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他一生不得志,唯有寄情於書畫,吞恨而終

他一生不得志,唯有寄情於書畫,吞恨而終

搶購點擊3800多張《中國古代繪畫高清電子圖庫》

搶購點擊工筆畫學習資料,白描稿、繪畫步驟等

洪綬生逢朝代更替巨變,一生不得志,又狂放不羈,唯有寄情於書畫。他一生以畫見長,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全能繪畫大師。他的作品荒誕而深情,充滿怪趣味亦是真性情。晚年則形象誇張,或變態怪異,性格突出,吞恨而終。

清代著名畫家張庚評價他的畫兼有李公麟、趙子昂之妙,設色學吳道子法,其力量氣局,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矣!魯迅先生對之極為推崇,認為「老蓮的畫,一代絕作」!當代美術史家陳傳席先生則評價他的畫是當代所無,前代不能籠罩,後代亦難以企及的。

陳洪綬(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年少師事劉宗周,補生員,後鄉試不中,崇禎年間召入內廷供奉。明亡入雲門寺為僧,後還俗,以賣畫為生。

陳洪綬祖上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出生前,有道人給他父親陳於朝一枚蓮子,說「食此,得寧馨兒當如此蓮」,所以陳洪綬出生後,小名即為蓮子(晚號老蓮),譜名則為洪綬,一名胥岸,字章侯。

陳洪綬幼年即展露出了極高的繪畫天賦。相傳陳洪綬四歲那年,到已訂親的岳父家讀書。有一次,親戚因有事外出,對家童說:「牆壁剛粉刷好,別弄髒了。」就在親戚離開後,陳洪綬在牆上畫了一尊八九尺高的武聖關公像,像身拱手而立,栩栩如生。當家童看到這情況時,因為怕主人回來把他打一頓,嚇得嚎啕大哭。

後來,老丈人見了,以為是關公顯靈,不僅不怪罪陳洪綬,反而又是下跪又是作揖,並從此就把這間房子作為供奉神像的地方。

陳洪綬九歲時父親去世,隨藍瑛(「浙派三大家」之一)學畫花鳥。藍瑛讚歎道:「使斯人畫成,(吳)道子、(趙)子昂均當北面,吾輩尚敢措一筆乎!」自愧在人物寫生上力不及洪綬,並從此立誓不再畫人物,曰:「此天授也。」

有一次,陳洪綬在杭州學府里見到李公麟七十二賢石刻像,用十天時間畫了一個摹本,人們都說臨得很像,陳洪綬聽了很高興。後來他又去臨了十天,邊臨邊加以改造,結果人們都說臨得不像,而陳洪綬聽了卻更高興。

不滿二十歲時,祖父與母親去世,他哥哥一心想鯨吞家產,陳洪綬就將自己的一份拱手相讓,離家出走,客居紹興。在紹興師從著名學者劉宗周,深受其人品學識影響。

他的作品數量很多,流傳下來有《九歌圖》、《西廂記》、《鴛鴦冢》、《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五種,都由與他同時代的著名刻工雕刻,是明清木刻版畫的代表作。陳洪綬的著作,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筮儀象解》等。

陳洪綬 《屈子行吟圖》

1616年冬,陳洪綬作《九歌》人物十一幅,又畫《屈子行吟圖》一幅,僅用兩日完成。天啟三年(1623),洪綬妻蕭山來氏染病亡故,後繼娶杭州韓氏。

陳洪綬 九歌圖 十二開之東皇太乙 局部

紙本木刻 1616

陳洪綬 九歌圖 十二開之湘君 局部

《水滸葉子》是陳洪綬二十八歲時,花費四個月所作的另一組版畫精品。陳洪綬在這套《水滸葉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從宋江至徐寧凡四十位水滸英雄人物。陳洪綬大量運用銳利的方筆直拐,線條的轉折與變化十分強烈,能恰到好處地順應衣紋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動勢。線條均較短促,起筆略重,收筆略輕,清勁有力。

陳洪綬 《水滸葉子》萬五貫

這套圖一出世,不僅民間爭相購買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畫友的交口稱讚。在中國美術史上,獨立創作一組個性極強的歷史人物而達到特殊效果的,《水滸葉子》是顯著的里程碑。

明朝覆沒後,清兵入浙東,陳洪綬避難紹興雲門寺,削髮為僧,自稱悔僧、雲門僧,改號悔遲、老遲。一年後還俗,晚年學佛參禪,在紹興、杭州等地鬻畫為業。

相傳一位官員為騙取陳洪綬的畫,便聲稱自己有件古畫,不知是宋畫還是元畫,請陳洪綬到他的船艙中去鑒定一下。不料那官員拿出來的不是畫而是絹,執意要陳洪綬為他畫畫。陳洪綬一面破口大罵,一面脫衣服準備往水裡跳,那官員自討沒趣只好作罷。

陳洪綬雖不以書法名世,但其於書法藝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當驚人的。陳洪綬作書嚴循中鋒用筆之法,他深諳掌豎腕平執筆的奧秘。其間雖小有以側鋒取妍處,但他能立即將筆調整過來。如此高超的控筆能力,無疑只能以掌豎腕平執筆法為之方可。

陳洪綬的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版畫方面。陳洪綬的版畫藝術,對清代畫家蕭雲從、任熊等名家從事版畫創作,都有著明顯的影響。明代至清初是中國版畫的黃金時代,尤以蕭雲從、陳洪綬兩位主持畫壇的大家之作為最。蕭的傳世木版畫以山水為佳,而陳洪綬則獨霸人物畫壇。

綜觀陳洪綬在人物畫上的成就,壯年時已由「神」入「化」,晚年則更爐火純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誕、變形,線條清圓細勁中又見疏曠散逸,在「化」境中不斷提煉。直到近代,陳洪綬的作品還受到魯迅的極力推崇。魯迅早在壯年就著手於陳洪綬作品的搜集,晚年還預備把他的版畫介紹出來。

這一切,都說明了陳洪綬是中國藝術史上一位光彩熠熠的偉大畫家。

陳洪綬墓

陳洪綬墓位於鑒湖鎮官山嶴村東南300米。墓坐南朝北,墓丘方形,邊長3.4米,高1.6米。四周圍以條石上覆黃土,正面橫置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月裔孫允紳立「明翰林陳章侯公暨德配來氏宜人韓氏宜人合墓」石碑。墓前設長方形祭桌,下置方形拜台。1987年重修。

陳洪綬故居

陳洪綬故居位於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故居舊名「寶綸堂」。旁邊有三間三進硬山造平屋,俗呼「光裕堂」。光裕堂為陳洪綬曾祖、明揚州府參軍陳鶴鳴所建(據光緒《諸暨縣誌》記載:「光裕堂,陳鶴鳴建。鶴鳴子廣東布政使陳性學著有《光裕堂集》。」),1984年公布為諸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洪綬作品欣賞(120幅)

純羊毫大中小白雲、純狼毫勾線大中小

¥198元全國包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筆畫 的精彩文章:

繆谷瑛百花譜與菊譜
本愛理工科的她,卻與中國畫有一生的不解之緣

TAG:工筆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