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為何不稱帝?司馬光:因為教化和風俗

曹操為何不稱帝?司馬光:因為教化和風俗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上表給漢獻帝,推薦孫權為票騎將軍,授予符節,兼任荊州牧,封為南昌侯。作為禮尚往來,孫權派校尉梁寓入朝進貢,又將之前被東吳俘虜的朱光等人送還,並上書向曹操稱臣,勸曹操順應天命,即位稱帝。

曹操為何不稱帝?司馬光:因為教化和風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曹操把孫權的書信拿給大家看,說:「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爐火上烤嗎!」但侍中陳群等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們都趁機勸諫說:「漢朝的統治實際上早已結束,並非只是今日。殿下您的功德如同高山一樣巍峨,天下人都寄希望於您,所以孫權在遠方向您稱臣。這是天意在人間的反應,所以異口同聲,殿下應該正式登基稱帝,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曹操於是說出了一句名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意即:如果上天要我做皇帝,我還是當周文王吧!明確表明了自己不稱帝。

那麼,曹操為何不稱帝呢?

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有不少分析,我們就不一一詳談了。在這裡,我們只跟大家介紹宋朝大歷史學家司馬光的看法。

曹操為何不稱帝?司馬光:因為教化和風俗

在司馬光看來,曹操是一個粗暴強橫的人,加上對天下建立的大功,他不是不想稱帝,他其實想稱帝很久了,只是礙於當時的教化和風俗,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才不得不剋制住自己想稱帝的慾望。

司馬光認為,教化是國家的緊要任務,風俗是天下的頭等大事,但昏庸的君主和庸俗的官吏卻對此疏忽,不加以重視。只有明智的君子經過深思熟慮,然後才知道教化和風俗的益處之大,功效之深遠。

漢光武帝在建立東漢之初,就十分重視教化和風俗。西漢末年,適逢漢朝中期衰落,群雄蜂起,天下大亂,漢光武帝以一介平民之身奮發起兵,繼承恢復了祖先的事業,征伐四方,終日忙碌,沒有空閑,卻仍然十分重視教化和風俗的培養,能夠在征戰天下的同時推崇儒家經典,以賓客之禮延聘儒家學者,大力興辦學校,昌明禮樂,所以,武功既完成,教育和感化的德政也普遍推行開了。

漢光武帝之後,漢明帝、漢章帝遵循先輩的遺志,親臨辟雍拜見國家奉養的三老五更,手拿經典向老師請教。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郡縣官吏,全都選用熟悉儒家經典、品行端正的人,就是虎賁衛士也都學習《孝經》,匈奴貴族的子弟們也要到國家設立的學校學習。

曹操為何不稱帝?司馬光:因為教化和風俗

因此,東漢「教立於上,俗成於下」(教化建立於朝廷,風俗形成於民間),忠誠、厚道、重視道德修養的人,不僅受到高官的尊重,也為百姓所仰慕;卑鄙、邪惡、下流之徒,不僅不被朝廷容納,也被鄉里鄙棄。

司馬光認為,自從夏、商、周三代滅亡之後,教化風俗之好,還沒有象東漢那樣興盛過。但到了漢和帝之後,東漢皇親國戚獨擅大權,奸佞小人得勢妄行,賞罰沒有標準,賄賂公行,賢良愚劣不分,是非顛倒,可以說一切都亂套了。

然而,即便如此,東漢朝廷仍然能夠延續下去,而不至於立刻滅亡,原因何在?

司馬光認為,原因就在於當時上有公卿、大夫袁安、楊震、李固、杜喬、陳蕃、李膺等人,不惜冒犯龍顏,在朝廷上據理力爭,運用公義挽救危亂;下有身為平民的符融、郭泰、范滂、許邵之輩,以民間輿論矯正已經敗壞的社會風氣。所以,當時的東漢政治雖然污濁,而風俗卻不衰敗,甚至有人甘願冒斧鉞誅殺的危險,前面的人倒下了,後面的人忠義之心更加激奮,緊緊跟隨,雖接踵被殺,仍視死如歸。

而這一切,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幾個人忠正、賢德,也是因為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所遺留的教化使他們如此。

曹操為何不稱帝?司馬光:因為教化和風俗

在那時,如果有賢明的君主發奮振作,則漢朝的皇統治仍然不可估量。不幸的是,經過傷害、衰敗之後,又加上了昏庸暴虐的漢桓帝和漢靈帝,保護奸佞,勝過骨肉之親;屠殺忠良,勝過對待仇敵;百官的憤怒積壓在一起,天下的不滿匯合到一處。

於是,何進從外地召來了軍隊,董卓乘機奪權,袁紹等人以此為借口向朝廷發難,使得皇帝流亡,宗廟荒廢,王室傾覆,百姓遭殃,漢朝的國祚已經結束,無法挽救。

然而,當時各州郡掌握軍隊、佔據地盤的人(除了袁術),雖然你爭我奪,互相吞併,卻都還是以尊崇漢朝為號召。

為何如此?還是因為教化和風俗。

曹操為何不稱帝?司馬光:因為教化和風俗

所以,司馬光認為,正是礙於教化和風俗的力量,所以曹操雖然為人強橫,雖然建立了大功,雖然很想稱帝,卻不得不壓制住自己的慾望,表示自己不稱帝,只願意當「周文王」。

司馬光強調教化和風俗對曹操的約束力,雖然是從維護東漢封建統治的角度出發,有違歷史向前發展的規律,但他的思想,實際上暗合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對現今社會治理還是有一定啟發作用。

古人所說的教化和風俗,大概就相當於現代哲學裡的意識形態或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思想意識正確,三觀正,則社會清明、風清氣正,正義的力量就會壓過邪惡的力量,奸佞小人就無法為非作歹。因此,加強思想意識和三觀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至簡點評:文化不能「缺鈣」
為人處世能見機行事和當機立斷,需有見微知著的智慧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