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1/3精神疾病可在童年找到痕迹!兒童精神科醫生卻不足500人

1/3精神疾病可在童年找到痕迹!兒童精神科醫生卻不足500人

新聞背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吳金蘭教授團隊在《柳葉刀·精神病學》(《Lancet》)發表的《The scarcity of child psychiatrists in China》的通訊文章指出,中國兒童精神科醫生稀缺,全國兒童精神科醫生人數不足500人,且分布極不平衡。

(健康時報記者 張赫文/圖)「家裡的醫生說有可能不是,我就是想來北京看看,可能有點希望呢。」

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兒童精神科診室走出來後,3歲男孩齊齊的媽媽蹲在走廊的地上大哭。齊齊跑過來愣愣的看著媽媽,哇的一聲哭了起來。但他說不出話,一直「啊啊」的大喊著,雙手揮起來比劃著,眼淚掉到了蜷縮在地上的媽媽身上。

1/3精神疾病可在童年找到痕迹!兒童精神科醫生卻不足500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齊齊悄悄跟在媽媽後面,把自己的小手伸進媽媽的手心裡

就在幾分鐘前,齊齊被診斷為自閉症。


從黑龍江到北京

只為能給孩子一個確診

5月27日晚上18:23分,3歲的齊齊穿著新買的短袖和最喜歡的藍色小涼鞋,被爸爸媽媽抱上了齊齊哈爾開往北京的火車。

「我帶著孩子走遍了黑龍江的大小醫院,有的醫生說像是,有的說不是,還有的說沒法確診,我不敢來北京,怕被確診,但不得不來,這種病家裡看不了。」

齊齊的媽媽張菲(化名)從前一直覺得,兒子不會說話是「貴人語遲」,直到突然意識到,快3歲的孩子好像只會說爸爸媽媽,而且從來不會主動叫,院子里的其他孩子都開始成群結隊的一起玩,但是兒子從來不會融入某個小群體。

為了讓兒子說話,張菲帶著孩子查過舌頭,甚至還找「先生」「算卦」改名字。

實在沒辦法,在黑龍江拿到診斷後,張菲走了幾家康復機構,每次去都是情緒崩潰而返,張菲告訴記者,她不信孩子會和康復機構里的孩子一樣。

為了找到最權威的專家確診,張菲帶著齊齊來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旁邊的小區找了間民宿,靜靜地等待兩天後下午的看診。

像齊齊這樣的孩子,在國內並不是個例。

2012年12月4日,中國首次全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啟動儀式上發布的調查顯示,以北京為例,1984年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8.3%,而到了2002年,僅北京中關村部分重點小學的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已達18.2%,翻了一倍還多。

2016年浙江省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學術年會上,餘姚市第三人民醫院發布了針對兒童精神障礙的調查,發現在隨機選擇5小學中選取的685名兒童做專業測驗,分析後結果顯示,餘姚市兒童精神疾病總罹患率達到11.97%。更窘迫的現實是,在如此大比例的背後,是我國近3億的兒童青少年基數。

診斷一個患者需1小時

「每一個表情都要觀察」

5月30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教育處處長、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郭延慶正在出診。

1/3精神疾病可在童年找到痕迹!兒童精神科醫生卻不足500人

這些玩具是每一個兒童精神科醫生的「診斷機器」

一進屋齊齊完全不顧滿屋裡的5位醫生,直接沖向地上的一大堆玩具。身後的一位醫生故意把另一個玩具播放出聲音,但這也完全吸引不到齊齊的注意力。

「嗚嗚嗚,看看這個小汽車,有四個開關,飛走咯!」齊齊的看診醫生郭延慶目不轉睛看著齊齊幾分鐘後,突然在後面抱住了齊齊,給他展示自己手裡的汽車,但齊齊看了一眼郭延慶,繼續玩自己的積木。

1/3精神疾病可在童年找到痕迹!兒童精神科醫生卻不足500人

郭延慶醫生把齊齊抱到窗台上,想讓他看外面的竹子

「請問你是哪位小朋友呀?你在玩什麼,我也想和你一起玩!」郭延慶繼續抱著齊齊問道,齊齊依然不做聲。郭延慶抱起齊齊舉高高,齊齊還是面無表情。過了一會,一直在身後和齊齊交流的郭延慶大聲在齊齊耳邊吹風,齊齊依然無動於衷;把齊齊抱到了窗台上看外面的竹子,齊齊還是沒有興趣。

