書畫精品莫不彙集於此。豐富的鑒賞經驗讓他的書學修養可以不斷提升,同時開闊他的創作視野。得天獨厚的出生與環境,加上祝允明個人孜孜不倦的努力,終於成就其書法事業,成為有明一代的大書家。

《晝錦堂記》部分局部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 草書《唐詩將進酒麴》

如狂風驟雨,暢達痛快


祝枝山草書神品《唐詩將進酒麴》,33.8×523.3厘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藏。

祝允明的草書常以情馭筆,隨情感的跌宕而變化起伏,如狂風驟雨、龍飛電掣般一揮而就,特別是以長線條和點的運用來表達激越的情緒和撼人的氣勢。

在長線條的運用上,祝允明多取黃庭堅長線條跌宕綿延之勢態,而少了「船夫盪槳」般的提按和律動,視來更加暢達痛快。

但由於高亢激越的草書要以極快的速度來完成,再加上用硬毫書寫,長線條難免流滑空怯,故清朱和羹在《臨池心解》說:「祝京兆大草深得右軍神理,而時露傖氣。」朱和羹所謂的「時露傖氣」即不能始終沉著厚實、真力瀰漫,而時露怯弱之跡。


《將進酒》部分欣賞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祝枝山書法賞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