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米家無死角

米家無死角

這個夏天,小米似乎並不安分。

6 月 18 日 0 點,年中大促正式迎來高潮。小米全平台的銷售額就突破了64.8 億元,在天貓、京東、蘇寧三大主流平台上狂攬下156 項第一。其中小米手機淡入出貨量52.5 萬台,米家空調12 萬台,小米電視更是拿下三大平台出貨量第一的桂冠。AIoT 生態鏈產品總出貨量為443 萬件。

在生態鏈貨品大賣的 "618" 當天,雷軍親自主持的內部會議又被爆出。會上,雷軍強調,在 5G 大規模到來之前,小米要做好 "持久戰" 的準備。並且同時承認,國產手機行業已經進入周期的終局。

從雷軍的強調中不難看出,小米已經進入了穩定時期;另一方面,小米把下一個爆發點壓在了 5G 時代。

雷軍的這一步棋,實際上是有底氣的。

小米 618 當天的內部會議截圖

還是在這個月的 11 日,小米新品發布會上,當天,小米一口氣推出了 8 款產品,包括小米手環 4、小米米家智能門鎖推拉式、米家洗烘一體機 Pro(10kg)智能投放版、米家互聯網煙灶套裝、小米小愛老師等。

距離 2016 年 3 月 29 日的 " 米家 " 首場發布會,已經過去了 700 多天。當時的雷軍表示:米家,就是面向未來的智能電器品牌。這也是小米官方首次向外界闡述米家品牌的定位。

今年年初,小米也宣布了 " 手機 AIoT" 的雙引擎戰略。在手機市場膠著難分的背景下,米家生態支撐起的 "AIoT" 戰略無疑成為了小米在 5G 時代圈城略地的排頭兵。

三年終成無死角版圖

在過去的 700 多天里,米家已經推出了 186 款生態鏈產品。算下來,幾乎每 4 天就會推出一款新品。

積跬步,致千里。這句話應該非常適合米家生態鏈的發展。當智能家居成為風口之後,各家紛紛跑步進場,想要佔領一席之地。但如雷軍所說,這是一場持久戰和耐久跑。顯然,早早進場的小米會顯得更從容。

早在 2013 年,雷軍就把握到了 " 智能硬體 " 和 " 萬物互聯 " 的脈搏。在短期內組成了小米生態鏈的投資團隊,以投資的形式逐漸建立起小米的生態鏈。這一年小米投資了 55 家創業公司,並計劃在 5 年內斥資 50 億人民幣投資 100 家創業公司。

米家生態鏈版圖

這個生態鏈包括三個圈層,分別是手機周邊、智能硬體和生活耗材。路由器、電視之外,後來做空氣凈化器的智米、做智能手環的華米、做平衡車的九號機器人,都是小米版圖的核心成員。

雷軍說,米家未來要做好三件事:做生活精品、做 AIoT 智能化、做 " 高端產品、大眾價格 "。現在倒推回去,實際上更好理解這句話。

縱觀小米生態鏈所涵蓋的行業,在小米進入之前,許多都是由眾多小企業混戰的市場," 品質 " 有限,價格虛高。小米進入之後,以極快的速度在某個細分領域複製其手機成功模式。

其實,但凡納入米家生態鏈的企業,都遵循了小米的理念。從設計,到開發,都符合小米的價值觀。因此,雷軍所說的 " 做好三件事 ",實際上一直灌輸在米家生態鏈的前世今生上。

照明品牌 Yeelight

以 Yeelight 為例,第一款產品推出之後,官方定價為 500 元。但這樣的價格顯然不符合雷軍所說的 " 大眾價格 ",後定價 299 元。這其中的成本實際上是被小米省了下來。注入小米基因之後,線上渠道替代了原有的供貨渠道,小米自有的品牌背書和營銷也節省了原有的廣告費用。

小米生態鏈已經發展 6 年,產品矩陣完善。從客廳中的智能電視、卧室里的智能音箱、到在廚房中的煙灶套裝等,小米已經基本實現全智房屋,在家居物聯網賽道中佔據先機。

今年 5 月 17 日,小米宣布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成立大家電事業部,任命小米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川為大家電事業部總裁,全面發力白電市場。雷軍表示,未來 10 年,大家電將作為小米持續發展藍圖的核心拼圖之一。

已經連續取得銷量全國第一成績的電視,成為這塊拼圖的核心。電視作為家庭中屏幕最大、交互性最強的電器,自然成為 AIoT 的一個樞紐產品。小米將以電視為核心推動家電產品的互聯互通。

