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龍芯18年,至今沒被消費者認可,只能說一開始就有點走偏了

龍芯18年,至今沒被消費者認可,只能說一開始就有點走偏了

眾所周知,龍芯是在2001年5月誕生的,最早並沒有所謂的公司,只是中科院計算所知識創新工程支持下的一個龍芯課題組。

後面,在2002年,中科院計算所和綜藝股份共同投資成立神州龍芯,想走向產業化,但並沒有太大成就。直到2010年,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龍芯中科)成立,才正式開始走向產業化。

可見,真要說起來從龍芯誕生到現在,真的是已經18年了。但這18年過去了,龍芯依然沒有被消費者認可,在主流的PC市場中,也基本看不到。

那麼為何會這樣呢?像華為海思在2004年成立,15年時間已經成為了國內第一,全球第14的半導體公司,龍芯18年,連華為海思的100分之一的營收都沒有。

在我看來,現在回想起龍芯的過往,只能說一開始就有點走偏了,而華為海思選擇了正確的道路,沒有偏,所以才成為了國內第一。

龍芯當時選擇的是MIPS架構,當時龍芯胡偉武認為,既然研發中國芯,那麼必然要自主可控,而X86架構並不適合,並且還要和intel、AMD去PK,所以不適合,想走一條與X86完全不同的路。

這就把自己帶偏了,因為MIPS架構就意味著生態沒有,linux下的軟體質量大家知道的,不僅如此,也沒有整機廠商願意使用龍芯,因為使用龍芯的電腦賣不出去。

於是這些年,龍芯一邊要研發晶元,一邊要做整機,還一邊要完善生態,明明是一個晶元研發公司,龍芯這些年招了很多的軟體開者,去開發linux下的軟體,難度可想而知。

而華為海思選擇的是ARM架構,一是有著成熟的軟硬基礎,甚至還有成熟的微架構可供華為自己使用,大家看看華為海思的GPU\CPU等,全部是公版的,難度大大降低,所以華為海思發展特別快。

當然肯定會有人說,龍芯可以完全自主可控,有著自主的龍芯指令集(loogISA),技術含量高多了。但對市場來講,消費者、用戶、產業化、營收、利潤才是根本,技術再好,不能轉化為市場,終究還是差了一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亂侃秀 的精彩文章:

小米股價創新低,雷軍曾說要讓投資者賺一倍,到如今虧了約一半
究竟有多少中國芯,能夠替代美國芯,成為華為海思的「備胎」?

TAG:互聯網亂侃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