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描紅界碑,祖國在我心中

描紅界碑,祖國在我心中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魯成軍

界碑,莊嚴而神聖,是祖國領土和主權的象徵,也是邊防軍人心中的精神圖騰。

六月中旬,呼倫貝爾大草原,驕陽似火,微風吹拂。中俄蒙三國交界點0號界碑巍然屹立,格外醒目。由陸軍政治工作部、人民網聯合開展的「祖國在我心中」界碑描紅主題活動,第三站啟動儀式在這裡舉行。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各種宣傳活動相繼展開。這次主題活動共安排5支小分隊,成員既有高校大學生,也有退役老兵,將分赴新疆、西藏等4個方向,計劃對70塊界碑描紅並體驗採訪,現場感受萬裡邊關的滄桑巨變,真心傾聽邊防軍人的動人故事,激發全社會關心國防、支持邊防、熱愛軍隊的熾熱情懷。

「邊陲之戍,用保封疆,國之大防,莫過於此。」自古以來,界碑是國家的牆,把一個地方劃成兩個國度。中國是界碑最多的國家,但沒有一塊是多餘的,也沒有一塊是輕易得來的。清朝末年的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吳大溦,歷經層層磨難,經過艱苦鬥爭,從外國人手中奪回了百十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雖然不大,卻是國家主權的宣示、民族精神的彰顯。之後,吳大溦又在邊界線上補立36塊厚重石碑,並在一塊鑄銅界碑上刻下自撰自書的錚錚誓言:疆域有表國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

山河無言,界碑就是戰士,就是戰位。為了界碑的昂然矗立,不被挪動一毫一厘,軍人總是把使命系在每一塊界碑上,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老山主峰的第254號界碑,就是一個無數戰士用鮮血染紅的精神高地。當年,為了這塊界碑的尊嚴與威嚴,子弟兵堅守陣地、死戰不退,一次次擋住敵人的瘋狂進攻,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敵軍無法突破的血肉長城。很多年輕的士兵從此「再不能醒來」「化作了山脈」,像界碑一樣永遠紮根這片土地。

萬裡邊關,國之藩籬。祖國在軍人心中是一張版圖,而界碑則是一塊塊警示牌,未經准許,誰也不能越界半步;無論何時,誰也不能讓出半分,哪怕是渺無人煙的荒漠禿嶺。上世紀九十年代,中緬雙方進行第二次聯合國界勘測時,國界線出現80米的差距。測繪官兵冒酷暑、攀陡崖、穿密林、吃野菜、睡帳篷,奮戰一個多星期,確保了界碑位置毫釐不差,堅決捍衛了國家利益。

「在只有飛鳥經過的山野,我站成一棵筆直的青松,與莊嚴的界碑並列。」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界碑始終是軍人心中的驕傲和自豪。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次狂風卷雪,多少次泥濘濕衣,但不管再難再險、再苦再累,每一次巡邊查哨,戍邊官兵都要拚死登上山頂,親手撫摸一下界碑。這是軍人使命的約定,也是堅貞信念的傳承。正如一位參與描紅活動的大學生所留言:「當你看到國門界碑的那一刻,你會發現它們就是一個個默默無名的戰士,默默無聞地守衛著祖國的邊疆。」

界碑,從來就不是一塊冰冷的石頭,每一塊背後都有一段溫暖動人的故事。走近界碑,才能真正讀懂邊關;走近界碑,更能感悟家國情懷。從小白楊哨所到乃堆拉哨所,從清河口哨所到北極村哨所,一年又一年,一茬又一茬,戍邊官兵把名字寫在軍旗上,把忠誠刻在界碑上,用青春甚至生命堅守著這樣的信念:「雖然這裡高寒缺氧,雖然這裡寸草不生,但我們是祖國的界碑,我們守衛的地方就是中國。」

只有邊關如鐵,江山方能永固。界碑描紅還在繼續,家國情懷仍在傳遞。「我們這個地方叫邊關,界碑樹在雲裡面。」這次長達兩個多月的界碑描紅主題活動,必將激勵廣大軍民萬眾一心、強國固防,把「中國」二字重重描在界碑,把萬裡邊關深深裝在心頭,把職責使命牢牢扛在肩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戰神」怒吼!陸軍「炮兵奇兵-2019」比武競賽震撼開火
心理指標成為崗位任職重要參考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