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架颱風戰鬥機光天化日相撞墜毀,飛行員跳傘一人身亡
德國國防部6月24日發布消息稱,當地時間下午2點左右,兩架「颱風」戰鬥機在德國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一個偏遠地區的湖面上空相撞墜毀,一名飛行員跳傘後死亡。國防部表示,兩架飛機均沒有攜帶武器。
兩名飛行員都在事故發生後,都成功啟動彈射座椅彈射,最終結果讓人覺得遺憾,墜毀事故的現場已找到1名生還的飛行員,另一名飛行員已經死亡,遺體已被回收。
讓我們看看別的圖片信息,分析一下這一次的相撞起因,事發現場留下來的飛行圖片僅有一幅,顯示出來的飛機狀態卻比較有趣,飛機是倒著飛行的,可以看到機翼和垂尾,起火部位卻在機頭部分,這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架飛機的機頭被另外一架飛機直接撞壞,飛行員直接喪生。
第二個,飛機可能並非保持完全平飛,而是正在做滾轉動作,相撞發生時候,難於觀察周邊,而且從兩架飛機落地分布來看,墜毀地點相距10公里,可以看出,飛機飛行速度不低,空中相撞並沒有很快消耗飛機能量。
下一幅圖,則顯示更清楚,從飛機殘骸姿態可以看到,這是尾部的兩台發動機,以及腹部的下單翼,經過簡單對比可以看出,就是倒飛墜毀,比較齊平落入林地,飛機機翼和機身連接基本完好,沒有完全斷開,從圖上看,左邊機翼比較完整,右邊機翼損傷較大,飛機機翼多處斷裂,操縱面翹起,可以初步判定,按照倒飛姿態,飛機右側先比左側先撞地。
事實上,飛機相撞後,其中一架飛機繼續飛行了10公里,這說明飛機的發動機繼續工作,而且狀態還保持了一定的穩定,這說明颱風戰鬥機的氣動設計,也很有過人之處,羅羅發動機質量確實不錯。
下一幅圖則展示了飛機的機翼和機身殘骸,最靠前的是飛機機翼,後方圓筒形是飛機機身的整流罩,中間密布了大量框架和電纜線路,可以說,這是飛機的航電設備艙,而且飛機還可以看到一個巨大撐桿,沒有發現變形,極有可能是飛機起落架支柱。
事故飛機殘骸飛散很遠,可以明顯看出,飛機飛行速度很高,相撞之後殘骸飛散距離遠,這也是颱風戰鬥機的一個特點,加速快,飛行速度快,作為一款強悍的截擊機是非常優秀的,在高速能力方面,颱風戰鬥機號稱F22之下第一機,並非浪得虛名。
從這次撞機來說,也嚴重暴露了颱風戰鬥機的設計缺陷,飛機缺少先進的機載防撞系統,這種系統在大型民航機中廣泛裝備,在瑞典鷹獅戰鬥機和美國F35戰鬥機上,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大家都知道,戰鬥機是高速飛行的武器,速度成了飛機的殺手鐧,但是速度也帶來了巨大的事故隱患,尤其是飛機做訓練和演習的時候,假如線路規劃不當,或者編隊保持的不夠好,極其容易發生相撞事件,這也是瑞典薩博公司開發戰鬥機防撞系統的一個直接原因,瑞典薩博公司開發的防撞系統,可以提前10秒鐘對相互快速接近友機之間進行警告,提前6秒自動協調指揮飛機動作。
或許,德國人應該出點「學費」,向瑞典人買這項技術,全世界多國空軍也應該儘快開發和擁有這種技術,保證戰鬥機飛行員的飛行安全。


※原廠專家指導為何潛艇就是造不好?澳洲垮了,印度也廢了
※日本「炮灰」飛行員:F35A墜毀,調查無果,機隊被迫恢復飛行
TAG:大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