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十年,性侵醜聞仍纏鬥不休

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十年,性侵醜聞仍纏鬥不休

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十年,性侵醜聞仍纏鬥不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流行歌手之一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整整10年了。2009年6月25日,他因為醫生的錯誤用藥,在美國洛杉磯一家醫院去世。他的死引發了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全球性悲痛和哀悼,有媒體報道稱,全世界至少有12位歌迷為他自殺。這也是互聯網歷史上的重大時刻,當時有大約15%的推特帖子提到他,每分鐘超過了5000條。

但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不管是他生前還是死後,盛名之下,性侵傳聞始終相伴。他為此支付過千萬和解費,也上過法庭,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他性侵過那些孩子,但公眾對他的懷疑也始終沒有抹去。這一次也同樣如此。只不過,他再也無法自證清白了。

文|金鐘

編輯|宋函

「邁克爾 · 傑克遜是我見過最善良、最溫柔的人。他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我,幫助了我的事業,激發了我的創造力。」在紀錄片開頭,一位穿著深色襯衣的年輕男士靠在椅背上,說了一段這樣的話。

然後頓了幾秒,嘴唇微張,他有些猶豫地看向鏡頭:「他也性侵了我,7年。」

當你打開這部名為《逃離夢幻島》的紀錄片,哪怕只看了前2分鐘,你也會意識到,這些內容會改變很多東西。HBO在今年春天的聖丹斯電影節上播放了這部長達4個小時的紀錄片,它指控已故的美國巨星邁克爾 · 傑克遜,涉嫌在20多年前性侵過兩名男孩。

因為擔心內容露骨,讓人不適,在首映現場片方甚至安排了心理輔導人士。不過這類事件沒有發生,一些觀眾在看完後起立鼓掌。與之相對的是,它也讓邁克爾 · 傑克遜的粉絲們掀起了全球範圍內的抗議,並引發了幾起官司。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流行歌手之一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整整10年了。2009年6月25日,他因為醫生的錯誤用藥,在美國洛杉磯一家醫院去世。他的死引發了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全球性悲痛和哀悼,有媒體報道稱,全世界至少有12位歌迷為他自殺。這也是互聯網歷史上的重大時刻,當時有大約15%的推特帖子提到他,每分鐘超過了5000條。

但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不管是他生前還是死後,盛名之下,性侵傳聞始終相伴。他為此支付過千萬和解費,也上過法庭,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他性侵過那些孩子,但公眾對他的懷疑也始終沒有抹去。這一次也同樣如此。只不過,他再也無法自證清白了。

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十年,性侵醜聞仍纏鬥不休

2009年7月7日,邁克爾·傑克遜的粉絲在美國洛杉磯的斯台普斯體育中心悼念偶像 圖源視覺中國

戀童癖,還是孩子氣的怪人?

《逃離夢幻島》的故事,圍繞韋德 · 羅伯森和詹姆斯 · 塞弗查克展開。他們自稱在7歲和10歲時遭到邁克爾 · 傑克遜性侵,這種關係持續多年。當時年紀太小沒有意識,直到他們成為父親,才真正明白,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整部影片幾乎完全由他們和他們家人的證詞構成。

羅伯森是澳大利亞人,傑克遜的狂熱粉絲。他5歲時在一次舞蹈比賽中獲得冠軍,獎品就是見到傑克遜本人。兩年後羅伯森一家搬到美國加州,傑克遜邀請他們去他建的「夢幻島」度假莊園。羅伯森和妹妹、傑克遜睡在同一間卧室,而大人們睡在客房裡。「是的,我和妹妹,和一個幾乎不認識的男人同住一間卧室,這很奇怪。」

後來,傑克遜說服羅伯森的父母把兒子一個人留在夢幻島,他們同意了。性侵開始了。他向7歲的羅伯森保證:「這是表達愛的方式。」這種情況持續了7年。

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十年,性侵醜聞仍纏鬥不休

邁克爾 · 傑克遜與韋德 · 羅伯森(第一排左一)的合影 圖源網路

塞弗查克則是在10歲的時候認識了邁克爾 · 傑克遜,當時他們一起拍百事可樂的廣告。隨後塞弗查克開始跟著傑克遜巡演,他倆住在同一間房,他的父母住在旅館的另一間房。性侵在這時第一次發生了。塞弗查克說,傑克遜告訴他,如果有人發現,他倆都會進監獄。

性侵情節逐漸升級的同時,傑克遜還給他們灌輸一種「排他」的思想。他告訴他們,不要相信任何人,特別是女人,因為沒人會理解他們的「愛」。塞弗查克說,他們一起做過「演練」——萬一被別人發現,他們該怎麼說、怎麼做。