整個交流過程持續30分鐘,郭延慶坐回到了桌子上。起初,張菲和丈夫一臉疑惑,因為在哈爾濱檢查時,根本沒有這樣的交流過程。

為齊齊確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滿屋子都是玩具,五顏六色,各種形狀,這都是兒童精神科醫生診斷的「利器」。

在孩子和玩具交流的過程中,孩子的每一個表情都是信號,醫生的眼睛就是診斷的「刀」。而這交流的半小時,也是兒童精神類疾病再正常不過的診斷過程。

「和其他疾病不同,兒童精神疾病診斷起來有一定難度,孩子小,不能完全表達病情,按照正常流程,半個小時看一個孩子比較合適。」上海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精神衛生分中心主任謝斌說,對於精神障礙的小患者,如果癥狀不明顯,一個小患者可能就需要1小時或者更久的時間交流觀察。

跟其他科室相比,兒童精神科醫生除了關注患者的癥狀外,還要關注患者為什麼會出現癥狀、什麼因素影響了癥狀、癥狀又影響了什麼。

比如,對於一個孤獨症患兒,就需要了解跟孩子精神活動相關的各種信息,如媽媽懷孕及孩子出生的情況,家庭結構,父母的撫育方式等,而這都需要細心和耐心。

在看過張菲帶來的黑龍江兒童醫院檢查結果後,郭延慶讓張菲和齊齊交流考察,最好把齊齊會說的全部詞都引導說出來,但全程十分鐘的交流里,齊齊只說了三個字。

「兒子你說呀,你要不要這個,你想要嗎?」到最後,張菲一邊哭著一邊問著齊齊,她覺得,多出來幾個字,醫生的診斷可能就有了改變。看到這,郭延慶告訴張菲可以結束了。

「孩子的癥狀很典型,沒有任何疑問,就是孤獨症。」郭延慶一邊說,一邊在診斷書上寫著。


兒童精神疾病診斷難

兒童精神科醫生不足500人

而像郭延慶這樣的兒童精神科醫生,在國內實在是太短缺了。

「2017年,專委會做了全國範圍內的調查,包括精神專科醫院裡的兒童精神科醫師、兒童醫院和婦幼保健院里的兒童精神科醫生以及綜合醫院兒科里的精神科醫師和心理醫生,執業經歷、年齡分布和學歷分布等都做了調查,最後發現只有不足300人。」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廈門市仙岳醫院院長王文強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今年,《柳葉刀》刊發的數據顯示,我國兒童精神科專業醫生數量不超過500人,這就是目前國內兒童精神科醫生的短缺現狀。不僅如此,國內的優質兒童精神科醫生的確大部分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大三甲醫院。

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鄭毅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目前我國兒童精神醫學的發展水平非常不平衡,可以說兩極分化明顯。目前我國北上廣等城市很多兒童精神科診治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有國際的各種診療標準,最新的藥物、最新的治療方法。與之相反的是,包括在甚至省一級的這樣的城市,一個真正專科精神科、兒童精神科醫生都沒有。

王文強感慨,在江蘇省,只有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有專職的兒童少年精神科醫師,僅12人;在浙江省,只有寧波康寧醫院有專職的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隊伍,但也僅有5人。

兒童精神障礙看病難的現狀早已不是一年兩年。

「美國精神科醫生的總數是20000多人,跟我國精神科醫生的總數差不多。」鄭毅表示,但不一樣的是美國這2萬醫生中有8000多位是專職兒童精神科醫生,而我國卻只有幾百人。差距顯而易見。

在人才培養上,二十世紀初,我國培養兒童精神科專業的培訓主要集中在北大醫學部和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湘雅醫學院等單位,碩士、博士一年畢業不足200人。

近十年,教育部批准了30個本科醫學院校開辦兒童精神科專業,但至今每年畢業的兒童精神科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也只有1000多人,其中還有很大部分轉往成年人精神科,能留在兒童精神領域的還是很少。


不能用大人的方法治

需加強兒童精神醫生培養

目前成年人精神分裂等嚴重的精神疾病中,有一半以上是在15歲以前起病。從臨床上看,1/3的成人精神疾病都能在童年找到痕迹,兒童心理發育不良或存在精神心理問題,將為成人心理障礙埋下惡果。要想更好的控制,兒童青少年階段才是最好的選擇。

1/3精神疾病可在童年找到痕迹!兒童精神科醫生卻不足500人

8歲的小患者讓爸爸把絲帶解開,這是孩子最愛玩的「套繩」

然而,看成年精神疾病的醫生能不能看兒童精神科疾病?

