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文化漫談:正氣又是什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正人君子」?

文化漫談:正氣又是什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正人君子」?

君子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乎出自:孔子的《子路篇》。

原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節」指氣節、節操等。氣節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的一種道德修養和高尚人格,表現為堅持真理和正義,在任何環境中都不屈服的頑強精神。

氣節的源泉

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成為中國古代正人君子心中恪守的一把良知尺度。

東漢何晏說:「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

信念是氣節的源泉,對真理的堅定信仰和崇高氣節既是人生的理想追求,也是社會價值取向,成為衡量人們為人處世的人格標準。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除邪扶正,濟世安民,一切行為以能彰顯倫理道德及作為人民表率為目標,是道義的實踐者和克己的典範,是承擔社會教化的中堅力量。

孟子提出「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其為氣也,配義與道」,認為君子實踐道義、維護道義,任何時候都要保全自己的德性,都不能喪失氣節,這就是大節的體現。

正義之士

在任何時代都有此等風骨之人,他們的事迹永留青史,被後人懷念和景仰。這些人是民族的脊樑,國家的砥柱。他們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為後人做出了楷模。

文天祥在《正氣歌》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正義之士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中都絕不改變浩然氣節。

正人君子的品格

萬古綱常擔上肩,脊樑鐵硬對皇天。人生芳穢有千載,世上榮枯無百年。」這是南宋謝枋得與朋友的唱和詩《和曹東谷韻》,指出君子雖身處亂世逆境,但不為物惑,敢擔當大任,不與社會濁流同流合污,節操自持,方能無愧於皇天后土。

南宋鄭思肖在《二礪》中寫道:「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意思是在我心中立下了比海還深的誓願,決不讓中國大好河山沉淪,決不能讓華夏大地任人侵凌。

古人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君子」,是因為它們有經冬不凋的品質,以此來讚美那些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始終堅持真理和正義的人們。

松,四季常青,生機盎然,追求陽光,堅毅而持久,有一股「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竹不怕寒冷,也不懼炎熱,冷熱起伏,只會使它顯得更加青翠挺拔,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可以劍拔十尋,枝摩蒼天,「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梅開在百花之先,獨佔嚴冬,香溢早春,冰姿玉立,清逸出塵,被譽為「東風第一枝」,「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在北風凜冽、萬物凋零的時候,松、竹、梅以其不懼風雪的傲然風骨,為世人展現出高風亮節,被視為高潔和氣節的象徵,這也正是無數仁人志士、正人君子品格的寫照!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珣玗琪 的精彩文章:

TAG:珣玗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