《逃離夢幻島》的導演丹 · 里德在一篇文章里講了自己拍這部片子時的觀察。在拍攝過程中他才發現,孩子體驗成人的性行為,他們感受到的不是虐待,而恰恰相反,是愛。他們之間會形成一種強烈的依戀,孩子迫切地想要保護施害者不受父母或警察的傷害。這種錯位的忠誠往往會持續到成年。

他並不想指控邁克爾 · 傑克遜,而是在做兒童性虐待的心理學研究,是在講兩個普通家庭的故事。「牧師、老師或者叔叔,這是戀童癖們常常戴上的面具,只不過—這次面具後面的人恰好是邁克爾 · 傑克遜。」

這也是事情最弔詭之處,與其他被爆出性侵的人不同,邁克爾 · 傑克遜一直是兒童權利的捍衛者,他給兒童慈善機構的捐款超過了1億美元。他一生都與孩子們相伴,他公開說過自己與孩子們睡在一張床上,他們總是離得很近,總是一塊兒在鏡頭前出現。

他這樣做有廣為人知並可以理解的原因:他沒有童年生活,10歲起便成為家庭的主要支柱,父親嚴厲,常常拿著皮帶坐在錄音棚外守著他排練。因此在長大後的1988年,他親自打造了3000英畝的「夢幻島」,名字取自童話《彼得 · 潘》,裡面有動物園、遊樂園、電影院,還有50座劇院,它免費開放給全世界的孩子,一年光維護費就要上千萬美元——大家都更願意相信,這個崇拜彼得·潘的巨星,只是一個無害的、孩子氣的怪人。

韋德 · 羅伯森和詹姆斯 · 塞弗查克的母親也這麼認為。他一再告訴她們,他是多麼孤獨。更何況,她們是星媽和粉絲,是自認為被好運砸中的人。「他給你訂飛機頭等艙,派豪華轎車在機場接你,你知道這很奇特,那是富豪和明星的生活。」塞弗查克夫人說,她當時相信邁克爾 · 傑克遜是個善良、孤寂的小男孩,讓孩子跟他睡一張床,也沒什麼不對勁的。

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十年,性侵醜聞仍纏鬥不休

《逃離夢幻島》中韋德 · 羅伯森的講述 圖源網路

真偽證人之爭

紀錄片上映後,觀眾反應不一。一部分人相信受害者的陳述,另一些人認為這部片子有強烈的傾向性。許多影評指出,攝製組只採信了單方信源,沒有試圖聯繫過邁克爾 · 傑克遜的親友,不管從道德還是技術角度,他們都該被採訪。

邁克爾 · 傑克遜遺產委員會是為邁克爾 · 傑克遜打理遺產的官方機構,他們把這部紀錄片稱為「偽紀錄片」。在紀錄片上映前,他們就把HBO及其母公司時代華納告上了法庭,索賠1億美元。

委員會在網上公開了這份53頁的起訴書,在起訴書的開頭他們寫道:「邁克爾 · 傑克遜是清白的。他已去世10年,仍有人想從他在世界範圍內取得的巨大成功中獲利……邁克爾也許沒有遵循社會大眾的生活方式,但天才和古怪不能成為被定罪的理由。關於HBO在偽紀錄片《逃離夢幻島》中對邁克爾 · 傑克遜提出的指控,沒有任何人或者事情能改寫他無罪的事實。」

他們的指控主要集中在兩點,第一點是HBO違約。許多年前,HBO曾和邁克爾 · 傑克遜簽過合同,當時HBO獨家直播了他的巡迴演唱會,那次直播成為HBO有史以來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但合同同時規定,HBO不得對他發表任何貶低性言論,或者採取任何可能損害、貶低,或導致他公眾形象受損的行為。而這部紀錄片,明顯是一種貶低性的行為。

第二點是委員會認為,拍攝《逃離夢幻島》的動機,與HBO目前的經營狀況有關係——競爭對手網飛和亞馬遜都在生產好的內容,增加節目預算,而HBO目前節目疲軟,預算也不夠,所以他們不得不轉向一種更便宜的方式,用這種能製造熱議的節目來獲取流量。

委員會同樣指控了紀錄片中的兩位主角,認為他們是不可靠的。不僅因為他們在過去十幾年裡一直否認自己被傑克遜性侵過,也因為他們的目的並不單純,不只是為了訴說痛苦的往事,更是為了錢——早在2013年,他們就對傑克遜遺產委員會提起訴訟,索賠15億美元。

