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每年1082部電影,將近700部上不了大銀幕,但為行業鍛煉了人才

每年1082部電影,將近700部上不了大銀幕,但為行業鍛煉了人才

每年1082部電影,將近700部上不了大銀幕,但為行業鍛煉了人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冒詩陽。

在6月20日上海電影節金爵論壇——中國電影產業報告發布暨復興之路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分享的數據描述齣電影產業的另一番圖景。

2018年中國電影總產量1082部,票房超過10億元的頭部國產電影共有9部,票房超過5億元的國產片20部,超過1億的共計44部。相比之下,票房在1億元以上的進口影片共有38部,數量已經落後於國產片。

但更多的國產影片,連走上大銀幕的機會都沒有。2018年登陸大銀幕的國產電影總量為398部,這意味著將近700部的國產電影在完成拍攝後,並沒有得到上映的機會。

冰冷的數字似乎顯示出,中國電影製片業已經呈現出資源向頭部集中,漫長的尾部影片成為過剩產能亟待淘汰。

但這並不是事實。

本屆上海電影節金爵論壇上,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公開陳述了對於電影產量的看法,中國電影業每年還需要保持較高的產量,一方面進行電影題材和美學的探索,另一方面電影人才需要歷練的機會,「如果每年只生產三五百部電影,大量的人才是進不來的。」

沒有人才流入,沒有產量保障,無論是中國電影的美學探索還是工業化、標準化進程,都將被延緩。

要保證產量,防止電影產業進入收縮期,就需要讓題材多樣的腰部、尾部電影在商業上得以立足。2018年國內銀幕數量超過6萬塊,雖然排片的差異化已經成為影院探討的命題,但短期內仍很難改變影院基於大盤數據排片的狀態。

每年1082部電影,將近700部上不了大銀幕,但為行業鍛煉了人才

資深電影市場研究專家、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 劉嘉 圖片來源:金爵電影論壇官方

「家庭娛樂消費可以為國產電影提供一個釋放產能的渠道。」資深電影市場研究專家、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劉嘉向包括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在內的媒體介紹說,2018年在線娛樂消費的規模預計超過2000億元,市場規模遠超過609億元的電影票房,其中僅愛奇藝平台的會員收費就超過536億元,遺憾的是,這筆收入並沒有合適的渠道向製片方或上游版權方分流。

相比於大銀幕觀影,在線觀影成本更低,觀眾可參考的信息更多,更容易找到符合自身胃口的電影作品,對於培育不同品類電影的消費市場效果也更明顯。

從去年年底開始,向製片方「分賬」,已經成為國內視頻平台探討的命題。但除了平台方的規則配合,製片方也應該提高對線上網路渠道的重視。

事實上,國產影片數量雖然不斷增長,但觀望背後的製片公司,生產模式仍然粗放,除傳統的發行渠道外,多樣化經營始終沒有上路。

2018年國內製片公司的總量超過1400家,其中絕大多數體量不大的公司,都由演藝明星、導演、編劇等自主經營,與其說是公司,其性質更像是個人工作室,這種模式下製片公司的創作類型綁定於導演,很難形成公司品牌。

每年1082部電影,將近700部上不了大銀幕,但為行業鍛煉了人才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劉藩 圖片來源:金爵電影論壇官方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劉藩認為,未來的將出現的變化是,會出現專註於某一類型片的製片公司。「如果有一個製片公司特別專註於懸疑片的拍攝,或者特別專註於愛情片,諸如此類,沿著專業能力培養,這樣的公司是有生命力的。」

影視公司產品的專業化傾向,將幫助形成品牌效應,無論是在創作上還是渠道上都將會走向專業。事實上,類似於國內專註於喜劇類型的開心麻花,品牌效應對於票房的促進已經十分明顯。

以公司為單位的創作,將為影片質量和數量提供保障。在論壇嘉賓看來,這將是解決目前國內電影行業諸多問題的根本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