對此,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鄭毅表示,成人精神科醫生診治兒童精神疾病,很多理念是不到位的。因為孩子的思維和未來干預與成年人完全不同,如果按照成年人的診斷去治療,很可能適得其反。

「阿姨,你救救我吧。」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走廊拐彎處,一個等待就醫的女孩向路過的護士大喊。就在剛剛,一對中年夫婦追著女孩熟練的把孩子「摁」到了牆上,在這對夫婦的雙臂上,都是孩子咬過的疤痕。

「嬌嬌13歲開始精神出現問題,總說有人要殺她,還會無緣無故攻擊同學,當時在當地找了一家精神病醫院,吃了9個月葯後來基本上痊癒了;但是3年後,也就是今年,馬上要中考,可能是壓力大,嬌嬌平均一天就只能睡2個小時,從前的癥狀又出現了。」嬌嬌的媽媽一邊指著牆邊的嬌嬌一邊說。

3年前,當地醫院診斷嬌嬌得的是「被迫害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服用的葯也都按照成年人的治療方法,一開始就沒有心理方面的疏導。

「其實早就應該找專業的兒童精神科醫生看病的,但是家裡附近真沒有。」嬌嬌媽媽一邊說,一邊哭著看著斜眼瞪著自己的嬌嬌。13歲的孩子,從臨床治療上來說,其實應該先通過兒童精神科醫生診斷和干預,這樣更科學。但是因為嬌嬌的老家內蒙古某縣級市根本沒有兒童精神科醫生,最後父母只有用治療成年精神疾病的醫生「替代」,卻沒想到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孩子不僅咬我們,還咬她自己。」嬌嬌的媽媽一邊說,一邊小心翼翼的把站在牆角隨時想跑出醫院的女兒的手臂舉起來,滿滿的,都是傷疤。

除了診斷難,孩子的康復問題也不容忽視。

2歲半的天天,被確診為孤獨症譜系障礙(自閉症)。回到老家後,天天媽媽只想搶時間,心想越早干預越好,但最後選取的機構,只對孩子進行了語言方面的培訓,其他功能和認知完全沒有改進。複查後發現,近2年時間,孩子的社交能力基本上沒有改觀。

1/3精神疾病可在童年找到痕迹!兒童精神科醫生卻不足500人

診室外,6歲男孩天天在走廊里蹲著吃媽媽給買的肯德基

王文強介紹,我國現在由政府舉辦的專業兒童精神康復機構幾乎為0,一線二線城市對於精神障礙兒童的專業培訓機構更科學高效,很多縣級市的機構不專業甚至不合法。

謝斌告訴記者,兒童精神疾病恢復到正常標準,並不僅僅是不哭不鬧了,還需要恢復孩子應該具備的社會功能。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不但設立了相應的兒童精神康復機構,還有專門給患過精神疾病的孩子辦的學校,他們不能一下子走進普通學校,可以在這樣的學校慢慢適應。

目前,正在實施中的2015年6月4日發布的《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中,明確對青少年和在校學生心理干預的目標:到2020年,高等院校普遍設立心理諮詢與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室)並配備專職教師,中小學設立心理輔導室並配備專職或兼職教師,在校學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0%。

謝斌表示,這些規劃和條例充分體現了政府對兒童精神健康和精神衛生工作的高度重視。希望未來兒童精神科醫生資源乃至整個精神領域的研究都會有更大發展和改進。

除此之外,謝斌建議,要想改變現狀,首先應改善現有兒童精神科醫生的報酬,維持現有的兒童精神科醫生隊伍,並招聘新的兒童精神科醫生。第二,應建立兒童精神病學家標準化培訓的長期機制。第三,應建立兒童精神病醫療服務的網路,讓欠發達地區的精神疾病患兒可以通過網路得到大醫院專家的治療。

「要想兒童精神科發展更好,應該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謝斌說。

編輯:鄭新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