他們確實替邁克爾 · 傑克遜作過證。2005年,邁克爾 · 傑克遜被控性侵一位名為加文 · 阿維佐的男孩。27歲的羅伯森是當時辯護團隊傳喚的第一個證人,他當時的證言是:他和傑克遜之間從未發生過任何性行為。塞弗查克也曾有過類似的發言。

他們在紀錄片里解釋了自己的轉變——庭審前他們多次接到傑克遜打來的電話,要求作證;而且他們當時不管在心理上還是情感上,都沒有做好說真話的準備。但成年後,當他們試圖擁有自己的生活時,裂痕出現了。羅伯森一直在做舞蹈指導,有幾年他無法再跳舞了,因為他會把跳舞和傑克遜的往事聯繫起來。他開始抑鬱、焦慮,直到有了孩子。他們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同樣遭受虐待,這才說出了真相。

委員會和邁克爾 · 傑克遜的親屬們不這麼看。他們的歸因是這樣的:2013年前後,羅伯森和塞弗查克都陷入了財政困境;羅伯森的編舞生涯接近尾聲,而塞弗查克的演戲和音樂夢想都快要破滅了。當時他們剛好看到一些節目,報道了傑克遜遺產委員會的巨大贏利,他們因此提起了訴訟。

雙方在這些問題上各執一詞,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粉絲的防禦模式

對比來看,粉絲的舉動要直接得多。紀錄片導演丹 · 里德收到了超過1000封來自中國的謾罵郵件。兩位男主角也收到了來自粉絲們的死亡威脅。

作家馬特 · 盧卡斯看完《逃離夢幻島》後在推特上寫了一段觀後感:「看《逃離夢幻島》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但來自韋德 · 羅伯森、詹姆斯 · 塞弗查克和他們家人的、勇敢而重要的證詞必須要有人聽到。在令人心碎的4小時後,你完全不會懷疑他們。邁克爾 · 傑克遜可以爛掉了。」

他收到了上千條粉絲憤怒的回復。「他們認為,因為我相信羅伯森和塞弗查克的敘述,所以我自己一定是個戀童癖者。因此HBO塞了錢讓我宣傳電影。因此我是一個白人至上主義者。我甚至還收到了死亡威脅,那些已經移交給警方處理了。」

全球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粉絲在關心這件事的進展。法國的三家歌迷團體起訴了片中的兩位男主角,稱他們玷污了公眾關於邁克爾 · 傑克遜的記憶,該案將在7月開庭審理。在中國的微博上,邁克爾 · 傑克遜的「超級話題」仍然每天都在更新。中國粉絲還參與眾籌了在倫敦的廣告牌項目,他們在倫敦街頭宣傳邁克爾 · 傑克遜是無辜的,這些廣告牌後來被倫敦的市政部門撤下了。

一位中國粉絲在接受採訪時說:「多年來,在媒體操縱和虛假指控中的受害者,只有邁克爾 · 傑克遜一人,而他現在不能為自己辯護了。歌迷今年只想靜靜紀念他的去世10周年。但這個所謂的紀錄片讓我們必須進入防禦模式,同時讓我們悲哀又憤怒。」

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十年,性侵醜聞仍纏鬥不休

邁克爾 · 傑克遜逝世多年,仍有大批歌迷前往其生前居住的「夢幻島」悼念偶像 圖源視覺中國

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10年了,他在流行文化中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動、無可替代。但這個紀錄片再次拋出了他一生面臨的一組矛盾——歌迷們深愛的巨星邁克爾 · 傑克遜,和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就醜聞纏身的邁克爾 · 傑克遜之間的對峙。

邁克爾 · 傑克遜是世界上最受歡迎和最知名、最富有的藝人,他在全球售出了超過7.5億張專輯,並獲得過13項格萊美獎,但他同時也是新聞頭條里的常客。他身上有很多話題,關於黑人、種族、整容,他睡在高壓艙里,他毆打寵物黑猩猩……他也一直是訴訟的目標。數十名女性謊稱他是自己孩子的父親。他還多次被起訴抄襲。他死後,一位女性對他的遺產委員會提起了一場6億美元的親子鑒定訴訟。

但所有的負面新聞,都不及孌童的指控產生的負面影響大。

1993年,他第一次被指控猥褻兒童,後來他支付了2300萬美元,選擇庭外和解。和解的理由是,為了不影響自己正在進行的世界巡演。但巡演還是中途結束了,他開始吃鎮痛葯並且上癮。2003年,他又被指控使用酒精和色情來引誘和猥褻一名男孩。後來陪審團判他無罪,但是他的聲譽似乎無法挽回了。

