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張即之竟然這樣執筆

張即之竟然這樣執筆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我們從他的書法分析

應該是向右傾側

這按傳統的說教來講

是錯誤的執筆

己亥年

五月廿三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張即之(1186——1263年)宋代書法家,字溫夫,號樗寮,歷陽(今安徽和縣)人。生於名門顯宦家庭,為參知政事張孝伯之子,愛國詞人張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詩人張籍的八世孫。歷官監平江府糧科院、將作監薄、司農寺丞。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閣致仕。後知嘉興,以言罷。

張即之獨特的執筆

張即之的執筆,我們從他的書法分析,應該是向右傾側,這按傳統的說教來講,是錯誤的執筆,但好處是不再遮擋視線,不用筆桿是直的,寫字人頭卻是歪的,這種尷尬或許我們許多寫字的人久而久之並不察覺,直到鬧起了頸椎病、肩周炎之後才發覺,可為時已晚。所以在這裡提醒朋友們,稍微關心一下自己寫字的姿態。

張即之執筆時的筆桿不是指向自己的鼻子,而是偏右,至於偏右是上,抑或中下,那不必死板,視筆畫如何方便而言。但萬萬不可理解成他這樣執筆要「順筆」乃至於「拖鋒」,近代只有康有為這麼用,為有這一「拖鋒」的用法,康南海的字曾被上海白蕉先生譏為「爛草繩書」,這是題外話。我們講的是張即之在書寫前靜止階段時的執筆,此後張即之的筆一經發動,筆桿便不再是這個樣子,這點尤其要申說清楚。

接著,我們再來揭第二個謎。這關乎他獨特的結字方法,執筆右傾已然是另類了,更驚世駭俗的是:他將毛筆在硯台上舔筆的時候,刻意將筆頭舔成鉤狀,大致類似阿拉伯數字倒寫的7。當然,誰也沒看見過張即之這麼做,我們是猜測。但是,請大家不妨試試,用這個方法臨寫幾行張即之,看看是不是得心應手?狼毫筆做不到這點,因為它的筆毛太健,即便暫時能舔成鉤狀,但寫不了幾個字,它就恢復挺直的狀態了,唯有羊毫、兼毫能夠做到,前面我們講了筆,這次講了用,所謂順理成章。

側鋒高手張即之

正鋒與側鋒的問題。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歷史問題,我們在這裡也不想再發爭端,而是僅就張即之的書法討論。我們的問題是,在張即之的書法中,沒有死板的正鋒,完全是側鋒和假正鋒的使用!這個「假正鋒」的定義,簡單地解釋就是看起來彷彿是正鋒,實際上還是側鋒,它的運用涉及手腕極高超的擺動技巧,並非可以簡單到用「逆入平出」來解釋。

清人梁巘看不出張即之的美感,他在《評書帖》中刻薄張即之:「張樗寮《金剛經》字或瘦或粗,皆提筆書。然不能於中正處求勝古人,而只以鬼巧見奇,派頭不正,邪念叢生,較之東坡之遒厚,山谷之伸拖,元章之雄傑,君謨之秀潤,遜謝多矣。此其不能為大家,而止得為名家也。」

對於張即之精緻的用筆,美觀的結構,特別是側鋒奇妙地使用,梁巘不是視而不見,而是見了之後,不知所為何來?於是只能恨恨的用了十二個字「鬼巧見奇,派頭不正,邪念叢生」,這大約已經不是在評論書法了。

沈尹默《書法漫談》談到中鋒:「自來書家們所寫的字,結構短長疏密,筆畫肥瘦方圓,往往不同,可是有必然相同的地方,就是點畫無一不是中鋒。因為這是書法中唯一的筆法,古今書家所公認而確遵的筆法。」

不管是近現代書法大家還是歷史上的偉大書法家,對於恪守正鋒的原則,大家都不敢反對,但恐怕很少有人忠心不二的遵守,出於種種原因,大多是明裡一套,暗裡一套。從科學的角度講,落筆即側,不可能有正,如果將側鋒納入正鋒(中鋒)的範疇,並明確區分「偏鋒」的定義,那麼,沈先生的話是毫無疑問的正確(側鋒:筆鋒入紙,筆桿左傾,逆行;偏鋒:筆鋒入紙,筆桿右傾,順行)。

再有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不管是正鋒還是側鋒,如何使用?這個問題各家都有各家的解釋,但自隸書始,鋒法實已備矣,後人簡單概括為: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清人朱履貞《書學捷要》又進行了準確描述:「書法有折鋒、搭鋒,乃起筆處也。用強筆者多折鋒,用弱筆者多搭鋒。如歐書用強筆,起筆處無一字不折鋒;宋之張樗寮、明之董文敏用弱筆,起筆處多搭鋒。」

從歷史上遺留的法書看,僅就起筆而言,晉人直截了當,唐人法度森嚴,宋人楚歌自彈,元人化繁為簡,明清扭扭搭搭。晉人書跡人間罕見,唐人風致一生難求,恰恰是不謬風雅的宋人,為我們開啟了上接晉唐的大門,這其中,張即之書法的側鋒運用,給了今天學書之人極大的啟發。

著名學者周玉言先生1982年出版了一本談書法藝術的小書,名叫《書法藝術答問》,書中有一則問答很有意思,我們來讀讀:

問:「您認為應該如何運用這個『鋒』呢?」

答:「北宋大書法家米芾嘗說:別家善書的,『只得一筆』,而『我獨得四面』。他的意思是說別人只會用一種筆法,我則四面都各有筆法。我再舉一個笑話給你聽:清初周亮工編刊過《尺牘新鈔》,其中引過一個人涉及書法的話說:『八面鋒尚且不夠使,如何只說中鋒』?!」

周先生進而評論:「當時有些文士放誕不羈,說話的習氣喜歡誇張,帶著開玩笑的口吻,聽起來不夠嚴肅,其實卻是『歪打正著』,擊中了『正鋒』論的要害,道出了筆法實際上的多變性。」

為了使大家進一步了解張即之,我找了他的書法奉上,便於大家有比我更深切地領會。如此,我們再來看張即之的書法,他用筆多樣性,側鋒使用的大膽、漂亮,是不是能得到我們的激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文化 的精彩文章:

八大山人醉酒畫松 這個你見過嗎
美國福克斯主播再次「約戰」,劉欣回應:端午節後再說

TAG:雲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