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籍今讀」之北宋刻本《長短經》

「古籍今讀」之北宋刻本《長短經》

帶有戰國縱橫家色彩的

「長短縱橫之術」;

傳世僅有十餘部的

北宋刻本之一;

乾隆御題,

常熟翁氏歷世珍藏。

——北宋刻本《長短經》

我們口中常說的「古籍」,顧名思義,就是指古代的書籍。古代書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雕版印刷的,又稱「刻本」、「刊本」。

用雕版印書的起源大約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是唐代雕版印書並不普遍,使用雕版技術印刷書籍真正開始流行,其實已經是宋代的事情了。

宋代距今已經有千餘年的歷史,期間戰火頻仍,再加上紙張的不易保存,所以即使是宋代刻印的書籍,流傳下來的也極為罕見。

因此在古籍收藏界中,「宋版書」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以至於有「一葉宋版,一兩黃金」的說法。

而「宋版書」里,則又以北宋刻印的書籍最為珍貴。據說,除了佛經之外,流傳到現在的只有十多部。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部北宋的刻本——《長短經》。

《長短經》是唐代趙蕤所撰,提起趙蕤,大家可能還比較陌生。但是他有一個十分有名的朋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他就是李白。

據說,趙、李二人在年輕的時候交情很好,當時人有「李白文章,趙蕤術數」的說法,足以看出趙蕤名聲的顯赫。

現存的《長短經》共九卷、六十四篇。分為文、霸紀、權議、雜說、兵權五類。

從這本書的書序里,我們可以知道,《長短經》的全稱是「儒門經濟長短經」。

不過,雖然書名有「儒門」二字,但書的主要內容卻並不局限於儒家,而是彙集了儒家、法家、道家甚至是陰陽五行等各家的說法,這與戰國縱橫家的思想頗為類似。

「長短」二字,正是出自代表縱橫家學術的「長短縱橫之術」,十分切近現實,是一種「經世致用」之學。

《長短經》在宋代雖然刊刻過,但是到了元、明兩代卻流傳很少,也沒有人重新去整理刊刻。

這本書上的印記,有「傳是樓」、「健庵收藏圖書」、「徐乾學印」、「黃金滿籯,不如一經」等,這是清代初期的學者徐乾學傳是樓的印章,說明徐乾學曾經收藏過這本書。

乾隆年間,這本書又傳到了藏書家勵守謙的手裡。後來乾隆皇帝組織編修《四庫全書》,向全國徵集書籍。

勵守謙作為當時的大藏書家,也獻上了不少的書, 這部《長短經》就是勵守謙獻給皇帝的書籍中的一部。

《四庫全書》編修結束後,徵集的善本大多歸還了原藏者。

不僅如此,乾隆皇帝還會在他喜歡的善本上親筆題詩。

這部《長短經》的開頭,就有乾隆甲午春御題的七言四首,可見乾隆皇帝對它也十分地珍視和喜愛。

陳先行採訪視頻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

到了近代,這部書則流入了常熟翁氏,也就是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家族的手中。

常熟翁氏自翁心存開始,一直到翁萬戈為止,六代都是藏書大家,這部《長短經》也一直是翁氏所藏的珍本之一。

直至2000年春,上海圖書館以450萬美金從美國購回了翁氏藏書八十種,《長短經》才正式成為上海圖書館的館藏。

這部《長短經》雖然歷經幾代人的收藏,但是它的具體刊刻年代卻一直沒人去仔細地研究過。

這部書歸藏於上海圖書館之前,古籍界基本將它認定為是南宋初年的刻本。

那麼這部書又是如何最終被認定為是北宋刻本呢?我們來聽一下上海圖書館專家的意見。

陳先行採訪視頻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

經過上海圖書館專家的反覆比對、辨別、鑒定,這本書無論是編排方式、用紙、版式等,都更加接近北宋的刻本。

尤其是版心沒有刻魚尾這一點,更是北宋刻本的特點,因此幾乎可以確認為北宋刻本無疑。

《長短經》為北宋刻本的論斷,也使得這部稀世珍寶的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彰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非徒楮墨舊尤見薪火情——光明日報社藏線裝古籍述覽
中國台北發現毛主席親筆詩詞,堪稱「孤本」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