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

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我們党進行了艱辛的實踐和理論探索,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明確了基本任務、提出了根本遵循。

形成豐碩的實踐和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其生命力就在於不斷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在多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形成了豐碩的實踐和理論成果。

從中國化來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到了一個新高度。從時代化來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把握時代本質與時代趨勢,不僅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命題,而且深刻回答了重大時代課題以及「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人類命運問題,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從大眾化看,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吸引力大大加強。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致力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取得了多方面新成果。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闡釋更加系統、更加全面、更貼近實際。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當代中國實際問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理論研究能力有了比較大的提高。近年來,學術界深入研究、闡釋和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出版了一批精品力作。這些著作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內在邏輯以及新時代、中國夢、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黨的建設等,提出了不少創新的觀點。

為學者提出新任務和新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

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應當更好地結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研究好闡釋好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際形勢正在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回答一系列重大問題。比如,如何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如何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如何應對逆全球化,如何在與資本主義的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等。要想回答好這些重大問題,需要我們真正地研究好、運用好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解決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應當更好地宣傳、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更是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遵循。要把握其科學內涵、精髓要義,把握其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把握其歷史地位和鮮明特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新時代繼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取得更多新成果,要系統全面、深入準確地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掌握好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要更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進行科學分析並準確解決。在更加深刻系統地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上,更好地把握其人民性思想要求和話語特點,更好地理解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確保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儘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他還強調:「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我們要理解和把握時代的本質,理解新時代是馬克思闡明的歷史大時代中的一個偉大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偉大時代。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明顯的大眾話語特點。習近平總書記的許多重要講話都運用了通俗易懂、讓人耳目一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大眾話語,值得我們理論工作者深入研究。例如,習近平在2015年12月11日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講到「落後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形象地講,長期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就是要不斷解決『挨打』、『挨餓』、『挨罵』這三大問題。經過幾代人不懈奮鬥,前兩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挨罵』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爭取國際話語權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挨打」「挨餓」「挨罵」以一種生動形象的比喻回答了共產黨人近百年來解決歷史問題的基本邏輯,概括準確、便於理解和記憶,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我們強調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要深入研究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種大眾化的語言和話語特點,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路徑。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張卓晶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高炳亮:科學辨識歷史虛無主義的最新演變
六一國際兒童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培育祖國的花朵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