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農民挖到古董,當廢金屬賣了19元,專家卻由此找到寶物上萬件

農民挖到古董,當廢金屬賣了19元,專家卻由此找到寶物上萬件

農民挖到古董,當廢金屬賣了19元,專家卻由此找到寶物上萬件 | 文 三隻眼文齋

許多古董寶物的現世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往往百般尋求無覓處,回頭聽說已出土。1979年河南平頂山的一個磚瓦廠,有一個製作磚瓦的農民正在取土,他手中的挖掘工具突然碰到了泥里的一個硬物。把周圍的泥掏空後,他發現了一個盆缽狀的銹跡斑斑的物件。他想:肯定是個古董!這個農民聽周圍看熱鬧的人說寶豐縣文化館在收古董,於是,他便給文化館打了電話,打算將這件古董賣給文化館。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耐心地向他解釋了國家的文物政策及一些文物常識,希望他能把這件古董上交文管部門。

當時,這個農民口頭應允了第二天就把撿到的古董交給文化館,但第二天上午他卻爽約了。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擔心這件古董文物出現意外,急忙趕到這個農民所在的大隊。結果,大家從大隊支部書記那裡了解到,這個農民擔心上交古董文物會一分錢也得不到,已經把它當廢金屬賣到廢品收購站了。大家又趕忙跑去收購站,見到了所說的古董。那是一件青銅簋,雖然銹跡斑斑,卻也看得出製作精美。一問之下,原來這個農民在收購站賣了19元錢,文化館工作人員當即付給收購站19元,帶走了這件青銅簋。

這件青銅簋重4.8公斤, 通高21厘米,盆口直徑19厘米,腹部鼓起,直徑24.5厘米;盆口一圈竊曲紋,腹部呈瓦紋狀,圈足飾斜角雲紋,直徑20厘米,高3厘米;圈足下又能置3個乳頭形小足,上端飾獸面紋,器底外部有明顯的方格形鑄痕;雙耳為獸首銜環。這件青銅簋最為可貴之處是器底內部有銘文,3行共12字「鄧公乍(作)應女曼毗媵簋其永寶用」,這12個字說明這件青銅簋是西周時期鄧國君主嫁女所用的陪嫁物品。根據文獻資料考證,鄧國與相鄰的應國是姻親,應國王子和鄧國公主,一個喜吹簫一個喜吹笙,結下了幸福姻緣。

平頂山文物委員會的專家依據青銅簋的發現,斷定磚瓦廠附近一定有應國貴族墓地。經過上級文物部門的批准,考古發掘就此拉開序幕。從1986年至1997年的11年間,考古隊在這裡共發掘出西周墓葬310多座,規模十分龐大,出土寶物超過萬件,其中有銘文的青銅器多達200多件。這些青銅器銘文涉及大射禮、俯聘禮、帝王廟號、喪服制度,對古代禮儀制度與諸侯方國史研究有重要價值,簡直稱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寶物。同時,所有的歷代國君的大墓排列有序,為同時期墓葬斷代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除了後來命名為「鄧公簋」的這件青銅器外,在這萬多件寶物中,有一件造型奇特别致的青銅盉脫穎而出,吸引了眾多關注的視線。盉,是西周盛酒青銅禮器。此盉通高25.2厘米,長31.8厘米,鑄造成飛梟的形象。飛梟,俗稱水鳥,通常指水中生活的野鴨。這件青銅鴨形盉以鴨腹為器身,背部開口,上面加蓋,腹下鑄柱狀足,以鴨嘴為注酒的出口,鴨尾作手柄,柄上站立著一個小銅人,以其手足將器身與器蓋巧妙地連為一體。青銅鴨形盉的蓋沿與口沿下裝飾著一圈長尾鳳鳥紋。

專家們解開鴨形盉的蓋子,發現這件寶物的蓋內有陰刻銘文44字:「唯四月既生霸戊申,匍即與氐。青公事司史兒曾匍與柬麀賁韋兩赤金一勻。匍敢對揚公休,用乍寶尊彝,其永用。」這段文字字跡清晰,文辭精妙,內容完整。 這件鴨形盉不僅是一件製作工藝精湛的寶物,也是研究西周時期禮儀制度的難得的實證。銘文中提到的「匍」是應國卿大夫一級的貴族,製作鴨形盉的銅是邢國君主對他的賞賜。然而,為何邢國君主要賞賜一個別國的貴族呢?這就引出了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應國是西周時期的一個小國,常受到南方楚國的騷擾,為增強自己的力量,應國決定遣使去北方的邢國尋求援助,但路途艱險,充滿危險和不可知的因素。這時,老將軍「匍」挺身而出,願出使邢國。老將軍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了國君交給的任務,邢國君主對老將軍的氣度和膽量十分讚賞,特賜銅30斤作為獎賞。沒想到回國途中突遇山洪爆發,「匍」落水待斃,幸得一群野鴨飛來把他馱到了的一座小山上。為記住野鴨的恩情,老將軍便用賞賜得來的銅製作了這件寶物「鴨形盉」。歷史總是充滿傳說,但這萬多件西周寶物的發現,對考古研究的重大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寺廟密藏黃金、珠寶,價值萬億,曾因堅信傳說,無人敢開門偷盜
農民鋤地挖到一條「坐龍」,時常發出「龍吟」之聲,現成鎮館之寶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