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蓋茨承認犯下4000億美元大錯:誤給Google推出Android機會

蓋茨承認犯下4000億美元大錯:誤給Google推出Android機會

蓋茨承認犯下4000億美元大錯:誤給Google推出Android機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者 | 素年清時

責編 | 伍杏玲

出品 | 程序人生(ID:coder_life)

近日在Village Global舉辦的座談會上,比爾·蓋茨(Bill Gates)承認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給了谷歌推出Android的機會。他說,微軟獲勝本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他搞砸了,這一錯誤使得他和微軟承擔了4000億美元的損失。

說到這裡,我就要帶大家扒一扒IT行業幾十年前的往事,談一談那些年來,谷歌、蘋果公司和微軟之間的恩怨情仇,以及安卓最後如何成為谷歌的囊中之物的?

蓋茨承認犯下4000億美元大錯:誤給Google推出Android機會

谷歌收購Android的始末

說到Android操作系統,就不得不說一下它的創始人——「安卓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y)。

魯賓本來是蘋果公司的員工,曾與幾位同事開發了一款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和界面,但由於它的概念太超前了,雖然一度引起不小的轟動,也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退出了市場。

魯賓和他的研發團隊隨即宣布解散。

接著魯賓與幾名蘋果公司的元老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成功研發出一種互動式互聯網電視WebTV,這也引起了當時的IT巨頭微軟的注意。1997年,魯賓所在的公司被微軟收購,魯賓留在微軟,後來因為自己製作的機器人被黑客入侵一事被迫離開微軟。

在2002年初,魯賓應邀在斯坦福大學講課,谷歌的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也在聽課的眾人之中,他們對魯賓所從事的「Sidekick」手機項目很感興趣,還發現Google被列為該手機默認的搜索引擎。

這或許為他們日後的結緣埋下了伏筆。

魯賓自1999年離開微軟,在往後的近十年里,一直不懈地在他鐘愛的機器人領域辛勤地勞作著,他的夢想本是「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足夠酷的玩具,那麼我就自己來製造」。

雖然最後魯賓沒有製造出「很酷的玩具」,卻在機緣巧合之下,主導開發出了一個向所有軟體設計者開放的移動手機平台,也就是我們熟知的Android。

Android一出世就被當時的投資家看中,提出要收購該項目,魯賓立即給曾聽過他講課的工程師、谷歌創始人之一的佩奇發了封Email,表明與谷歌合作的意願。幾周後,谷歌果斷出手,迅速收購了Android。

而這個時候的微軟在做些什麼呢?

老司機們應該知道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這是微軟公司在2005年推出的集成開發環境,也是目前最流行的 Windows 平台應用程序開發環境。

那時候蓋茨未必注意到了那個曾被他掃地出門的前員工,即使注意到了,他也肯定沒有料到Android在未來十幾年間的飛速發展,以及由此為谷歌所帶來的龐大業績。

這件事說到底,或許還是跟當時的微軟將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了長久以來Windows所統治的PC領域,忽略了移動端的發展。

儘管後來微軟與手機製造商諾基亞著手合作推出Windows Phone,但虎頭蛇尾,並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2015年,Windows 10發布會宣布Windows Phone品牌正式終結,這不僅意味著兩個名企合作的結束,也間接地表明了微軟在移動端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到此為止,可能不會再有更多的投入。

對比之下,谷歌帶著Android在移動端市場一路高歌猛進,谷歌有了Android,無異於給猛虎添上了一雙翅膀。

到了今天,Android已經超過Windows成為全世界最流行的手機操作系統,佔據了近80%的市場份額。

看到這樣的輝煌業績,難怪比爾·蓋茨對於當年沒有搶佔先機收購Android一事耿耿於懷。

蓋茨承認犯下4000億美元大錯:誤給Google推出Android機會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無獨有偶,由於決策上的失誤而錯失良機的企業又豈止微軟一家呢?

曾經紅極一時的摩托羅拉與諾基亞就是最好的例子。

「Hello,摩托」。

有多少人聽過這句摩托羅拉開機提示音,摩托羅拉手機就有多麼地風靡全球。

在摩托羅拉的鼎盛時期,光靠手機業務就能夠為公司創穫一天幾億美元的利潤。由於當時沒有今天這麼普及的通訊網路技術,沒有信號的地方無法使用手機,這無疑限制了摩托羅拉的銷售。

時任摩托羅拉董事長的克里斯·加爾文(Chris Calvin)想出了一個在今天看來十分非常前衛而先進的 「銥星計劃」,就是利用衛星系統來提供蜂窩系統不能做到的全方位覆蓋。因為在該計划上長期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在手機的研發投入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從而間接地導致了手機市場被後起的諾基亞搶佔,而後者一躍而起成為市場份額第一的手機公司。

而諾基亞的似乎重滔覆轍: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諾基亞自1996年開始,連續15年牢牢佔據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然而,在2007年iPhone出現之後,諾基亞的利潤從領先行業的35億美元急劇下降到13億美元,智能手機的市場佔有率一度下跌到50%。

早在蘋果手機問世前,就曾有員工建議研發觸屏手機,但被諾基亞高層領導以成本過高為由而全面否決,這使得諾基亞失去了最後反擊的機會。當諾基亞終於發現自己控制成本已經失去意義、塞班系統已無法流行時,為時已晚。

儘管它在後期嘗試的各種新款智能手機,與微軟合作推出的Windows Phone7系統、Meego系統,都反應平平,始終未能扳回大局。

時間回到10年前,阿里巴巴開始成立阿里雲計劃,著力於雲計算的開發和探索。

該計劃在成立之初飽受質疑,人們認為這不過是把幾台高性能計算機連接在一起。李彥宏說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意;馬化騰則說雲計算要在阿凡達時代才能實現。不僅如此,在阿里巴巴內部也是矛盾重重爭論不休。

後來馬雲頂住來自外部與內部的雙重壓力,力排眾議,他表示:「一定要做雲計算,投10年,每年投10億!」

10年過去了,阿里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當初並不看好阿里雲計劃的百度和騰訊也在幾年前紛紛涉足雲計算領域。

蓋茨承認犯下4000億美元大錯:誤給Google推出Android機會

假設:如果微軟有了Android

然而,並不是每個公司都像阿里巴巴這麼幸運,也不是每個領導都始終如馬雲這般有著精準而長遠的目光。

據統計,有85%的大公司死於決策失誤。

相比之下,微軟未能奪得Android只不過是失去了一塊份額較大的蛋糕而已。換句話說,假設比爾·蓋茨沒有給谷歌推出Android的機會,而是搶先一步將魯賓的Android納入旗下,或是讓自家的微軟系統走上研發Android的道路,那麼時至今日比爾·蓋茨可能依舊是世界首富,這對於他本身的生活和身份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而對於微軟來說,我想無非是強者更強,也許微軟還會成為獨霸一方的業界寡頭?

作者簡介:素年清時,一個會講故事的程序員,講述關於程序員與程序媛的悲喜人生。

公眾號:碼農故事匯(ID:sunianqingshi)

聲明:本文系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CSDN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告別「草莽」
谷歌再現大規模宕機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