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淡水海洋」 美媒:可成飲用水新水源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淡水海洋」 美媒:可成飲用水新水源

參考消息網6月25日報道美媒稱,據最新一期《科學報告》雜誌稱,哥倫比亞大學和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搭乘拖帶著電磁感測器的科考船歷時10天從新澤西州航行到馬薩諸塞州。通過測量電磁波在淡水和鹹水中的傳播方式,研究人員首次繪製出了淡水儲存分布圖。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6月23日報道,數千年前,地球的大部分地區被冰川覆蓋。隨著水結冰成為遍布北美大陸的大片大片冰原,海洋逐漸退去。冰河時代結束後,冰川融化,大陸架上形成大片大片的河流三角洲。海平面上升,淡水則含在海浪下面的沉積物中。這些零零星星「與外界隔絕的」淡水區在上世紀70年代進行近海石油鑽探時被發現,科學家覺得它們令人稱奇。事實也許會證明,它們是這個日漸乾涸的世界最新的淡水來源。

經查,這些地下水塘距離美國的大西洋海岸至少50英里,含有大量低鹽度地下水,約為安大略湖水量的兩倍。它們從海底約600英尺(合183米)處開始,延伸數百英里。這與陸地上最大的地下蓄水層差不多大小。

據科學新聞網站介紹,論文第一作者、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博士生克洛·古斯塔夫森說:「我們知道這些與外界隔絕的地方有淡水,但以前不知道其範圍和構造。它可能會是世界其他地區的一個重要水源。」

報道稱,這一淡水儲藏的規模和範圍表明,它們還從現代的陸地徑流得到補充,在具有相似地貌的其他地方可能也存在。

報道還稱,這些水不是純凈的陸地淡水,陸地淡水的含鹽濃度不到千分之一。在靠近陸地的地方,海底蓄水層的含鹽濃度接近純淡水。在靠近其邊緣的地方,濃度可能會達到千分之十五(約為海水的一半)。那仍然是有價值的,海水淡化工廠可以輕輕鬆鬆地將其轉化為飲用水。(編譯/何金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外媒:大熊貓國際形象「阿璞」出爐 將成增進中外友誼橋樑
英媒文章:東盟不願追隨美國遏華腳步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