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廢塑料「剝削」東南亞小城:《衛報》揭露美國的骯髒秘密

廢塑料「剝削」東南亞小城:《衛報》揭露美國的骯髒秘密

在人類對環境問題日益關注的當下,上海已經開始在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中進行磨合。在實現資源可回收的過程中,你有沒有想過,塑料垃圾放進垃圾箱後,它們最後都去了哪裡?《衛報》記者在對全世界11個國家走訪調查後發現,美國的「骯髒秘密」正在給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不良影響。

塑料垃圾危機之下美國的骯髒秘密

為了應對全球日益嚴峻的塑料垃圾危機,上個月,186個國家簽署了控制危險廢物的《巴塞爾公約》,使得發展中國家有權對塑料垃圾說「不」。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都簽署了這項公約,剩下沒簽署的國家裡一個是美國。

「人們不知道他們的垃圾都會經歷什麼,」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教授企業社會責任的斯派塞(Andrew Spicer)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說,「他們認為他們正在拯救世界,但全球的回收企業卻把它看作是一種賺錢的方式。沒有全球性的法規——有的只是一個漫長而又骯髒的市場,讓一些公司在當中佔取了便宜。」據《衛報》報道,每年有數十萬噸的美國塑料垃圾被運往了監管不善的發展中國家進行回收,對當地的公共健康和環境衛生造成了嚴重影響。

美國每年生產3450萬噸的塑料垃圾,據估計只有9%得到了回收利用,這當中有超過一半(大約160萬噸)在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完成。有價值的塑料垃圾在被回收利用後以新產品的形式賣回給西方世界,而大部分無法回收的則以填埋的方式被處理。考慮到環境和健康問題,中國自2017年底禁止了除最清潔塑料以外的一切外來塑料垃圾。

中國的禁令出台以後,美國的塑料垃圾就成了燙手山芋,從一個國家手裡傳到另一個國家手裡。《衛報》在對航運記錄和出口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美國現在每年仍向外出口超過100萬噸的塑料垃圾,其中大部分都前往了那些早已被塑料垃圾淹沒了的地方。去年,美國向發展中國家出口了相當於6.8萬個集裝箱的塑料垃圾,而這些發展中國家就連自己產生的塑料垃圾也只能有效地處理不到30%。

裝滿集裝箱的垃圾。

美國喬治亞大學研究員詹姆貝克(Jenna Jambeck)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目前美國塑料垃圾的最大接收國馬來西亞只能有效處理自己45%的塑料垃圾,而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分別只能有效處理19%和14%。

美國的「燙手山芋」如何來到這裡?

自從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也縮緊塑料垃圾進口政策之後,這些塑料垃圾又被運向了柬埔寨、寮國、迦納、衣索比亞、肯亞和塞內加爾這些之前從來沒接觸過美國塑料垃圾的國家,它們多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吸引塑料垃圾進入這些國家的是當地廉價的勞動力和對環境有限的監管。

馬來西亞送回垃圾集裝箱。

《衛報》發現,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每個月集裝箱船都會向柬埔寨海濱小鎮西哈努克城運送大約260噸的美國塑料垃圾。在西哈努克城的某些地區,幾乎每一寸海洋都覆蓋著漂浮的塑料,而海灘只不過是一塊閃閃發光的聚合物地毯。柬埔寨之所以會變成這樣,一方面是緣於其自身對塑料的使用,另一方面則緣於其缺乏任何處理塑料垃圾的系統。在西哈努克城接受《衛報》採訪的人表示,他們既不知道這些塑料垃圾來自美國,也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這些塑料垃圾。

這些塑料垃圾究竟是怎樣一步步最終來到這些東南亞小村莊的呢?答案是通過一個複雜的,有時候甚至是邪惡的全球貿易網路。

塑料垃圾首先會按照不同類型進行分類和打包。打包好的塑料垃圾其實就是一件商品,回收代理人會在全世界尋找買家。這些買家會把塑料垃圾融化後製成塑料粒子,然後再把塑料粒子製成新的塑料產品。

製成塑料粒子的過程。

塑料垃圾的經濟意義帶來了什麼?

在過去,把塑料垃圾運往亞洲是具有經濟意義的,因為在把中國商品運往美國之後,集裝箱就空了出來,由於沒有足夠的美國貨物來填補它們,運輸公司就願意以極低的價格來運送美國的塑料垃圾。

泰國回收廠。

香港商人史蒂芬?黃是將廢品回收與國際買家聯繫起來的中間人之一。「我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商之一。」他說。他曾經身家數百萬美元,但現在,他在香港的公司負債纍纍。但問題不在供應端,也不在需求端,美國有大量的塑料垃圾要出口,而中國的工廠也迫切需要大量的塑料來製造新產品。真正的問題在於,當越來越多人發現廢塑料的經濟利益之後,許多國家的經營者就開始變得肆無忌憚起來,既不考慮當地的環境,也不考慮當地居民的健康,以極低的價格和極高的環境成本對塑料垃圾進行回收和利用。

「在我們這個行業,如果你做得好,你就能拯救環境;」黃說,「如果你做得不恰當,就會破壞環境。」就利潤而言,是幾乎不支持回收利用的。黃指出,他可能會花150美元從一家美國回收公司購買一噸塑料廢料,然而一旦它被運往國外,賣給處理商製成顆粒,然後再運往製造商,賣家可能會要價高達每噸800美元。類似的原生塑料通常質量更高,每噸的成本為900至1000美元。

黃認為,未來的答案將是在離美國更近的地方加工這些材料。他說,他希望建造更多現代化的工廠,配備最新的系統,消除對空氣和水的有毒排放。但他表示,他確信,許多不夠謹慎的競爭對手將繼續廉價出口。他表示,即使在禁止塑料進口的國家,這種材料也會繼續被走私。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賽博朋克2077》口碑炸裂,那賽博女朋克的造型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畫破腦洞 直達地球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