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俞大猷:與戚繼光並稱「俞龍戚虎」的抗倭名將,為何屢遭打壓?

俞大猷:與戚繼光並稱「俞龍戚虎」的抗倭名將,為何屢遭打壓?

俞大猷[yóu](1503-1579年),字志輔,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與同時代的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

我們一般提起明代中後期的抗倭戰爭,戚繼光三個字不禁會脫口而出,而作為曾經是戚繼光上司的俞大猷,卻似乎沒多少人知道。

可是,按照當時人們的那句「俞龍戚虎」來分析,可以推測出俞大猷的本事,應該在戚繼光之前。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俞大猷這樣一位在明朝抗倭戰爭中的靈魂人物,一生卻是連遭打壓,甚至貶謫,這是為什麼呢?

俞大猷少好讀書,師從名家學習《易經》和劍術,並能從《易經》中推演兵法。其父病逝後,俞大猷放棄學業,繼承了百戶的世襲職務。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中武舉人,被任命為千戶,守御金門。當時倭寇屢屢作亂,俞大猷上書給提刑按察使司。誰料,按察使惱怒地說:「小校安得上書?」將俞大猷一頓亂杖,並剝奪了他千戶的武職。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北元余部韃靼大舉進攻山西,嘉靖帝下詔選舉天下勇士,俞大猷毛遂自薦,御史將俞大猷上報到兵部尚書毛伯溫那裡,毛伯溫將俞大猷送到宣大總督翟鵬那裡。

翟鵬與俞大猷討論軍事,每每被俞大猷折服,感慨地說:「吾不當以武人待子。」(《明史·俞大猷傳》)

翟鵬還離座上前施禮致意,此舉使全軍震驚。然而翟鵬終究也未重用俞大猷,俞大猷告辭而歸。之後,毛伯溫用俞大猷為汀州、漳州守備,俞大猷駐紮於武平。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右副都御史朱紈巡視福建,推薦俞大猷為備倭都指揮,這時正值安南(今越南)入侵,內閣首輔嚴嵩的小舅子、兩廣總督歐陽必進上奏留俞大猷效力。

當俞大猷討平叛亂後,嚴嵩卻將俞大猷的戰功壓下來不上報,而只給了俞大猷五十兩銀子。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進犯浙東一帶,明世宗朱厚熜下詔調任俞大猷為寧波、台州諸府參將。當時倭寇攻破了寧波昌國衛,俞大猷率兵擊退倭寇。

倭寇又攻陷紹興臨山衛,並轉攻至松陽,當地知縣羅拱辰奮力抵禦,俞大猷亦在海上狙擊倭寇,並取得較大的戰果,但竟被朝廷以失事停俸。之後,俞大猷又在海上擊敗倭寇,並焚燒倭船五十多條,才恢復了俸祿的發放。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佔據寧波普陀,俞大猷率軍前往討伐。俞大猷所領兵力不足三百人,倭寇卻有兩萬多人,調集的各路明軍還尚未到來,總督張經強令俞大猷出戰,俞大猷堅守帶援。

等到援兵到來之後,俞大猷率軍出戰,於王江涇(今浙江嘉興王江涇鎮)大敗倭寇,但功勞卻歸於趙文華、胡宗憲(浙江巡按監察御史),俞大猷甚至還被降職。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胡宗憲聽從盧鏜的建議與汪直(當時是大型武裝海商集團的首領)通市貿易,俞大猷表示堅決的反對。

後來,汪直被誘捕下獄,其餘黨仍不斷作亂。朝廷督促胡宗憲出戰,胡宗憲只是敷衍不出兵。

於是,朝臣們開始詆毀胡宗憲,並彈劾俞大猷,朝廷罷免了俞大猷和戚繼光,並以一月為期限,平定倭寇。

俞大猷與戚繼光幾乎平定倭患時,但胡宗憲卻覺得倭寇出走更有利,竟然暗地裡讓倭寇逃跑,並不督兵追擊。

御史李瑚就此事彈劾胡宗憲時,胡宗憲卻將罪責推到俞大猷頭上,皇帝大怒,下令逮捕俞大猷,再次剝奪他的世襲特權。

嘉靖四十年(1561年),俞大猷奉命征繳廣東饒平反賊張璉,將造反者全部生擒。與俞大猷協同作戰的閩、廣一帶的官員冒領俞大猷的戰功,但俞大猷並不與其計較。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又大舉而來,並攻陷興化,朝廷以俞大猷為福建總兵官,戚繼光為副手。但此戰的結果,徹底改變了俞大猷與戚繼光地位與名氣的排序。

俞大猷持重遠謀,戚繼光雷厲風行。督戰巡撫譚綸命戚繼光為先鋒,自己居中軍,本是主帥的俞大猷則變成了右軍。

當大戰告捷時,譚綸上表戰功,推戚繼光為首功,俞大猷僅列第三。戚繼光「遂代大猷為總兵官」。(《明史·戚繼光傳》)

其實,譚綸和戚繼光都是張居正的好友,難免有保薦和舉功不避親之嫌。戚繼光後來一路高升,在張居正為內閣首輔、譚綸拜兵部尚書時,受到明朝的倚重,在抗倭的戰場上,連連獲勝,可謂紅極一時。

俞大猷雖然與戚繼光同為明朝最傑出的抗倭名將,卻是幾次被奪職論罪,至死也不過是得了個「贈左都督,謚武襄」的虛榮。

但是,就連譚綸也不得不承認:「節制精明,公布如綸。信賞必罰,公不如戚。精悍馳騁,公布如劉(劉顯)。然此皆小知,而公則甚大受。」譚綸自知,俞大猷才是全能傑出的人才,遠在自己和戚繼光、劉顯之上。

清代的張廷玉在編撰的《明史·俞大猷》說了幾句公道的話:

一、「大猷為將廉,馭下有恩。數建大功,威名震南服。」

二、「大猷負奇節,以古賢豪自期。其用兵,先計後戰,不貪近功。忠誠許國,老而彌篤,所在有大勛。」

三、「世宗朝,老成宿將以俞大猷為稱首,而數奇屢躓。以內外諸臣攘,而掩偈其功者眾也。」

在清代史家的眼中,俞大猷是名副其實、實至名歸的明嘉靖朝的抗倭首將和主帥。

而在《明史·戚繼光傳》中,也有一句「繼光為將號令嚴,賞罰信,士無敢不用命。於大猷均為名將。操行不如,而果毅過之。」

這句話說的很耐人尋味,言下之意是讚賞俞大猷的操守、品行,都比戚繼光要強。

戚繼光是幸運的,他有張居正的保薦和提拔,一榮俱榮地一路升遷,而俞大猷卻一生處在打壓棄用的境況之中,其終身也只在都督之類的職務上盤旋。

萬曆七年(1579年),俞大猷連續上疏三次,請求告老還鄉。不久病死。

萬曆十年(1582年),朝廷里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失去遮護的戚繼光不久就被調往廣東。

萬曆十三年(1585年),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三年後,一代抗倭名將病逝。

本文參考自:《明史》、《明史不忍細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張國維:明朝大勢已去,以死殉國,清兵見其遺體為何會下跪痛哭?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