他在輿論場中的形象逐漸從一位巨星變成了一個怪人。2005年的審判後,他離開夢幻島,到了中東小國巴林,被發現穿著黑色長袍和面紗出現在當地的購物中心。後來又因為欠下了巨額債務,他不得不復出巡演,但最終死於洛杉磯一處租來的豪宅中,死於私人醫生提供的藥物。

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十年,性侵醜聞仍纏鬥不休

配備有電影院、遊樂場等設施的「夢幻島」 圖源網路

一位對他做過大量採訪的美國記者說:根本沒有任何證據指向邁克爾 · 傑克遜是《逃離夢幻島》中的「怪物」;認識邁克爾 · 傑克遜的人對他的評價有著驚人的一致性,他們說,邁克爾性情溫和,才華橫溢,敏感,有時天真,有時幼稚,有時對別人的看法不太在意,但沒有人相信他是兒童性騷擾者。

但是紀錄片導演在自述文章里說的一段話,同樣讓人不得不停下來想一想:「這一切中最不尋常的是,沒有人否認傑克遜多年來每晚都帶著小男孩上床睡覺。他的家人和生意夥伴認為,他關在一扇鎖著的門後面和這些小男孩在做什麼?」

巨星的遺產

除了聲譽受到衝擊外,這部紀錄片還給邁克爾 · 傑克遜的遺產帶來了風險。他曾經的一位財務顧問說:「這部紀錄片向數百萬人放映,我認為它將對邁克爾 · 傑克遜的遺產產生有害的影響。」這也是許多人認為,邁克爾 · 傑克遜遺產委員會對這部紀錄片非常緊張的原因之一。

與死前債台高築的窘況不同,反而是在去世後,邁克爾 · 傑克遜又重新開始掙錢了。自他去世至今,他已賺得21億美元,在2018年的福布斯已故名人排行榜上位列第一。

遺產委員會的收入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賣出了他擁有的Sony/ATV 公司50%的股份,作價7.5億美元。二是售賣歌曲版權、上映與他相關的音樂劇,2013年以來,著名的太陽馬戲團一直在拉斯維加斯上演關於他的故事。

但現在,在美國之外的許多國家已經下架他的作品,比如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廣播電台。也因為性侵指控,奢侈品牌LV下架了所有邁克爾 · 傑克遜主題的服裝,並承諾永不再生產跟他相關的產品。

但對美國人來說,這個選擇沒有那麼簡單和迅速——因為邁克爾 · 傑克遜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一種圖騰。太多人的一生都與他的音樂密不可分,他的影響也遠遠超出了音樂的範疇,不可能輕易地將他從歷史上抹去。

但人們已經開始認真地討論這個問題了:我們怎麼看待創作者的行為和他的作品的關係?在這樣一個人設不斷崩塌的時代,我們崇拜一個藝人,就得崇拜他的全部嗎?

《紐約時報》評論員韋斯利 · 莫里斯說,「我們不能取消邁克爾 · 傑克遜,因為取消邁克爾 · 傑克遜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取消美國。不僅僅是我們對音樂的熱愛,還有我們作為一個民族的感覺。」而一位《衛報》的專欄作家說,她強烈支持刪除邁克爾 · 傑克遜的作品,因為我們不應該優先享受音樂,而應該先聽聽這些受害者的痛苦、對尊嚴的要求。而在各個平台播放的音樂,會給施害者帶來實質性的好處——那就是錢。

這些討論似乎最終沒有導向一個明確的結論,但許多人對「偶像」的定義和情感都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這是一個對崇拜警醒的故事,一個鼓勵人們去質疑大人物的故事。

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十年,性侵醜聞仍纏鬥不休

圖源網路

普利策獎獲得者、美國最受尊敬的劇作家之一琳恩 · 諾塔奇,本來正在為邁克爾 · 傑克遜寫一個音樂劇,名為《Don " t Stop " until You Get Enough》。但在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她變得迷茫了。「我相信他是戀童癖嗎?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一想到這可能是真的,我的心就會受傷,我祈禱這不是真的,這就是我所能做的。我不會成為邁克爾的辯護者,但這些人給人的印象非常可信。他們最終說的是真話嗎?我不能百分之百這麼說。」

一切如她所言,籠罩在迷霧中,沒有答案,也許也不會有答案了。難題同樣擺在傳記作家們面前——有3位作家同時在為邁克爾 · 傑克遜做傳,他們不知道該不該重寫他們的文章,以及,到底要怎麼重寫?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十年,性侵醜聞仍纏鬥不休

部分資料來自紀錄片《逃離夢幻島》及《衛報》、《紐約時報》。

邁克爾 · 傑克遜去世十年,性侵醜聞仍纏鬥不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