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針灸大師:艾灸心得23條,收藏了

針灸大師:艾灸心得23條,收藏了

想系統的學習中醫課程/中醫針灸。頭條評論+私信電話:學習中醫/學習針灸,即可報名學習哦!

「8月1日」全國實用針灸全科培訓班

針灸大師:艾灸心得23條,收藏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承淡安(1899.09.01 - 1957.07.01),中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少時隨父親學醫,17歲時師從名醫,為中國針灸走向世界傾注了全部心血,被譽為中國針灸一代宗師。

針灸大師:艾灸心得23條,收藏了

今天分享一些承老的艾灸心得,每一條都很金貴,收藏吧~

1、赤痢在藥物治療時,於大椎、身柱各灸5~7壯作為助治,有減低熱度,增進抵抗力之效。

2、中風癱瘓,半身不遂之症,總以艾灸為宜。蓋艾能溫通經脈,活絡血行也。然艾灸亦有主要穴,即曲池、肩髃、環跳、陽陵4穴,以大炷頻頻灸之,自能恢復其原狀。余治錫邑薛瑞初之太夫人,年逾耳順,癱瘓已2年余,就上述之4穴,頻頻灸之,連續有150壯,而竟痊癒。步履如恆。偉哉!艾灸之力,誠非其他藥石所能及也。

3、民間於霍亂流行時,病發,每由針醫於手足十指及委中、尺澤放血,針上脘、中脘、下脘、氣海、天樞、足三里、承山等穴,每能止瀉,止吐,止轉筋,收到良效。但因吐瀉失水過多,體力衰憊,雖與針治已無效果時,有經驗者能改用神闕、關元做大炷多壯之灸治,還可挽救。附此備考。

4、寒濕之邪,久瘀於內,化而為熱,客寒觸之,氣從小腹上衝心而痛者為沖疝。無錫望亭尚家橋俞長志君,年近50,患小腹痛。自覺有氣攻小腹,慘痛欲死,冷汗淋漓,6日未食,奄然待斃,延余診之。曰,此沖疝也。在臍上用三角灸法(三角灸法:穴在小腹。取法:仰卧露腹,以紙繩量兩口角的長度3倍,折成三角形。以一角著臍心,臍心下左右各一點是灸點。疝氣、小腸氣亦可用此法灸之。偏左灸右點,偏右灸左點)及灸關元與太沖,其痛立止。處方以善其後。

5、肝有瘀熱,寒邪外束,肝氣不能條達,因而橫逆。致使小腹疼痛,上下左右,攻沖無定,甚則四肢厥逆。治法宜取照海、太沖、獨陰各灸5壯,石門7壯,又臍下5寸兩旁1寸處灸7壯

6、未滿3歲之小兒,在生齒期或斷奶期中,每每突然呼吸停止,顏面蒼白或發青,眼球轉動,軀幹為強直性痙攣,四肢抽搐,人事不省。為時數秒鐘至1~2分鐘,即復常態。有時為間歇性之發作。重者日發10餘次。將間歇時,喉中作笛聲2~3聲而醒。此名聲門痙攣,即小兒急癇。發作時宜針治。平時宜注意營養,多做日光浴,使吸人乳,並每日用念盈葯條灸身柱、肺俞、脾俞、天樞、足三里,可以強壯其身體,促其早愈

7、按水腫之症,俱為小便短少,致水氣泛濫。余遇水腫症,先灸腎俞,小溲即多,每試皆驗。

8、呃逆不止,可取水突、膻中、巨闕、關元,用小艾炷各灸7壯

9、先父夢琴公云:壯年時在沙洲純陽堂治一農民,患陰霍亂,六脈已伏,體已僵,氣如遊絲,家人環視,俱謂不治矣。將瘍科用之丁桂散加麝香分許,滿置臍中,上用大艾團灸之,共灸30餘壯,胸腹部漸溫,呼氣稍壯。更灸之,至四肢溫,六脈出而止。計燒去艾團有120克余,臍周之肉灼至潰爛,後為敷玉紅膏而愈。

10、余治一鄰家鞋店主人之子,3歲,患嘔吐泄瀉已半月余,面青眼泛,鼻出冷氣,四肢厥逆,脈細無神,某醫斷為不治。余給與艾絨一大團,用墨在小兒腹上點關元、天樞穴,囑其用艾灸而去。翌晨復來,面有神采。其母謂灸後即四肢溫暖,嘔吐泄瀉俱止,欲吮乳矣,惟灸處潰爛,為敷玉紅膏並處方以善其後。

