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發現:台南孔廟康熙御匾,X光掃描後竟有別的字

大發現:台南孔廟康熙御匾,X光掃描後竟有別的字

台南孔廟大成殿的清朝道光皇帝御匾「聖協時中」,近日由台南相關單位委託學者維護過程中,通過X光儀器檢測發現,下方另有嘉慶年間落款的字樣,分析近200年前是以舊匾再制。

台南孔廟大成殿共有8面清朝皇帝御匾(除宣統外),知名度最高、年代最久的是康熙廿三年(公元1684年)所頒的「萬世師表」。「聖協時中」御匾為道光三年(1823年)所頒,在8面御匾中排名年代第4久遠。

負責檢測的學者林仁政說,X光機使用的感光板面積較小,御匾尺寸較大,需通過拼接拍攝方式,逐一整合出一張完整御匾的X光片,再通過專業拼接與修圖方式,修飾X光片拼接的反光落差。共拍攝了86張X光片,最後拼接成完整的御匾X光片。

他指出,檢測團隊拼接修圖發現,道光御匾「聖協時中」四字底下居然還有「天衡保軸」四字,同層右側有陰刻落款「嘉慶十八年歲次癸酉孟秋 穀旦」,左側有「欽命按察使銜分巡福建台澎等處兵備道兼提督學政軍功加五級紀錄十次糜奇瑜熏沐敬獻 糜奇瑜印」等陰刻落款。

林仁政說,匾板下原有舊文字應是使用陰刻方式雕刻文字;為能再用舊板供製御匾,早期匠師先以灰填補文字凹陷處,再黏貼片狀文字於匾板上。因這次檢修加上X光機照射,才意外讓隱藏近200年的秘密重現於世。

史料記載,糜奇瑜(1762-1827)是嘉慶三年舉人。嘉慶十六年(1811)被任命為福建省台灣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加授按察使銜。他治理台灣5年頗有政績,據傳今台北市酉陽街和秀山街就是以糜奇瑜原籍四川「酉陽州」和「秀山縣」(今均屬重慶)命名。

林仁政表示,清朝時期皇帝賜匾多是將御匾文字傳遞到福建或台灣後,由地方官員找尋工匠打造匾額。因御匾比一般匾額規格更大,是否因為素材不容易找尋,或為節省成本採用再制方式,有待釐清。

他說,依匾額規格推測,原有「天衡保軸」匾可能是糜奇瑜贈匾給孔廟。後來製作御匾的工匠便宜行事,使用舊匾再制。不過,因數據有限,無法確定當時贈匾的對象。而道光皇帝在清朝史上是出了名的節儉,是否朝廷特意指示要求舊匾再利用,才會出現這個情況,也有待文史學界搜集更多資料查明。

相關視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奇趣 的精彩文章:

林志玲宣布結婚!男方發布聲明
台灣南部,秘密基地

TAG:海峽奇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