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4歲男孩被3家幼兒園勸退:慣孩子的危害,上幼兒園就會爆發!

4歲男孩被3家幼兒園勸退:慣孩子的危害,上幼兒園就會爆發!

對孩子的愛

要有分寸和原則

文 |Gloria

本文由親寶寶原創首發

禾禾媽說,她最後悔的事就是太嬌慣孩子,導致四歲的兒子,已經連續被三家幼兒園勸退。

禾禾長得高大,可是幾乎無法生活自理,老師喂飯也就算了,還不會上廁所,大小便拉在褲子上,一天得麻煩老師換好幾條褲子,和小朋友也無法相處,總愛打架,一言不合就咬人。

第一家幼兒園堅持了一個學期,被老師婉拒了。

第二家幼兒園上了一個星期,被老師勸退了。

第三家幼兒園更直接,面試時直接就拒收了。

禾禾媽也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特意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

一番測評下來,發現四歲多的禾禾生長發育大大遲緩,不管是精細動作、語言、認知,還是社交能力發展,都達不到指標,甚至還達不到三歲孩子的標準。

經過醫生對禾禾媽的細緻詢問,最後得出結論:

禾禾各方面發育遲緩,問題的根本在於,家人太過嬌慣孩子,事事包辦,禾禾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還未表達,家人就早早滿足。看起來是受盡寵愛,其實是被家長剝奪了動手和思考機會,失去學習能力。

一直把禾禾當成心頭肉來愛的媽媽,萬萬沒想到,她的過分寵愛,竟變成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現在的很多家庭,經常是六個大人寵愛一兩個孩子,自然嬌慣得很,我們理解家長愛護孩子的心情,但慣孩子的危害,等到上幼兒園就會爆發!

1

事事依著孩子的時間

幼兒園會爆發「作息不規律」的苦

我也曾因為太過嬌慣,導致兒子作息混亂,在幼兒園階段吃了不少苦頭。

睡覺時間到,兒子非要鬧著看電視,就由著他看困了再睡;早上太陽曬屁股,孩子要賴床,就由著他睡到自然醒;十點起床吃早飯,下午兩點吃午飯,吃飯睡覺都很混亂。

我一直覺得,作息無關緊要,等上了學,糾正一段時間,自然就會好。

可沒想到上了幼兒園,兒子完全沒法適應。

八點送園,他還賴床不起;幼兒園早操結束,我們才慌張入園;中午午休,別的小朋友都睡了,他還精力旺盛翻跟頭;下午小朋友們戶外遊戲,他卻開始鬧覺發脾氣。

勉強撐了一個多月,孩子狀態越來越差,我身心俱疲,老師也很辛苦。

有一天,老師很委婉地建議我,午睡後再送孩子入園,上午在家先調整作息......

無奈之下,我只能擱淺工作,在家「調整」兒子作息。他也很敏感,常問我:「媽媽,為什麼別的小朋友可以早上去幼兒園,是不是老師不喜歡我?」

我很懊惱,孩子今天混亂的情況,源於我過去的嬌慣和隨意。

艾蓋瑞/貝南羅特在書籍《從0歲開始》提到:

「父母必須幫助孩子養成規律作息。穩定的作息,足夠的睡眠,規律的鍛煉,均衡的飲食造就健康的體魄;

更重要的是,穩定的作息讓孩子準確地知道下一個時間段要做什麼,從而建立其內在的節奏感,從而生成可預見的安全感。」

規律作息,建議家長參考幼兒園的時間表,重點規律吃飯和睡覺時間點:

7:00起床,12:00-14:00午睡,21:00睡覺;

8:00早餐,10:00點心,11:30午餐,15:30點心,18:00晚餐。

不同幼兒園作息時間可能會有細微差別,可以提前去孩子的幼兒園了解一下。

至少在入園半年前,幫助孩子養成規律作息。否則,混亂的作息,真的會讓孩子在幼兒園受盡苦頭,更讓父母苦不堪言。

2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幼兒園會爆發「生活無法自理」的苦

西寧某私立幼兒園,曾發布「勸退七條」信息。

有一條是這樣的:「幼兒園是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綜合能力的集體生活場所,孩子需要在幼兒園集體環境中逐漸成長,如果家長只是一味要求我們的老師無微不至地各項生活照顧,對不起,我們不是保姆,請您離開!」

信息一出,引來各方爭論,有家長反對,有家長支持。

不可否認的是,生活無法自理的孩子真的會像禾禾一樣,被幼兒園勸退。

明星馬雅舒的女兒米雅也不例外。

馬雅舒非常嬌慣米雅,為了避免孩子磕碰,她甚至把客廳所有的傢具都搬走,一家人像野餐一樣,坐在地上吃飯,她也承認自己太過嬌慣女兒:「我總是一直把她捧在手心裡,基本上只要她喊媽咪,我就會給她回應。」

