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古證實,秦始皇統一六國還用了鬼神手段,泰山封禪另有目的

考古證實,秦始皇統一六國還用了鬼神手段,泰山封禪另有目的

西漢的賈誼在《過秦論》中曾提出了著名的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論斷,即賈誼認為秦國能統一六國,靠的是數代秦王的國力積累。言外之意,秦能夠統一,主要靠的是軍事實力的強大。

但是,如果我們把中西方歷史做一個橫向對比,就會發現完全靠軍事征服換來的大一統局面很難維持長久,西方歷史上的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崩盤後,歐洲再次呈現公國林立的局面,並延續至今。

而眾所周知,秦始皇在完成對六國的軍事勝利後,首先在管理機制上建立起郡縣兩級制,此後又先後將文字、車軌、度量衡統一,將商周以來的諸侯分立形成的封閉圈子徹底打破,形成了「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格局。

文化上的大一統,遠比軍事威懾的捏合力更為穩固。這也是自秦始皇首次完成大一統之後,歷朝歷代每一次的分裂割據,最終都能重新完成統一的原因所在。

不過,隨著近些年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我們驚奇的發現,除了軍事、文化手段外,秦始皇為了打破原六國藩籬,真正實現萬世一統,其實還用了鬼神手段。

我們都知道,早在人類誕生之初,原始的鬼神祭祀就已經出現,並且非常具有地域性。如甘肅放馬灘秦墓考古出土的竹簡《墓主記》就記載了這樣一則志怪故事:一位叫丹的人在死後四年復活,由於丹是趙人,所以,秦地的司命神沒有權力決定,反而需要請示晉地的司命神代表—司命史公孫強。

再如對神靈的祭祀,在天下一統之前,秦國人祭祀的是華山,如出土的《秦駰禱病玉版銘文》就記載了戰國時期秦人為祈求無災無病,向華山之神祭祀祈禱。而楚國則祭祀的是岡山,趙國則為霍太山。

也就是說,每一個諸侯國,在數百年來相對封閉的政權、人文環境中,形成了不同的鬼神祭祀系統,而且互不統屬。一個生病的楚國人,絕不會向「外國」神靈祈禱的,顯然,這屬於「看不見」的割據。並且在知識水平有限的古代,鬼神往往可以造成非常巨大的影響。

如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假借鬼神之名,讓戍卒們相信「大楚興」從而才敢放手一搏的。此外,東漢的黃巾起義、元朝末年的紅巾軍起義等無不照搬這一套路。

所以,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書同文、車同軌這些明面上的統一方式外,還著手對原六國的鬼神祭祀也進行了整合。

據出土的秦朝《律令雜抄》證實,秦始皇統一後,特意頒布了《祠令》和《祀令》,把楚、齊、趙等六國本土的山神、水神、鬼等都納入了秦朝統一的官方祭祀當中,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是原秦國人,還是原齊國人,生老病死所祈求的鬼神都是一樣的,不再出現各自為政的局面。

湖北周家台秦墓出土的《病方》就記載了這樣一段祈禱祛除疾病的內容:「皋!敢告泰山」。可見,在秦始皇的努力下,秦朝民間百姓也形成了統一的鬼神認同,泰山這個原本屬於齊魯兩國的祭祀之山,上升成為全國性的祭祀對象。

不僅如此,秦始皇本人也在公元前219年的東巡時,特意跑到泰山舉行封禪。

事實上,秦國自公元前770年受封公國位列諸侯以來,在數百年的歷史進程中,已經發展出完備的祭祀白、青、炎、黃四帝的四畤系統,地點即在雍城。

但秦始皇卻並未選擇在雍城祭祀,反而跑去最東方的泰山,目的就是把泰山也列為與四帝同等尊崇的地位,從而實現全國神祇的統一。流傳後世的石刻也證實了秦始皇的用意:始皇二十八年琅琊刻石稱「匡飭異俗」,過彭城(江蘇徐州)「齋戒禱祠」,三十七年刻石稱「防隔內外,禁止淫泆」,「行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湖南寧遠)。

就連秦二世繼位後的首次巡遊,也是在經過碣石、渤海、泰山和會稽這些非秦國故地時,對這些原本是諸侯國自己的鬼神系統「皆禮祠之」。

可見,秦始皇遠赴泰山封禪,絕不僅僅是為自己歌功頌德這麼一個目的。秦始皇雖然從軍事上滅掉了六國,但卻依然恭敬的祭祀著六國鬼神,安定了社稷,也形成了文化向心力。

所以,後世的漢武帝也先後5次效仿秦始皇泰山封禪的做法,先拜祭中嶽太室山,祭祀齊魯「八神」,又到梁父祭祀土神,最後才在泰山舉行封禪,幾乎把所有的神祇都「照顧」到了。

參考資料:《墓主記》《出土秦簡》《考古發掘簡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皇漢武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春秋時的中國人咋打仗?有2不打3不殺,後被歐洲寫進日內瓦公約
秦檜力主殺岳飛,卻為何救他兒子岳雲?只因宋朝有條特別規定

TAG:秦皇漢武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