小米大家電

白電方面,面臨重重挑戰,小米卻憑藉空調取得初步勝利,618 戰績超乎預期,緊逼一線。

從卧室,到客廳,再到廚房;從路由器、手環等小件,到空調、煙灶等大宗;從手機、音箱樞紐,到電視界面平台,小米無疑已經實現無死角家居物聯網。

米家是一家

雷軍曾將小米比作一支艦隊。言下之意是,小米生態鏈下的創業公司每一個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對他們而言,小米是一個容納了 idea(理念)到結構、軟體、硬體全程的巨大孵化器。

其中差異在於,在其它玩家提出開放式物聯網,廣泛與其它廠商進行合作時,小米選擇參股對產品設計、營銷等方面進行強把控,形成高效、統一的半封閉生態鏈。

小米生態鏈部分明星企業

這也形成了小米獨有的優勢。

一方面,小米給予生態鏈企業充分的自主自由。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在米家發布會的同一時間,小米手環背後的華米科技,也在北京舉辦了一場新品發布會,發布了自研的 " 黃山 1 號 " 解決方案以及一些偏高端產品。通過小米打響品牌知名度後,生態鏈企業也可以乘機開拓自有品牌。

相對獨立的關係激勵生態鏈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擴張自有品牌,反過來又惠及小米這艘航母。

華米提交的招股書顯示,小米手環發布之後 3 個月的時間裡,出貨量超過了 100 萬個。而在 2015 年、2016 年的報表裡,小米手環為華米貢獻了超過 90% 的收入。在 2018 財年裡,華米整體出貨量為 2750 萬台,其中小米手環出貨量為 2440 萬台。

顯而易見,收益於小米生態鏈的高效和成功,華米創造了可以與 Apple Watch 一戰的產品力,以及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巨大體量。

小瓦掃地機器人

再比如現在小米掃地機器人背後的石頭科技,2018 年的營收分布上,米家品牌的收入為 14.39 億元,石頭品牌的收入為 14.78 億元,小瓦品牌的收入為 9247 萬元。米家品牌的營收佔比也幾乎佔到了一半。

諸如華米這樣的生態鏈企業高速成長,不僅可以形成優質的供應商體系,還可以為小米產生大量投資利潤,有研究人士指出,這種商業模式兼具效率、靈活性和抗風險性。

站上 AIoT 時代風口

5G 大規模到來之前,眼下各家都在大談 " 萬物互聯 ",雷軍認為 " 這是一場持久戰 "。實際上,這場 " 持久戰 " 早已打響。

今年年初,小米確立 " 手機 AIoT" 雙引擎戰略,產品矩陣由 "1 4 X" 組成,其中 1 代表小米手機,4 代表小愛音箱、路由器、電視、筆記本四個戰略級產品,X 代表豐富的生態鏈產品矩陣。

以手機為核心,搭建小愛音箱、電視、筆記本以及路由器,小米已把關鍵樞紐搭建完成。

小米生態鏈核心樞紐

三年前的音箱之戰還歷歷在目,從各家爭奇鬥豔,到現在只限於巨頭爭霸,小愛同學一路高歌猛進,銷量長期穩居於市場頭部。根據 Canalys 數據,2018 年小米 AI 音箱出貨量排名國內市場第二、全球市場第四。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小愛音箱累計銷量突破 1000 萬台。

在第一手機網研究院院長孫燕飆孫燕飆看來,小米廣義上的 " 手機 IoT" 戰略已經進行了四五年。到今天看來,無論是華為,還是 O/V,都是效仿小米的動作。對後來的企業來說,小米的生態鏈是完全領先的。

小米集團發布的 2019 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集團營收及利潤雙雙超過預期,其中 AIoT 業務高速成長成最大亮點, IoT 與生活消費品收入高速增長56.5%,智能電視連續兩個季度出貨量第一等,具體表現包括小愛同學月活用戶同比劇增247.2%。

5G 的腳步也隨著第一批試點城市的公布越走越近,憑藉大小宗電器、手機、路由器和音箱,小米已經佔領家庭場景、遠程操控、AI 助手等核心領域。小米之所以會對小米生態鏈上的企業持開放態度,很大一部分的信心也源於此。

在未來的 AIoT 時代,好比是一張網。小米顯然已經織好了這張網的關鍵節點,而至於米家生態鏈上的企業,不論是對自有品牌的建設,還是對米家品牌的輸出,最終都是在這樣網路上向外延伸而已。

在各家都在跑步追趕 5G 和 "AIoT 時代 " 的時候,小米顯然已經能夠以更穩健的姿態從容前行。

來源:鋅財經 楊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康美回復 300 億蒸發:承認多計存款和收入 買賣自家股
首家支持 Google Lens 的博物館快來了,但用 AI 取代人力還有點早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