在媽媽的嬌慣下,三歲多的米雅,不會穿脫褲子,無法自己上廁所,被老師委婉「勸退」,如果兩個星期內再不解決米雅上廁所的問題,就要面臨退學。

馬雅舒試圖訓練女兒穿脫褲子,但只要米雅撒嬌拒絕,她總是妥協,無奈幫女兒穿上褲子。

她和外籍丈夫羅伯特早有育兒分歧,更因為米雅如廁的事情發生激烈爭吵,爸爸堅持「放手,讓孩子獨立」,媽媽卻總是不忍心,想讓孩子慢慢來。

關於女兒的問題,羅伯特理解透徹:「米雅拒絕自己做所有的事,其實是我太太一直把孩子當成嬰兒照顧。她需要獨立,這是我和媽媽的責任,我們應該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國家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

3-4歲的孩子,能使用勺或筷自行用餐;能自主如廁;在幫助下能穿脫衣服或鞋襪;能將圖書和玩具放回原處。

4-5歲的孩子,能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扣紐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歲的孩子,能根據天氣冷熱增添衣物,能自己穿系鞋帶的鞋子,能分門別類整理物品。

這些能力當然不是一天兩天學會的,父母應該「提早」給孩子營造更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時間和機會,幫助孩子儘早獨立。

慣著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但無法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更會讓孩子失去動腦動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造成孩子懶惰及依賴個性,責任感缺失。

3

太過保護孩子

幼兒園會爆發「人際交往」的苦

我們小區的小雲朵,是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

爺爺疼孫女,每次出門都抱在懷裡,怕她受傷,很少讓她和小朋友玩耍,,偶爾小朋友主動找她玩,爺爺也總是把孫女護在身後。

日子久了,孩子們都不和小雲朵玩,她總是跟著爺爺,和老頭老太們玩。

上了幼兒園後,聽她媽媽說,小雲朵很不適應集體生活,孤僻,不知道如何與老師溝通,更不願意和小朋友們玩。

其實,這都是爺爺太過保護小雲朵惹的禍。

《育兒百科》明確指出:「2歲多的孩子,學習與其他人相處的最好方式是獲得大量的學習機會。雖然他現在的一些行為不利於和人交往,但家長還是應該積極地創造機會讓他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而不是學習和家長一起玩。」

兩歲多的孩子,天性就是更關注自己的需求,甚至表現很自私,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也很難互動,但,越是這樣,家長越是需要為孩子提供在安全環境里同其他孩子互動的機會。

一開始,可以把玩伴的數量控制在1-2個,父母可以在邊上觀察,但盡量讓孩子自己做主,孩子需要學習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玩耍過程中,孩子會無師自通地學會聆聽並理解別人的需求,也因此學會組織語言,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意願;

玩玩具時,是教育孩子物權歸屬意識的好機會,可以告訴孩子這些規則:我的玩具我做主,別人的玩具不經允許不能動,公共玩具要排隊玩耍;

孩子和小朋友鬧矛盾,出現搶玩具、打人等情況時,更是培養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好機會,家長盡量不要插手,讓孩子們自行解決問題。

可以告訴孩子:有問題用嘴巴說,不可以打人;如果被人打,就大聲喊叫「不可以打人」,必要時候可以出手保護自己。

看似簡單的兒童玩耍,其實是孩子發展社交技能的絕佳時機。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假使一個兒童未曾學會合群之道,他必定會走向孤僻之途,併產生牢固的自卑情緒,嚴重影響他一生的發展。

過度保護孩子,以為是愛,其實是礙。

越愛孩子,越要放手讓他去找到自己的世界。否則,過度保護孩子,會在幼兒園爆發孩子孤僻的苦,影響一生的性格。

4

愛孩子最好的方式

就是讓他獨立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送給父母的天使。

我們心疼,愛護,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美好與溫暖,都捧到孩子面前。可世界終究是孩子的,好與壞,光與暗,他遲早需要自己去面對。

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愛,是心理上永遠支持,生活上早早放手。

慣孩子的苦,上幼兒園就會嘗到;培養獨立的甜,卻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老話說:「慣子如殺子」,這道理家長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慣孩子就是我們親手喂孩子吃「慢性毒藥」,等他長大,這葯就會慢慢侵蝕著孩子。

你可以慣孩子他一陣子,但是沒有辦法照顧他一輩子,不要成為謀害孩子的「兇手」。

適當放手,讓他經歷一些風雨,不至於在需要他獨立的時候,卻無能為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玩滑梯成二度燙傷,小區附近這5個地方一定要警惕!
「媽媽,我要看手機」你的做法里,藏著孩子二十年後的未來

TAG:親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