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天理人慾,道心人心

天理人慾,道心人心

天理人慾,道心人心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母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傳習錄》原文:

愛問:「『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以先生精一之訓推之,此語似有弊。」

先生曰:「然。心一也,未雜於人,謂之道心。雜以人偽,謂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謂,人心即人慾,道心即天理,語若分析而意實得之。今日道心為主而人心聽命,是二心也。天理人慾不並立,安有天理為主,人慾又從而聽命者?」

釋義:

「道心為主,人心聽命。」如此見解,則道心之外,更有人心,人心外,更有道心,道心人心,相互並存,一主一從,兩個實體。

道心,即是這個不生不滅、清凈無染的本然之心。

悟了這個道心,融入了這個道心,則起心動念,一切作用,儘是這個道心,儘是這個天理。

迷了這個道心,違背了這個道心,則起心動念,一切作用,儘是這個人心,儘是這個人欲。

既然如此,當從自己的當下,識得這個道心,識得這個天理,是得這個良知心體。

此心此道,不在別處,只是諸人當下的這一點蓋天蓋地的覺性靈明。這一點覺性靈明,蓋天蓋地,生髮萬有。陽明先生說:「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高?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他深?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辨他吉凶災祥?」

沒有我的覺性靈明,便沒有我的天。沒有我的覺性靈明,便沒有我的地。沒有我的覺性靈明,便沒有我的鬼神吉凶。沒有我的覺性靈明,便沒有我的一切事相。

這一點覺性靈明,是我的天地萬物的根。這一點覺性靈明,是我的種種作用的源。

見得這一點覺性靈明,契合了這一點覺性靈明,則全體人心,皆是天理。昧卻這一點覺性靈明,背舍這一點覺性靈明,則全體人心皆是人慾。禪宗惠能大師云:「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悟了此心,一是全是。迷了此心,一非全非。

若把盡孝、盡忠的心理和行為當作道心,若把貪慾、自私的心理和行為當作人心,那麼,道心人心,皆是人慾,皆當滅之。

道心人心,悉皆拋卻。試看這裡,是個什麼?這裡不通,頭上安頭,事上安事,儘是合泥和水,造境自惑。

天理人慾,道心人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關於印光法師的「小念見小佛,大念見大佛」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