11、命門之火式微,不能蒸化津液,水泛而為寒痰。面有青黑色,手足清冷,小腹拘急,小便少,脈沉細,舌潤有青紫色。命門灸十幾壯,腎俞灸十幾壯,膻中灸3~5壯,肺俞灸十幾壯,常服金匱腎氣丸,可愈

12、肥胖之體痰濕最重,中氣則弱,氣虛痰甚,水聚成痰,留走腸間,身遂瘦削。咳逆稠痰,腸間水聲漉漉,頭目眩暈,足不覺冷,甚或肌肉水腫,脈弦滑,舌紅潤,此為痰飲。宜灸天樞、命門、膏肓、氣海各十幾壯,中脘5壯,多良

13、中宮陽氣式微,三焦失疏,水停脅下,成為懸飲。咳唾白沫,脅下引痛,脈弦不緊,舌白而潤。灸大椎3壯,陶道5壯,至陽、靈台、肝俞各7壯。

14、三焦水道不利,水入膈膜,溢於肌腠,走於四肢,喘急不能安卧,肢節腫痛,筋骨煩疼,陡嘔,脈浮弦,是謂溢飲。水氣不化,支結於肺腸心下之處,患者頭眩,嘔吐,脹滿,咳逆,氣短不得卧,脈弦細,舌淡潤,是謂支飲。兩症治法相同。水分、關元、肺俞各灸5~7壯,神闕3壯,命門、中脘、足三里各灸5壯。

15、皮膚髮癢,搔之起白粉屑,乃鱗屑癬也。當灸曲池、膈俞、血海各十壯,可收卓效。惟需直接灸,壯數不可減少。如畏痛,可用硫黃,天天燒水洗浴,月余亦可根治。

16、飲邪留伏筋骨俞穴之間,脾腎陽虛,不能蒸散,此為伏飲。癥狀為腰背痛,心下痞,惡寒,脈伏而滑。膻中、關元各灸3壯,中脘、腎俞、脾俞各灸5壯,膏肓灸30壯。

17、先父夢琴公治徐家園徐茂生腰背痛,為針人中、後溪、腎俞、環跳、委中等穴數次,愈針愈劇,乃診其脈沉而滑,曰:得之矣!此飲邪伏於太陽俞穴之間也。乃為灸至陽、脾俞、命門、腎俞、關元,一治而減,再治而愈。

18、痰飲積於胸中留而不去,每遇風寒外束,陽氣不得外泄,引動痰飲上逆,而發冷哮。形寒肢冷,咳嗽痰多,喉中有聲,脈細弦,或細滑,舌潤不渴。靈台灸5~7壯,俞府、乳根各灸5壯,膻中、天突各灸3壯

19、虛喘系因腎元虧損,丹田之氣不能攝納,氣浮於上,而作氣喘。喘時聲低息短,吸不歸根,若斷若續,動則更甚,心悸怔忡,兩脈虛細。宜灸關元數十壯,腎俞、足三里各十幾壯。

20、日本小兒出生至三個月時,必灸身柱穴七壯,艾炷如米粒大。七歲以下之小兒,傷風發熱時,亦灸身柱。據彼邦人云有奇效。見病至十分虛弱時,艾炷宜小宜少。如太過,則不勝火傷毒素,反致危重矣。

21、陰疽流注,以蒜片貼疼楚不仁處,再用艾炷於蒜片上灸之,灸至不痛者覺痛,痛者覺痛止為佳。陽症掀腫將成未成時,無頭者先以濕紙貼患處,視何處先干,即為有膿處。於該處用艾隔蒜灸之,以平為佳。

22、疔不論何經何部,用稍粗之針刺靈台或身柱,使之微出血,再飲以菊花汁一杯。無論如何險重之疔,皆可用此法。疔之部位如在大指端,當屬肺經,即刺其經之起穴或末穴,如中府穴,針瀉立可見輕。余經類推。面部人中疔為疔中最惡之症,灸合谷有特效。灸炷宜大,兩手皆宜灸之。

23、暈針多屬貧血之人,或病久體弱,或大飢大飽時。艾灸亦能致暈,形狀亦是肢冷、自汗、氣促、神迷、僵卧,與暈針完全相同,倘遇此種情形,最好注射強心劑。若輕者,只覺頭暈欲嘔時,飲以開水,立可取效。

(承淡安)

本文摘錄自《謝錫亮灸法》和其它期刊本

外國人都開始學中醫了,你還在等什麼?

學中醫,你想要的這裡都有!

其實「艾」很簡單

「8月1日」全國實用針灸全科培訓班


學習中醫/學習針灸,請私信回復:學習中醫/學習針灸。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中醫養生方法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田從豁教授常用的19張針灸常用處方
最全穴位按摩方法,手法及功效講得很清楚!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