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朝之君曹丕,才能謀略最像曹操,卻不受親生父親待見

一朝之君曹丕,才能謀略最像曹操,卻不受親生父親待見

不管是為人荒誕的孔融還是一代男神荀彧,甚至也包括流芳千古的諸葛孔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是漢朝的忠臣。

何為「忠臣」呢?這到底是有何魅力令無數英雄競折腰,從古今來看這倒成了一種文化底蘊,幾千年來一直傳承下來。漢族、漢語、漢字以及漢服,這些名字都是從漢朝而來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首先是因為漢朝特別長。雖然歷史傳說中夏商周三朝每個都長達六七百年,但是在斷代工程正式出成果之前,做不得數。而東西漢加起來的四百多年國祚是實實在在的。如果可以算上劉備建立的蜀漢40多年,那就更長了。按照最保守的演算法,20年一代人,漢朝統治的時期里,竟然可以繁殖整整20代人。對於這整整二十代人來說,漢朝雖然經常會有個水旱蝗災,可能還有豪強地主逼索,甚至偶爾還會兵荒馬亂一段。但是,只要沒有發生大範圍的戰爭,我們那些堅韌得像稗草的祖先們,總算還能湊合著活下去。

史書上說「國恆以弱亡,獨漢以強亡」,以農耕民族打敗游牧民族,漢朝是全球第一例。甚至到了漢末,曹操都能吊打烏丸、孫權都能征伐山越、諸葛亮都能七擒七縱孟獲,把周邊的民族打得屁滾尿流。我們把漢朝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如日中天的黃金時代,大概是沒什麼問題的。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既驕傲,又珍貴的黃金時代,最後還是死了。親手殺了它的人,叫曹丕。雖然在曹操的時代,大多數人就已經明白漢朝已經日薄西山了,但是仍然有楊彪、孔融、荀彧之類的人物盼望著奇蹟出現,直到曹丕逼著漢獻帝禪讓,漢朝才終於被裝到了棺材裡。

所以現在,我們能理解為什麼曹丕這個傢伙儘管治國水平還算不壞,但歷代都不怎麼受待見了吧。唐代史學家劉知幾說:「(魏)文帝臨戎不武,為國好奢,忍害賢良,疏忌骨肉。」簡直就是一個壞蛋了。不但後世人看不上他,甚至連他爸爸曹操都不太看得上曹丕。我們都知道曹操在赤壁之戰以後曾經對著孫權流口水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那麼潛台詞就是,自己的兒子都不如孫權,當然也包括曹丕在內。

至於為什麼,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曹操晚年面臨著一個選擇繼承人的問題,最先進入視線的是曹沖,但是他只活了十三歲就一命嗚呼了於是只能放棄,畢竟曹操不是亡靈法師。

然後緊接著曹彰被放棄了,儘管曹操經常派他出馬打仗,也挺欣賞他那樣沒心眼的個性。但是從本質上說他是一員武將。從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一旦天下太平了,還是找個有心眼的文化人當皇帝更好,否則會被別人坑死。於是選項最後只剩下兩個,一個是曹丕,另一個是曹植。

曹操在這兩個人選當中猶豫不決,本身就反映了他對曹丕的不喜歡。因為按照周朝傳下來的規章禮法,繼承人首先要選擇正室所生的嫡子,在沒有嫡子或者都是嫡子的情況下考慮長幼順序。曹丕和曹植是一個媽生的,都算嫡子,而論長幼的話,曹丕更大一些。

不過幸好,曹操也不是太喜歡,或者是不信任曹植。儘管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文學水平在當時基本天下無敵,如果比賽吟詩作賦,他可以單挑全世界,但是當皇帝並不需要太好的文筆。

後來曹操給他們倆安排了幾道關於政治和為人處世的測試題,讓人驚異的是,每次都是曹植獲勝。曹操派人暗中調查,發現是自己的秘書楊修從中搗鬼,於是就把楊修殺了,從此以後開始疏遠曹植。

不過真正讓曹操下定決心立曹丕為繼承人的,還是謀士賈詡的一句話:「吾思袁本初、劉景升事也。」袁本初就是袁紹,當初他想廢掉自己的長子改立幼子,於是搞得自己的謀士們分成兩派亂咬,最後敗亡;劉景升就是劉表,同樣是廢長立幼,造成一片大亂被曹操漁翁得利。

賈詡的意見很明確,立曹丕。但是他不肯直接說出來,而是繞個彎子給曹操聽。

為什麼?一方面,萬一這個意見沒被採納,曹操偏要立曹植,那將來曹植也不好拿他開刀——我沒說不讓立你呀,我只是講個故事。另一方面,講故事比直接講道理更能打動人,將來真的立了曹丕,他也能對自己感恩。老狐狸賈詡的風格就是這樣,既表達了意見又不得罪人,還能給領導以及未來領導留下好印象,當然這還是需要聰明人才能領會到。

曹丕是一個聰明人,《三國志》評價說他「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歷代帝王之中,單論文化水平可以算是第一流人物。在帝王和文學家表象之外,曹丕還是一個喜歡玩遊戲的少年,曾經親自寫過一首《彈棋賦》,把這種遊戲玩到了極致。據說擅長擊劍,曾經擊敗過當時的擊劍冠軍鄧展——當然裡面有沒有水分就不知道了。

《世說新語》記載了曹丕的一件囧事,他的好朋友王粲去世的時候,他帶領賓客去拜祭。突然來了惡搞精神說:「王仲宣活著的時候最喜歡聽驢叫,不如我們大家每人叫兩聲讓他在地下也開心開心。」於是他帶頭叫了兩聲,別人也只好跟隨。不過人都有兩面性,看似氣度恢弘的曹丕,卻也有小心眼的一面。繼位之後整死了三弟曹彰,囚禁了曹植就不說了,都是政治鬥爭需要。

曹丕的小聰明就是不明著下手,把你噁心死。可能是因為整天算計別人,曹丕僅僅活了39歲就去世了,而他建立的魏朝,也沒傳幾代,就被司馬家族篡奪了。據說司馬炎在他逼迫魏帝禪讓的時候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我為漢家報仇,有何不可?」這大概便是此事的後果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新淺讀 的精彩文章:

直爽的東北人為何總被黑,事實上自古以來東北對中國的貢獻都不小
朱元璋讓狀元題字,狀元寫了一個門字,朱元璋看後勃然大怒

TAG:歷史新淺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