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1個氫氣球,5千米高度,10次冒險,科學「狂人」證明宇宙射線

1個氫氣球,5千米高度,10次冒險,科學「狂人」證明宇宙射線

193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有兩位獲獎者,一位是瑞典裔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大衛·安德森(Carl D. Anderson),他由於1932年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而獲此殊榮。

另一位是奧地利裔美國物理學家維克多·弗朗西斯·赫斯(Victor F. Hess),他的研究為安德森發現正電子及反物質提供了基礎,這位科學狂人坐著熱氣球升空,證明了宇宙射線的存在。

赫斯1883年6月24日出生在奧地利,他是森林監獄長的兒子,1906年從奧地利格拉茨大學畢業,並前往維也納科學院任教,同時攻讀了博士學位。

赫斯生活的年代可以說是物理學蓬勃發展,並取得令人激動的成就的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威廉·康拉德·倫琴(Wilhelm R?ntgen)發現X射線,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Antoine Henri Becquerel)發現地球元素的放射性,瑪麗·居里(Marie Curie)和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發現了鐳。

但是大氣輻射一直是令科學家著迷而又費解的問題,早在18世紀末,庫倫就發現,帶電物體放置一段時間後,其電荷都會逐漸消失,即使帶電物體只與具有良好絕緣性的空氣接觸,電荷還是會消失不見,物理學家們一直都想通過實驗解釋這個現象。1896年,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Antoine Henri Becquerel)發現鈾礦的放射性,於是一些科學家猜測,消失的電荷與某种放射線中和了帶電物體的電荷有關,但具體是什麼不得而知。

1911年,赫斯決定坐著熱氣球升入空中,然後用驗電器進行測量。驗電器是一種專門用於檢測帶電粒子的裝置,即使它處於密封的容器中,也會緩慢地產生電荷。赫斯一共進行了10次高空冒險,其中的5次是在夜晚進行的,以排除太陽作為輻射源。

赫斯首先排除了輻射來自地面的可能性,因為他發現1000米高度測得的結果與海平面處的相同。隨後他又發現,高度越高電離程度越大,在距離地面5千米時,輻射是地面的9倍。他在1921年8月12日日食期間進行了最後一次升空測量,結果表現出一致性。所以他得出結論,大氣輻射從宇宙進入地球大氣層。

但是赫斯的發現引來了爭議,直到1928年羅伯特·安德魯斯·米利肯(Robert Andrews Millikan)通過實驗證明了赫斯的理論,並開始了關於宇宙射線的研究。

文章開頭所提到的卡爾·大衛·安德森就是在此基礎上發現了正電子和π介子。從那時起,關於宇宙射線的研究從未停止,雖然關於其起源還未完全了解,但是目前普遍認為它與天體的誕生和死亡相關,因此也透露著宇宙演化的歷史。

你對科學狂人赫斯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贊、評論,每天一點泛閱讀!

本文為FUN知識點:科學史上的今天系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UN知識點 的精彩文章:

孤獨的美食家:三分之一的英國成年人選擇獨自進食,享受獨有時間
風靡4世紀的顱骨變形,匈奴用作恐嚇的武器,族群用於文化認同

TAG:FUN知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