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7月12日「入伏」啦!今年「三伏天」40天,要注意啥

7月12日「入伏」啦!今年「三伏天」40天,要注意啥

夏至後不久,一年中最熱的時間就要到了,也就是民間百姓常說的「三伏天」。天文專家表示,「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2日,「三伏天」長達40天。

7月12日「入伏」啦!今年「三伏天」40天,要注意啥

我國古代採用「干支紀事」的方法用以計年、計月、計日、計時。所謂「干支」就是十個「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個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使用天乾和地支的兩個字搭配,來表示年、月、日的序號。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由於夏至與第一個庚日之間的天數幾乎每年都不一樣,所以與「三庚」的天數也不是固定的。

我國傳統曆法規定,「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數則不固定。「這是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為10天,有時為20天。」史志成解釋說。

三伏天這些事要注意!

具體到今年的「三伏天」來說,7月12日至7月21日為「初伏」,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8月11日至8月20日為「末伏」,共計40天。

1、多吃新鮮乾淨的蔬果

天氣炎熱會讓很多人都上火情緒煩躁,所以去火也很重要,多吃一些新鮮的些涼性的水果,可以幫你去火,還有牛奶,清熱解毒也非常的好,再一個就是很多人炎熱的天氣容易缺水,而新鮮的蔬果裡面水分都很高,而且口味甘甜,食用很清爽,還有多種的營養物質,纖維素和糖分,有效地補充人體的所需,有很大的好處。

2、少食用生冷的食物

由於天氣熱,人們喜歡吃一些涼的東西幫助降溫,但是這些食物雖然讓你一時痛快了,卻很容易導致腸胃受涼,腹瀉等癥狀,所以要注意少吃涼的東西,特別是那些腸胃本身就不好的人在三伏天想要養好身體就更應該多食用一些溫補的東西,比如常喝一點養身粥,就可以很好的護理腸胃。

3、身體祛濕

三伏天不僅悶熱而且濕氣重,人體特別容易被濕邪侵襲。要想祛除體內的濕氣,可以按足三里穴,睡前用40℃溫水泡腳,還能提高睡眠質量。另外可以刻意出些汗,讓濕氣隨著汗水散發出去。多吃健脾化濕的食物也有幫助,紅豆、綠豆、荷葉煮粥,藿香、佩蘭、蒼朮泡茶,生薑切片煮水,都有祛濕之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綠豆屬寒性食物,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綠豆湯。

4、多補水

補水是三伏天養生的重中之重。冬為陰,夏為陽,夏季陽盛陰衰,三伏天身體一動就要出汗,體內水分很容易流失,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而要定時喝水,白開水、茶水等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5、適度運動

夏季鍛煉更容易大量出汗,甚至有些減肥的人認為可以藉助高強度運動達到減肥的效果。但專家提醒,夏季不能總是貪涼待在空調房,健身值得提倡,但運動過度則會損傷身體機能。最好選擇在早晨或傍晚進行適度鍛煉,增加汗液的排出,以帶動體內滯留的寒氣發出體表,增強體質。

6、晚睡早起午覺補

晚睡並不是提倡熬夜,而是要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調整作息,可以晚睡但是不要超過11點入睡。中醫認為「春生夏長」,三伏天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如果這時候經常睡懶覺,不僅得不到休息,反而覺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的午睡時間以30到60分鐘為宜,超過這個時間則適得其反,可能干擾晚上睡眠。

(綜合: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