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人如何對待疾病

學佛人如何對待疾病

問:阿彌陀佛,師父,為什麼同樣生病而念佛,有的病好起死回生,有的病不好照樣死去?念佛治病到底是靈還是不靈?

答:眾生業感各不相同,念佛的心也不一樣,哪能要求結果一樣呢?從業感來說,假如一個人壽命不當終,即使在醫學上認定為必死之病,經過念佛消業,也能起死回生;假如一個人壽命已到,雖然念佛,也不能保證他不死啊。從用心來說,如果兩人都是命不當終,那麼一心放下、只求往生的人,往往能夠沉痾速愈;而心中多牽掛,只想病好、怕死不想往生的人,效果就要差了。我們現世的色身是自己的業報之果,有人才念幾句佛,便想讓阿彌陀佛保證他身體健康、智慧超群、一切如意,不然就怪佛不靈,這是不合情理的。比如自己生產的汽車,材料全是破銅爛鐵,即使經過世界上最高級的維修站保養也不可能保證它上路不出故障;出了故障就怪維修站不靈,那就沒有道理了。阿彌陀佛說:「你的色身我雖能幫助維護,但不能負全責;若念我名號,我替你換一個金剛不壞身,我就可以負全責,保證不病、不老、不死。」

念佛人如何對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規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同樣會遇到生病的問題。下面學習印光大師的相關開示,學會如何正確地對待疾病。

一、把握凈土法門宗旨

作為念佛人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標是信願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信願行為凈土法門宗要,念佛人心之所思,行之所為符合這個宗旨才是真念佛人。大師說:「有凈土者,即真實發菩提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也。」念佛人在一切境緣面前,都要保持求生凈土的信願,我們在這個前提下討論如何面對疾病問題。

二、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法

大師在《學醫發隱》中開示:「佛為大醫王,普治眾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為前導。果能依法修持,則身病即可隨之而愈。

身病有三,一宿業,二內傷,三外感。此三種病,唯宿業難治。倘能竭誠盡敬,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對頭,彼若離苦得樂,病者即可業消病癒。不但不復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陰為護佑。凡嬰此病,及醫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義。二內傷,或用心過度,或於酒,色,財,氣,各有嗜好。

若能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兼用藥治,必易痊癒。倘不注意於根本,唯仗醫藥,亦難見效。縱效,亦不能永不複發。三外感,但能依前內傷所說之法而行,縱有外受風寒暑濕之患,亦極易治。若不注意於懲忿窒欲,閑邪存誠,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傷,徒治枝末,殊難得益。」第一種病是說宿世惡業所引起的身體疾病,這種病是一般醫藥治不了,要靠念佛懺悔,解怨釋結,才能治療好。第二、第三說內傷和外感引起的疾病,這兩種病是中西醫所了解並有辦法不同程度治療的,大師強調這些病也與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有密切關係,同樣需要念佛修行才能從根本上痊癒。

三、不同的病情要區別對待

世間醫藥有局限性,一個方面是宿業病非醫藥所能治,第二個方面是醫藥只能醫病(外感,內傷)而不能醫命(壽命到了必死)。因此大師開示:「凡人有病,可以葯治者,亦不必決不用藥。不可以葯治者,雖仙丹亦無用處,況世間葯乎?無論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葯。此葯絕不誤人,服則或身或心,必即見效。」

又說:「病有能醫者,有醫不能醫者。能醫者,外感內傷之病也。若怨業病,神仙亦不能醫。念佛,便能令宿世怨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釋而病即痊癒矣。外感內傷,念佛亦最有益,非獨怨業病有益也。」也就是說可以葯治的病不要一定拒絕用藥。不可以葯治的不治之症,用藥也無濟於事。「醫藥為治病之本,而大醫王之法葯,又為治業之本。病由業生者多。由外感內傷而得者,葯能治之。由業而生者,葯不能治,唯法葯能治之。能兼世葯法葯以治諸疾,則若自若他,俱獲實益矣。」

(三編卷三複志梵居士書二)

四、求佛加持可增加藥效,念佛消業可幫助迅速痊癒

大師開示:「藥方亦可開,隨人可做。方中有麝有全蠍,此二亦可不用。若念佛人以大悲咒觀音聖號加持,當更有效。」

大師又開示:「學佛之人作醫師,凡遇重病,均當以消除宿業為主。令彼吃素念佛及念觀音。該好則決定速好,壽盡則決定善終。不至求生不得,求死不得也。余詳一函遍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會點代碼的阿徹 的精彩文章:

佛經中說的八功德水是什麼
你要這麼修,冤親債主統統不會饒過你,魔障是這麼來的

TAG:會點代碼的阿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