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子女教育:汲取經典教育智慧 做合格家長

子女教育:汲取經典教育智慧 做合格家長

文/姚海濤

圍繞孩子的教育方式,夫妻雙方往往爭得面紅耳赤。如孩子媽媽倡議批評式教育,而爸爸則認同讚賞教育。

其實,無論是讚賞教育還是批評教育,都是教育的一種方式,不可將其拘泥化,認為使用一種方式就可以教育出一個好孩子。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兩手都要抓,一主一輔。讚賞也好,批評也罷,都要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到底哪一種方式為主,哪一種為輔,這要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如性格、習慣等。

關於教育孩子,古代經典教育中有大量名言,值得家長借鑒。從古代經典中汲取教育智慧,無疑是一條可行的路。如重視道德教育的理念,因材施教的方法等,永遠都不會過時。

為人父母,方知教育子女之難。怎樣當一個合格的家長?孔子曾說過,「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其實,在子女教育上,此話仍然適用。親子關係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你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感是門學問。如果關係太近,他就會對你不尊重;如果你與他疏遠了,他們會埋怨。

陪伴成長已經成為當今子女教育中的共識。陪伴時間過少,會產生陌生感,不利於溝通。所以,家長盡量按時上下班,與孩子一起做遊戲、寫作業,一起出去走一走,在觀察社會、評論是非中共同成長。

孔子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家長好榜樣。《論語》中描寫孔子時,講到「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對待子女,我們要做到溫和與嚴厲並舉。

何時溫和?何時嚴厲?平時一定要溫和,不要擺父母的「架子」。當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時,一定要嚴厲,不可姑息。批評之時注意,要有威儀而不兇猛。平時要有謙恭安詳的君子風度。我們總是說,身教重於言傳。正是此意。

《荀子》中提到,「君子之於子,愛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導之以道而勿強。」可以將這句話歸結為「愛」「使」「導」的教育三原則。

毫無疑問,父母對於子女教育的出發點是「愛」。內容是「愛」,但形式要得當。「愛之而勿面」,就是說不要將愛天天表現在臉上、口頭上。如果只是表現在口頭上,孩子或感到厭煩,或感到壓力。請不要在孩子面前天天嘮叨「這都是為了你好」。愛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你愛他,他自然會感受到。

「使之而勿貌」,是說不要用虛假的理由與面孔去使喚他們。有的家長喜歡編造一些謊言讓孩子暫時去完成某一項任務。這是萬萬不可的。時間一長,謊言早晚被拆穿。這時,孩子還會信任你嗎?

「導之以道而勿強」,是說要用正確的道理來引導而不強迫他們接受。要充分尊重彼此的意見,實現雙方的充分溝通。放眼當今社會,父母往往愛子女表現在面色、言語、行為上。動輒以愛的名義而無意中傷害了子女。

家長關注的當是孩子的全面人格的成長。請不要僅僅局限於學習成績,也要關注成長的煩惱與快樂。

現代心理學講,健全的人格包括三大要素:情、意、志。這三要素與孔子的智、仁、勇三達德之間有著對應關係。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智,是指知識與智慧並存;仁,是指一顆仁愛包容之心;勇,是指一顆堅定勇敢的心。

子女的教育是一門大學問。家長只有不斷學習,比如從古代經典中汲取教育智慧,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長的腳步,也才能跟得上教育的節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周杰倫演唱會尬唱《學貓叫》:是羞辱還是心酸
每周詩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中國的「馬」文化|語音播報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