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瑜伽 > 瑜伽的練習會讓你分清什麼是現實,什麼是想法

瑜伽的練習會讓你分清什麼是現實,什麼是想法

首先要承認,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

「想法」和「現實」經常被大家混為一談。認為想法就是現實,於是當想法和現實有衝突的時候,就會感覺無法接受,甚至很多情緒的問題都是源於無法接受現實。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作為瑜伽老師一方面想尊重傳統,傳承瑜伽;一方面又因為大眾喜歡新花樣的東西,不得不去學習一些新課程來獲取大家的續卡率。在兩者之間很容易陷入糾結,面對這種選擇應該怎麼辦?

瑜伽練習者也會有這種想法和現實衝突的情況,你明明能明白老師說的每一句話,但是就做不到老師的要求。老師經常會說「你多練就好了,練就能做到」。不過有時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和練不練,練多少無關。這又是為什麼?

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寫過一本書叫《象與騎象人》,大象與騎在大象身上的人。他用大象來比喻人的情緒。大象力氣很大,如果我們想靠蠻力制服它,結果註定是失敗的。但是人的理性呢,就是騎在大象身上的人。他可以指揮大象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讓大象說走就走,說停就停。這是怎麼辦到的?

騎大象的人不需要靠蠻力,不需要發號施令,而是去了解大象的喜好,大象的擔憂,恐懼,飲食,作息等等。你想控制大象,前提是你要學會和大象相處。你想掌控情緒,首先要學會了解情緒。

而通過瑜伽的習練,我們開始將注意力從外界拉回到內在。學會和自己相處,學會去觀察情緒的產生。只要我們了解自己更深層的本性,就容易控制情緒。而這期間我們需要了解意念的不同層次。

心(Manas)是比較低級的意念,我們通過它與外部世界進行互動,接收各種感覺與信息。心同時也傾向於懷疑與質疑,而如果這種傾向過度,就容易引發煩惱。

智(Buddhi)是較高水平的意念,是通往內在智慧的通道。它能夠提供決定與判斷的能力,具有鑒賞力和區別力。當智能夠正常運轉且心也接受它的指揮,那麼它就能在我們行動兩難的時候,為我們選出更合理也更好的出路。

自我(Ahamkara)是指「我執」,即小我的意識。它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完全獨立的實體。它既帶給我們存在感,也會造成分離、痛苦和距離感。

意識(Chitta)是記憶的倉庫,儲存我們的印象和經驗。但如果它不能與其他功能協調作用,也會給我們製造困擾。

——節選自《冥想》斯瓦米·拉瑪

在瑜伽的練習中,我們不斷的和身體做溝通,了解和發現我們自身的慾望,執著。比如在練習頭倒立的時候,老師說做到頭倒立的準備動作就可以了,但是很多人頭腦中的慾望就會出來告訴身體,試一下,這個頭倒立「我」很想做。儘管這個時候身體已經用顫抖和酸痛告訴慾望,自己已經堅持不住了,但是慾望仍然會強迫身體做一個頭倒立。並且很多練習者也會用以前做過頭倒立來命令身體今天也要頭倒立,其實這些都是給我們造成困擾的地方。太多的慾望和執著,會讓我們陷入糾結。也會讓我們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回到文章最開始,面對傳承和受歡迎這兩者,瑜伽老師應該作何選擇?其實答案沒有唯一,關鍵看作為瑜伽老師的你,想要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何種標籤。想有傳承就不會太賺錢,想賺錢就不會將一個流派做精做細。任何選擇,糾結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你自己的心。什麼都想要,這是不現實的。

當你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的時候,答案自然就有了,剩下的就是接受你想要的這件事情會產生的結果。

(以上圖片皆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瑜伽檸檬 的精彩文章:

瑜伽體式的練習就好像在揭示你的命運,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為什麼你身邊的人一直有時間練瑜伽?

TAG:瑜伽檸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