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娃易怒愛哭,與其管理孩子的情緒,不如教孩子做情緒的管理者

娃易怒愛哭,與其管理孩子的情緒,不如教孩子做情緒的管理者

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的大人喜怒無常,常被別人說成是「娃娃臉」,可見孩子的臉變化有多快。天使寶寶每個家長都會欣喜,可是天使也有變成惡魔的時候,而且這種模式的切換常常就在幾秒鐘發生。

上一秒鐘孩子還很安靜地自己在玩,下一秒就突然大發脾氣,開始摔玩具,顯得怒氣沖沖;剛剛還和你微笑示好的小朋友,轉身就不理你了,顯然是生氣了,不過家長並不知道原因,感到莫名其妙;還有的孩子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有很多寶媽問,孩子經常大哭大鬧,還生氣,家長怎麼哄都沒有用,有什麼哄娃的妙招嗎?是的,孩子易怒愛哭很常見,其實大部分是因為家長總是試圖去管理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去教孩子怎樣管理自己的情緒,二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面對情緒失控的娃,家長常常不知所措

3歲半的錚錚今年剛剛進入幼兒園,家長擔心他有所不適,所以一直和老師保持著頻繁的溝通。在經過初期的哭泣和找媽媽之後,錚錚好像已經能融入幼兒園的生活了。不過最近兩天幼兒園老師卻和寶媽反映了這樣一個情況,說「錚錚太乖,不太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

這讓寶媽有些困惑,孩子明明已經會說很多話了,簡單的交流是不成問題的,怎麼會溝通不暢呢?老師說,有次他發現錚錚看上去非常委屈,眼裡還含著淚,問他緣由,好半天才說出是因為不想別的小朋友摸他的臉。老師問他為什麼不大聲拒絕,或者推開小朋友的手,錚錚說「不敢」。

還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同在一張桌子上的小朋友勺子掉了,這個小朋友並沒有去撿勺子,也沒和老師反映情況,直接就搶走了錚錚的勺子,錚錚很氣憤,憋得臉通紅,但是卻一句話都沒說出來,直到老師來解了圍。

仔細詢問才得知,平時在家裡錚錚屬於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那一類,很多事不用他說家長先替他想好了。小朋友在玩耍中有爭端也都是大人出面「擺平」,錚錚在無所不在的愛裡面成長,情緒感知就只剩下平和了,當其他情緒突然出現時,他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應對。

比起沉默的錚錚,憤怒的小超則是家中的小霸王了。只要誰稍微不合他的心意,小超就會大打出手。不是對著奶奶揮拳頭,就是咬了媽媽的手。有次媽媽生氣了將小超愛玩的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本想威懾孩子,誰知小超順手拿起一個水杯就扔地上了,摔得稀碎。

在「比狠」這項上,家裡沒人是他的對手。其實小超內心也有柔軟的地方,看《西遊記》里唐僧錯信白骨精,把孫悟空給趕走那段,小超非常生氣,對著一堆玩具亂踢亂踹發泄情緒。用寶媽的話說「兒子發脾氣從來不看時間場合,想發就發,真怕他長大後會吃虧。」

其實這和家庭教養也有關係,媽媽生氣的時候也摔東西,即使她摔的「避重就輕」,只是做做樣子嚇唬孩子,但性質卻是一樣的。媽媽的錯誤示範,更助長了小超糟糕的情緒管理。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才能擁抱美好未來

在以上兩個例子中,孩子在管理自己的情緒方面都很欠缺,一是像錚錚那樣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反而壓制真實想法,別人「欺負」他,他本應該有的情緒是生氣,但是卻內化成自己的委屈,變成悲傷的哭泣了,這可不應該呢。

二是像小超那樣,能充分認知自己的情緒,但是在表達情緒方面卻沒有分寸感,常常越界,無法剋制自己的情緒,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沒有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最普遍、通俗的情緒有喜、怒、哀、驚、恐、愛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要知道,一個人有情緒是很正常的,情緒也無好壞之分,糟糕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情緒管理。

兒童情緒管理作為一個人初始階段的必須掌握的技能,會對人的一生都產生深刻的影響。通常在6歲以前,孩子就要擁有著良好的情感體驗,懂得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並具備一定的技巧。孩子如果此時情緒易怒,孤單不合群、焦躁不安、悲觀失望,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後天個性的發展。

所以兒童情緒管理很重要,與其讓家長管理孩子的情緒,不如讓孩子做自己情緒的管理者。當然這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當孩子的情緒管理從被動變為主動時,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家長還樂得輕鬆自在。

父母要如何幫助孩子成為情緒管理者?

首先,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如果說孩子的哭和笑是與生俱來的,那麼加深對於這些情緒的體驗則需要後天的培養和實踐。有的小孩子看到媽媽哭會上前去給她擦眼淚,能有這個舉動,說明他差不多能理解了這是一種悲傷的行為,讓人感到不快。

而有的孩子看到小夥伴皺著眉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那很可能是小夥伴非常厭煩了。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到各種情緒,比如憤怒、悲傷、喜悅、恐懼,通過繪本閱讀和看動畫片等形式,都可以加深孩子對情緒的理解和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多加引導。

其次,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正確表達情緒

對於小孩子來說,讓他馬上就會像大人一樣合理地表達情緒有些困難,這需要家長多加培養。當孩子不滿摔東西的時候,家長不能縱容,而是應該明確地告訴他這是不對的,你有情緒可以,但是不要傷害到他人,也不能以這種粗暴的形式來表達情緒。

如果只是以上這步,那就是和孩子空講道理了。家長應引導孩子合理髮泄掉不良的情緒,讓良好的情緒得以適度表達,不要大悲大喜。教會孩子通過繪畫或運動等,來排解掉不好的情緒,掌握好情緒表達的界限。

最後,家長要做到和孩子共情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比如孩子受欺負了不敢聲張,家長就說「窩囊廢」,孩子發脾氣亂砸東西,家長情急之下給娃定義為「暴力狂」,孩子愛面子,別人說兩句就掉眼淚了,家長趕緊說「林黛玉」,這些諷刺的話並不會有助於孩子排解情緒。

共情能力,就是能對孩子的處境感同身受,將心比心。有的時候小孩子的行為的確很讓人生氣,但家長一定要先控制好情緒,學會和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緒,並願意站到和他統一戰線來看問題和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家長管理的都不是孩子的情緒,而是孩子本身。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壞了玩具,心疼地哭了起來,家長撿起來把壞玩具扔了,說給孩子買個新的,結果孩子哭得更凶了。在這個場景中,家長想做的只是讓孩子停止哭泣,而沒有幫助孩子處理好情緒,因為他心疼的不是玩具,而是寄托在這個玩具上的感情。

認清這一點,相信很多家長就會明白為何自家孩子總是大哭大鬧,而你的那些招數又都失效的原因了。期待您的孩子擁有非同尋常的情緒管理能力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果媽媽 的精彩文章:

「你後悔幫兒女帶娃嗎」,三個老人的真實回答,看盡世間冷暖
剖腹產寶寶和順產寶寶最大的區別,不是智商高低,是這些

TAG:糖果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